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官教你面試小技能
編輯導語:又到了春招的季節,相信許多小伙伴都獲得了很多面試機會,獲得一份好工作除了自身實力的加持,面試時的表現可謂十分重要,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許多面試時的小技能,能夠有效幫助你斬獲Offer,感興趣的小伙伴一起來看一下。
一 、熟悉自己的簡歷
很多小伙伴在找工作之前,會讓專業人士幫忙修改提升自己的簡歷內容。
但是往往對于提升之后的內容,不熟悉、不了解,特別是一些專業詞匯,一問三不知。
這會給面試官造成你簡歷造假的感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舉個例子:
某應聘產品崗的小伙伴,自我簡介里寫著:“4年產品經驗,1年UI設計經驗,具有較豐富的B端0-1的項目經驗,擅長PEST/SWOT/KANO等模型進行產品可行性分析,可以高效輸出原型、PRD、競品分析等。
能夠精準把握產品的生命周期,從產品立項、上線到迭代,每完成一個一個版本之后都進行復盤,快速積累經驗。會寫前端靜態代碼、懂得用戶心理、擅長交互體驗、提高產品易用性,同時促進團隊高效合作”。
乍一看,這樣的簡介很是讓面試官滿意,有0-1的項目經驗, 會UI , 擅長模型分析。
但是往往面試官也會從這一段滿意的話里,去挑出一些點,讓你結合實際的項目經驗, 進行闡述。
比如: 結合KANO模型,針對你最近做的一個產品進行簡單的分析。
此位面試的小伙伴就開始懵逼了,講起了產品的優勢,但是跟KANO模型毫不相關。
所以大家在寫好自己簡歷之后,一定要認真熟悉自己簡歷。
特別是能讓面試官覺得眼前一亮的東西,她一定會通過仔細詢問和你的反應程度來判斷簡歷的真實性。
一旦被問住, 就回對你簡歷的真實性產生質疑,從而涼涼。
二、熟悉自己的項目
很多小伙伴喜歡直接在簡歷寫有0-1的項目經驗,但是0-1的項目經驗,到底是什么吶?
從0開始畫原型、輸出需求文檔嗎? 當然不是。
崗位要求寫的 需要有0-1的項目經驗,往往是期望面試者有著全局考慮的意識。
雖然只是產品崗位,但是你需要對你的產品有著深入的分析和考慮。
我們要從0-1去做一個項目,我們要考慮的不僅僅是系統要怎么設計、怎么使用、需要哪些功能。
我們還要考慮,項目是否合規、需要什么資質、社會背景是否利好、競品的商業模式、我們的商業模式、投入產出、運營落地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你如果寫了項目的0-1就要把你自己的項目里涉及的這些方方面面做好復盤,以不變應萬變。
如果你沒有0-1 的項目,那就針對自己負責的模塊,利用各種模型做好競品分析,也是一個加分項。
切記不可瞎編,面試官一問就露餡。
三、熟悉你去面試的公司
還有面試者,在面試在最后反問環節問我:“你們公司是干啥的?”
我:黑人問號?
合著我兩聊了半個小時,你不知道你面的哪家公司,主營業務是什么。
就算你前面表現的很好,好感度瞬間拉低。
面試前一定要做做功課,你面試的公司背景,主營業務是干什么的,價值觀和愿景是什么,溝通的時候可以時不時帶一點話題,增加面試官對你的好感度。
你可以在最后的反問環節去咨詢面試官你如果入職以后的主要工作,KPI是什么,方便你下一輪面試更加貼近中心,也好判斷這個崗位是不是符合你的預期。
切記切記,不要去問面試官人家公司是干啥業務的噢。
四、加分項——好奇心、個人技能
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不斷的創新能力。
這種創新能力是要通過大量的外部輸入來激發靈感的。
所以你一定要體現出你有去做這個事情,比如下載了很多很潮的很新的APP,有關注一些體驗分享的網站 ,公眾號等等。
但是不要去和面試官講你昨晚上剛下載的還沒怎么深度體驗的APP ,會給面試官你在臨時抱佛腳的感覺哦。
平時遇到好玩的,有意思的軟件可以自己簡單的做一些功能架構圖、商業畫布的分析等等。
最后, 面很多次不過也不用傷心啦,你很好。
可能只是你投的崗位跟你實際的經驗有些偏差,可以重新選擇一下崗位或者定向做一些沉淀。
?
本文由@mo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