VR電影斗不過《盜夢空間》?別逗了! VR世界 ? 8年前 掃碼分享 我是創始人李巖:很抱歉!給自己產品做個廣告,點擊進來看看。 說到特工電影,《諜影重重》系列絕壁是和大部分的妖艷賤貨區別開來的 用開創此系列導演的道格·里曼的話說,就是: “我熱愛精致的場景、流暢的打斗、毫不做作的酷和深沉之愛。” 呆萌也是從那會兒開始就又硬又萌了呢……不行了,要上圖! 而最近,道格·里曼和三星合作了一部VR系列劇——《隱形》 隨后曝光的一支360°視頻預告,給了廣大VR迷一個嘗鮮的機會 ? 2016年,不僅僅是科技界,電影圈繞不開的一個關鍵字就是:VR ? 就連曾公開表示“VR是個危險的媒介”的天神導演斯皮爾伯格,也宣布自己跳到了VR坑中 國師張藝謀也是一步不落,正式進軍VR行業 多位電影大咖頻頻試水,其實早從去年就開始 ? 2015年5月,由《速度與激情》的華人導演林詣彬執導的VR短片《Help》上線。這部片長僅有5分鐘的短片,是全球第一部銀幕VR電影 ? 而在去年年底《火星救援》的宣傳推廣上,福斯發布了時長為15-20分鐘的VR短片供用戶體驗 VR電影到底什么來路,成功撩進了電影圈? ? 用專業術語來說:VR電影,即虛擬現實電影。它可以生成三維環境,創造出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方式。只要觀眾走進電影場景,即可360度沉浸其中 ? 舉個最貼切的例子,諾蘭大神的《盜夢空間》都看過伐? ? VR電影就像導演為觀眾營造的夢境一般 在這個場景中,觀眾是主人,擁有第一視角,擁有相對意義上的控制權 ? 說不定將來有一天,我們也會需要那個陀螺儀來確認自己到底在真實生活還是在虛擬世界 不過在這個到來之前,VR電影還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難題 ? 首先導演的問題就很讓人頭疼 ? 傳統電影中,導演都是坐在導演椅上、盯著監視器來導戲拍戲,現場有問題直接喊“cut”,及時調整 但是這些常規的流程在VR電影完全失靈 ? 一個最實際的問題就是:導演拍戲應該坐在哪兒? ? 360度無縫銜接的場景,哪怕導演出現在邊邊角角也會破功,更別提收音桿、威亞這些硬件了 所以現在大部分的拍攝都會在拍攝設備上外接一個VR直播推流機,拍攝的時候屋子里只有演員,其他所有工作人員,包括導演,都只能在屋子外面圍著屏幕看同步直播,監督拍攝進程 ? 這樣的拍攝方式同時也對演員提出更高的要求 ? 由于觀眾觀影時會處于一個無死角的“真實”中,貿然切換鏡頭不僅會讓觀眾眩暈,更容易破壞VR電影獨有的沉浸感 ? 例如以凌厲剪輯而傲嬌的諜影系列,如果換成VR場景,保證觀眾會暈到怒摔頭顯 再或者看《火星救援》,一下子地球,一下子火星,觀眾一定也會被“我特么的到底在哪兒”搞瘋,搞什么乾坤大挪移啊 ? 所以,VR電影需要保持較高的連貫性,即便要切換鏡頭也要務必保證過渡自然,并減少切換頻率 ? 這個要求反映到演員身上,就是“一鏡到底” ? 這幾乎要求所有參演VR電影的演員都能達到話劇演員的水準 ? 啊呀,騷年小花不能再靠面癱和流量挑大梁了,吼吼吼~ 此外,編劇的功力也需要進一步精進 ? 傳統電影只有一條主線。因為主導權在編劇和導演手中,編劇大大只要思考如何切入故事,如何埋下伏筆,如何牽著觀眾一步步往前走 ? 但是VR電影中,四面八方都是劇情,編劇可能同時需要操作五條線索 ? 而且幾條線索需要邏輯通順,不然隨時都有挖坑填不上的可能,最后自己打臉 ? 除了電影本身,VR電影的變現和成本問題也令人頭疼 ? 視頻變現不外乎兩種途徑:一種是登錄大銀幕獲取票房;另一種就是付費會員制 ? 但是VR影院和VR設備還未普及,現在談變現還為時尚早 而VR的成本也是大的驚人,連思聰老公都燒不起錢 ? 據報道,號稱最貴的VR電影《Help》,王思聰的錢拍16個小時就花光了 ? 花……光……了…… ? 《Help》由谷歌制作,時長不到5分鐘,卻燒掉了500萬美元的制作成本,每分鐘要100萬美元! ? 思聰老公還是留著錢娶我用好嗎? VR電影真正成熟可能要5年左右的時間,具體到來的形式是什么,我們現在也無法預計,就像90年代的人想象今天的互聯網一樣,發展速度和形式已經大大超出當時人們認知的范圍。 ? 但是我們依舊可以憧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隨意打賞 vr體驗館vr電影vr游戲盜夢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