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史立榮:大數據將比土地更值錢
傳統通信設備商的固有“線”性成長邏輯正在被打破。
大浪淘沙。當歐美廠商諾基亞和阿朗2015年上半年不得不以合并實現抱團取暖時,經歷陣痛的中興通訊則通過啟動新戰略和自身業務重構,實現中興通訊上半年凈利潤16.1億元人民幣,上半年營業收入459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同比增長43%。
在中興通訊總裁史立榮看來,當下的中興通訊,正站在中國經濟轉軌的幾個關鍵節點上——首先是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批建設5G的國家;其次,“ 智慧城市 ”將成為新一輪的信息化浪潮的核心驅動力;再次則是智能手機的全球競賽正在迎來下半場。
無論是全球運營商,還是中國政府的投入結構正在發生逆轉,“70%硬件+30%服務”的局面將會“倒過來”,史立榮說,中興通訊去年確立的M-ICT戰略迎合了經濟轉軌的三大風口,M即Mobile 移動互聯 之意,亦有Man人之意,M-ICT即在一個面向移動、全面跨界融合的信息時代,推動與解決基于企業、人、物體間的融合與交互。其本質是規模經濟向效率經濟的轉軌。
這三大風口對應的是中興通訊三大業務主線:電信設備、政企網、移動終端。中興通訊能否在風口上順勢而為?2015年9月末,史立榮打破幾年來的沉默接受本報專訪,陳述未來中興將如何以“M-ICT戰略”徹底重構移動場景下ICT融合時代的信息商業模式,以及圍繞該戰略,公司在移動終端、大數據、智慧城市、創新技術等方面所作的系列布局。
通訊業的國際“大勢”
在上一輪宏觀經濟繁榮期崛起的中興通訊如何應對中國、乃至全球宏觀經濟的換擋期?
“中國經濟沒有系統性風險,仍有6%-7%的增長潛力,結構轉型需求對中興通訊是利好”,史立榮認為,未來中國的“經濟版圖”理應更為遼闊,中興通訊也將會更有作為。中興通訊業務模式將從偏設備硬件制造向偏服務發展,比如分步式數據庫、大數據平臺、智慧城市等業務都代表了中興通訊改變的方向。
很大程度上,中興通訊業務的轉軌,暗合了中國制造業的轉型。
譬如“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史立榮2015年在與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交流時提出,“一帶一路”的內涵不僅包括高鐵、航線、橋梁、公路等基礎建設,信息互聯互通也是“一帶一路”的題中之義。中興通訊憑借豐富的海外市場經驗,打造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信息高速公路競爭力明顯,目前在意大利、法國、俄羅斯等地,中興通訊已經先期展開一些智慧城市的建設,“智慧城市”將成為中興通訊最響亮的名片,未來有望扮演“一帶一路”信息龍頭。
談到中美兩國新型大國關系構建對中國通信設備制造行業的影響時,史立榮強調,中美兩國是中興通訊重要的兩大市場。新型大國關系需要一種平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有利于全球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目前美國在通信設備領域仍然對中國廠商大門緊閉,中興通訊目前在美業務的主要突破口來源于手機業務,2015年第二季度中興手機在美銷量已達第四,占據8%市場份額。未來將挑戰LG力爭第三——這也與兩國企業對相互市場的依存關系交相輝映:過去十年,美國的電信設備商朗訊、加拿大的北電等已基本全線陣亡,中國市場也再無北美系廠商音跡;而手機市場則不同,中國仍然是蘋果公司倚重的市場,而中興手機在美國市場也不俗,市場排名已位居“坐四望三”。
過去十年已經把歐美電信設備隊形沖散的中興、華為,現在的座次是:華為、愛立信、阿朗+諾基亞、中興通訊。“如果阿朗、諾基亞不合并,我們到2015年上半年已經超過它們兩家”,史立榮分析稱,這個局面仍然還將有所改變,“阿朗、愛立信都很依賴美國市場,最近2年美國市場4G建設完了之后下降很快,嚴重影響了業績,直接促成了諾基亞、阿朗的合并;但是中國市場、發展中國家的4G還在快速建設中,我們的時間窗相對較好”,史立榮認為,世紀初2G向3G演進時全球的風口是歐美,4G向5G演進的風口已經轉向了中國和亞洲。此為這一輪信息化浪潮中,中國企業面臨的“勢”。
不僅如此,史立榮告訴記者,中興通訊近期推出的創新是“CGO”這一核心理念——“COOL”、“GREEN”、“OPEN”,也是中興跟上需求、大趨勢的“應變”之策,因為從全球ICT融合的“大勢”來看,很多創新性應用的規模化、產業化,也都會從中國發起。例如,中興研發的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申辦冬奧會時,所有的奧運參觀團、代表團乘坐的大巴就是采用的中興通訊的無線充電技術。未來中興還將在 車聯網 、智慧城市、 云計算 等領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
城市“價值觀”顛覆:
“大數據將比土地更值錢”
史立榮認為 智慧城市 、 物聯網 是第三波信息化浪潮的核心,他把中國的信息化浪潮總結為三個階段:1.0階段,信息化浪潮的第一波是企業,以PC、操作系統、軟件為核心;2.0第二波浪潮是個體,以互聯網、APP為中心;3.0第三波浪潮很可能是政府、城市。
目前中興通訊智慧城市2.0戰略已正在落地,旨在打破城市信息孤島。據統計,中興通訊已經參與了全球40多個國家的140多個城市的 智慧城市建設 ,由中興通訊與政府按PPP模式合作打造的智慧城市包括銀川、柳州、金華、珠海等。在2.0版本中,信息完全都是統一到一個數據統一的平臺上,用戶各取所需,實現了“城市中醫療、 政務、交通、社區、旅游”等多縱向模塊各取所需。正在設計中的3.0版本將與大數據應用結合。
史立榮認為,在這一輪經濟轉軌中,被土地財政主導了20多年的中國城市“價值觀”必將緩慢、又堅決地轉向對城市大數據價值的挖掘。他認為,在前互聯網時代,土地是城市最值錢的資源,但是未來,政府最值錢的資源應該是人,以及基于人的大數據。 “目前各個地方政府認識到這一點的程度還參差不齊。”
政府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投資方,據估算,我國十二五規劃智慧城市投資5000億元,十三五規劃將增加至8000億元。投資大、周期長、回款慢,是否將成為制約智慧城市落地的掣肘呢?
史立榮回答記者質疑時認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必然是發展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中興通訊已經在銀川、淮安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形成了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以銀川為例,智慧城市總投資水平會達到七八個億水平。“銀川一開始希望中興通訊的投入比例更大一些,后來他們經過詳細研究,銀川政府主動要求加大投入比例,因為他覺得投入產出回報好,目前銀川政府投入比例占了大頭90%。”
在PPP的合作模式中,中興通訊改變了依賴一次性設備/服務采購的模式,后期將通過大數據技術輔助政府決策、深挖大數據資源等,獲得附加值更高的、長期的運營收入,對公司是一種新的嘗試,卻也符合公司業務長期的轉型升級。
中國將定義5G 移動互聯 入口?
一邊是2015年上半年,中興通訊手機終端業務出現下滑,收入同比下降4%,一邊是9月末定價3888元的中興“AXON”手機在習奧會中成為中國代表團指定專用手機,另外 NubiaZ9也在3500元檔賣到國產第一。
中興通訊手機業務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史立榮坦言,作為三大板塊之一的手機業務正處于結構性調整陣痛期。上半年中興大力縮減機型,聚焦精品,以犧牲短期銷量為代價,堅決轉向B2C主導的精品戰略。中興目前確定了3+1的精品策略, Nubia品牌在互聯網側取得了比較好的進展、Axon天機的口碑也非常好,一代目標銷量預計100萬臺,二代目標銷量300萬臺,“應該說2015年全年手機實現規模性的增長,還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相比于小米式的營銷模式上的創新,史立榮認為,手機本身技術創新和給最終終端消費者帶來的價值是手機持久戰的關鍵。中興通訊傾向于做深層次的創新。在全網通、無邊框手機、語音操控、Force Touch這幾大最新的創新當中,中興都是全球第一家做出來的。他認為,中國市場手機營銷戰是最為殘酷的,但中興手機的優勢持之以恒一定會有機會。
10%的市場占有率是品牌投入的關口。中興通訊正在努力,將渠道、品牌方面的弱勢項目能夠盡快扭轉過來。中興在營銷方面的思路開始向B2C轉型。例如,從2013年起,中興選擇了與NBA強強聯合,開始手機的品牌化運營。根據市場調查機構統計,1204年中興在北美手機銷量同比增長了88%,市場份額達到7.4%,排名位列第四(暫居三星、蘋果和LG之后)。整個手機產品鏈在理念、設計方面,都要按C2B的反向定制方式,真正到消費者中去了解需求,這對過往工程師導向的中興通訊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2G時代,是歐洲人創造的按鍵式功能機的時代,3G時代是美國人創造的觸摸式的智能機時代,以蘋果為代表。到4G、5G時代,到底應該是怎么樣的一個時代?史立榮認為,那應該是中國人創造歷史——語音操控的時代。完全把語音操控嵌入到操作系統里面去,一切的指揮調度、運作,全部靠語音系統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