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學來襲,網文作家迎來春天?
-
五月
27
阿里文學來襲,網文作家迎來春天?
標簽: Go to comemnt2013年6月,在起點中文網連載的網絡小說《武布天下》更新了一章內容幾個小時后,作者“十年雪落”猝死。他的“過勞死”的消息在網絡上掀起了一波對網絡文學產業的反思。 這個領域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百萬網絡寫手大浪淘沙,最終能爆得大名,衣食富足不過聊聊數人。
網絡文學是不是一個好的生意,從過去的歷史看,真的不是!
?
從微觀看,作者空間小。網絡文學最大的優勢是門檻低,腦子里有個故事,身邊有臺電腦,就可以創作。但低門檻帶來了高競爭。 在原有起點中文網的作者中,即便是簽約作者中的優秀寫手(訂閱量訂閱量在500-2000人),月收入也只有不到3000元,真正月入萬元以上的“大神”,總人數不超過15人。
?
此外,網絡文學的推廣渠道是非常稀缺的,因為對于讀者來說,點擊一部排行榜上的作品,是最直接最保險的選擇。為了提高自己作品在排行榜上的位置,一些急功近利的寫手會通過刷點擊和刷榜等作弊手段,為自己打造“虛假繁榮”。
?
這種狀況也不利于平臺對優秀作品的遴選,作者是網絡文學的核心生產力,但空間小,壓力大只能讓他們產生兩種傾向,一是打色情、暴力的擦邊球,二內容同質化,不是穿越玄幻,就是霸道總裁……
?
從宏觀看,市場盤子小。易觀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網絡文學市場收入規模達46.3億元,預計在2015年,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
70億。70億是什么概念,對比來看,2015年中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這意味著, 網絡游戲的市場規模是網絡文學的20倍。?
從另一個角度看,百度全年營收為490億,騰訊為789億元,阿里為762億,也就是說,網絡文學整體市場規模還不到騰訊和阿里營收的十分之一。 對于作為互聯網巨頭的BAT來說,屬于一個缺乏想象力的市場。 多年來,重量級的玩家只有盛大文學一家,其他巨頭皆興趣索然,盛大文學也幾次上市流產,最終折價賣身。
?
然而,就在今年4月,阿里文學正式曝光,其隸屬于阿里移動事業群,業務包括內容生產和版權衍生,與書旗小說、UC書城等組成移動閱讀業務的主要部分。 其中UC書城依托的UC瀏覽器作為移動端的超級App,其日活躍用戶已經突破1億,書旗小說在移動閱讀類App中也是排名前三的應用。
?
此前,騰訊文學已和盛大文學合并成立了全新的公司“閱文集團”,百度也在去年成立百度文學,伴隨著此次阿里巴巴的加入,網絡文學成為了BAT三巨頭角逐的新領域。
?
為什么?
?
最近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在2015戰略發布會上,給出了明確的回答, 移動閱讀的新時代來了! 網絡文學在內容生產和IP衍生兩端都有新的機會出現。
?
截至2014年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達2.94億,但中國的手機用戶數量已達到12.56億人,相當于中國超過90%的人都在使用手機。
?
網絡文學模式是基于PC站閱讀模式起家的,而現在則是屬于移動閱讀的時代,移動互聯網為網絡文學帶來了巨大的需求增量。
?
但如果移動閱讀產品如果仍按照PC站的模式操作,只會讓作者的空間更小,內容同質化更嚴重,因為移動端比PC上更封閉,用戶更愿意集中在某一個平臺上去,但是由于移動端手機屏幕太小了,曝光位比PC少很多。 阿里文學拋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推薦, 這樣一來,在享受更龐大的用戶群的同時,不同類型的作品都可以更精準獲得適合自己的用戶,有效避免了馬太效應。
?
更大的機會在版權衍生, 網絡文學的IP衍生價值一度被視為網絡文學發展的重要方向。阿里文學宣布與新浪閱讀、塔讀文學和長江傳媒達成首批深度戰略合作關系,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影視和游戲IP衍生等多方面展開實質性合作。
?
雖然《步步驚心》、《致青春》火爆熒屏并沒有給網絡文學生態帶來質的改變,畢竟這些頂尖級作品數量非常有限。但是IP衍生的巨大價值更加凸顯。
?
最近,日本電影《進擊的巨人》登陸內地大銀幕的消息在漫迷圈迅速被引爆,這部作品從原作漫畫到TV動畫、改編游戲,周邊小說以及真人電影,都是現象級作品,更重要的是,在日本每年都有類似的情況出現。據此,有觀點指出,國內文學IP衍生開發最大瓶頸就是電影、文學、動漫、游戲產業發展不均衡,人群不匹配,這三大產業在日本沒有哪一個產業特別弱,因此動畫、漫畫、游戲的相互改編才得以遍地開花。
?
望月認為不然,隨著最近兩年“文化創意”概念持續升溫,政府對于IP報告越來越重視,2014年,在游戲領域甚至打起了IP爭奪戰。事實證明,IP衍生的市場需求絕對是存在的,問題出在IP開發的機制上。
?
過去,由于市場空間小,作者在與平臺的博弈中始終處于劣勢地位,所以在IP權益上不得不接收平臺的霸王條款,很多不僅要求全網獨家,還要求影視、游戲的衍生版權獨占。于是,我們看到,盛大文學一度宣稱自己壟斷了市場上80%的IP資源,但另一方面,IP如果不能被有效開發就毫無價值,而盛大文學作為一家單一的文學網站,缺少的正是IP開發的能力,其囤積的大量IP,之后要么過時,要么被賤賣。
?
BAT入局網絡文學,無疑將為IP的開發帶來新的局面,比如知名網文作家貓膩的新作《擇天記》上架不就,騰訊就宣布投資5000萬對其進行動漫、游戲改編。
?
阿里文學則做得更徹底,不強調絕對控制版權,提倡版權共享,一方面與塔讀文學、微博有書、長江傳媒合作,共同培養、扶持新銳原創作者,創造IP資源;另一方面,依靠阿里影業、光線傳媒、華誼兄弟、手機網游聯運平臺九游等豐富的IP衍生渠道,做大IP衍生市場。
?
雖說未來騰訊與阿里誰能勝出,現在還無法判斷,但對網絡文學生態里的作者和平臺來說,移動閱讀的春天也許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