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內測的微視頻會沖擊現有短視頻App?大錯特錯!
[核心提示] 微信攜短視頻功能來勢洶洶,是否會對現有的短視頻類應用產生挑戰呢?
微信發布帶有微視頻功能的新版內測包,引來了鵝廠同學在朋友圈的一片騷動,不斷刷屏,業界的人士也為此驚呼感嘆:微信終于要向短視頻 App 開刀了,其他短視頻創業者鴨梨山大。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微信內測甚至上線微視頻是必然趨勢,因此,短視頻領域的玩家,微視也好,美拍也好等,其實都早已經對此作了判斷和預測,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
1)為什么要上線微視頻?
第一,微信作為國民級的即時通訊 App,上線「微視頻」之后,補全了「文字、圖片和語音」社交媒介的最后一環,使之成為一個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基礎媒介。
第二,業界趨勢使然,我們從?Instagram(Hyperlapse)、Snapchat、Slingshot 以及國內的微博、人人(秒視、Blink 為國內的短視頻即時通訊應用)都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產品趨勢。
2)微視頻在微信社交產品內充當一個什么角色?
第一,微視頻,它首先是一個傳播信息的媒介;
對于即時通訊的微信來講,視頻將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媒介,和文字、圖片以及語音混合,存在于好友聊天的信息流中間。我們看到的 Snapchat 以及 Slingshot 這種以短視頻為主要社交媒介的產品,就是把短視頻定位為一種交流的媒介、信息。
第二,朋友圈賦予了微視頻的弱媒體屬性;
我們看國外的 Facebook,Instagram 都是 SNS 社區,在社區的基礎上發展 IM,其實很難行得通,因此 Facebook 拼了老命也要收購?Snapchat,收購 WhatsApp,拆分自己的 FB Messenger。而微信的發展路徑是反過來的,是先有 IM,然后再做 SNS(我們看后來的陌陌、網易花田都是這樣路徑),因此微視頻一上來,是什么呢?用戶在聊天過程中,插入微視頻,這個時候傳遞的是溝通信息,聊天信息,當用戶在朋友圈中插入微視頻,這個時候傳遞的是「曬」,此時用戶的心理訴求是希望有好友來給我點贊,來給我評論。這個時候,社交還是本質,但因為到了公共場所,因此附帶了些許的媒體屬性在里面。
而正是這個弱媒體和強社交帶來的體驗,給業界人士造成了一種錯覺:其他短視頻 App 都歇菜吧。
3)為什么微視頻對微視、美拍等短視頻 App 沖擊力有限?
第一,定位不同
剛才講了,微視頻是人與人之間即時溝通的媒介,盡管放在朋友圈,具備一定的媒體屬性,但是依舊脫離不了強社交的本質(我個人判斷,微視頻應用于朋友圈場景的比例要大大低于即時通訊場景)。微視和美拍乃至其他的短視頻 App,你去看產品架構和形態,很明顯的開放式的微博+Youtube 架構。用戶的動機和訴求,更多的是秀、曬。
第二,重點不同
微視頻的定位決定了產品不可能會做的非常重,整體保持一個簡約干凈的產品體驗環境。而微視、美拍、秒拍、拍酷等,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獨特的價值而做出差異化的區隔定位和發展路徑。
第三,多元化
我們先來看一下圖片社交分享的領域,一說到圖片社交分享,我們很容易想到 Instagram 和 Pinterest。但是放眼望去,國內模仿 Instagram 和 Pinterest 的應用好像一直不溫不火,「圖釘」和「花瓣」應該算是典型的類 Instagram 和 Pinterest 產品吧。其他的你還能數出來嗎?好像很難。但是,我們看?nice,從潮牌圖片分享切入,前幾個月就拿到了 20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我們再看美麗說和蘑菇街,從女性商品圖片分享切入,前段時間蘑菇街還估值 10 個億美金;我們在看美啦美妝、秀美甲、面包旅行等垂直細分的圖片分享切入,都紛紛收獲了不少用戶匯報和資本青睞。
因此,圖片社交分享領域如此,那么短視頻社交分享領域,我相信一定會是這樣。這個對于短視頻創業者來說,微視頻的上線,對于快速的普及和培養用戶適應和使用新的媒介社交分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許這會是短視頻社交分享爆發的一個節點。
對于微視來講,無論是名稱還是時長,和微信微視頻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未來也不排除,在社交分享、在后期處理等領域進行深度整合,利好空間巨大;對于美拍來講,堅持服務好愛美女性,把 MV 特效體驗做到極致,依然能守住自己的一片天地;對于其他的短視頻應用來講,找準定位,未嘗不能做出個 10 億美金以上估值的黑馬。
作者微信公眾號「我這一輩子」( ID:wo_zheyibeizi)
題圖來自?
mediabistro.com
轉自
極客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