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總被雨打風吹去,VAIO、夏普、黑莓們回歸有幾分勝算?
近期,曾經在中國市場一度消失的國外電子消費類品牌扎堆回歸中國市場,其中VAIO、夏普和黑莓因為選擇同一日回歸而倍受關注。那么這些曾經消失的品牌回歸中國市場真的還有機會嗎?從上述回歸的廠商和產品主打的賣點看,可謂是“情懷”當道。但我們認為,恰恰是“情懷”可能成為這些品牌回歸成功最大的敵人。
眾所周知,業內(包括這些廠商)之所以稱之為回歸,是因為此前它們都曾經在中國市場有過所謂的“輝煌”。
例如夏普手機從2003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但兩年之后就因為本土手機品牌的崛起被迫撤出;
2008年夏普憑借9010C手機再次進入中國,并贏得不少市場份額,但因為2010年以后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慘烈,2013年再次被迫撤出。
再看黑莓,多數人的記憶大概都停留在購買水貨、二手黑莓手機的年代。在那個年代,一款黑莓手機有近一半的銷量在中國,只不過這些用戶買到的都是“水貨”。
事實上,黑莓曾經來過中國,其第一款來到中國的黑莓手機是8910 Curve,只不過它來得太晚,結局也并不美好,大部分“粉絲”還是沉浸在購買“水貨”的世界里。
最后是VAIO,憑借其時尚的外觀和獨特的體驗獲得了廣大用戶的支持。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索尼旗下的VAIO筆記本成為高品質筆記本的代名詞,并在國內獲得眾多“粉絲”的支持。
然而,作為索尼旗下的獨立品牌,2014年,索尼正式剝離了VAIO業務,并轉由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Inc負責運營,索尼公司將不再設計和研發電腦產品,并且停止了在中國地區的業務。
不知業內看了上述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過往有何感想?我們認為,所謂用戶對品牌的“情懷”,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對其產品創新的“情懷”。更為重要的是,產品的創新讓用戶感覺到品質在不斷提升。
為此,需要企業每年都會有新功能、新技術產品推出,讓其產品有新的興奮點,讓人感覺到企業一直在努力為用戶提高產品品質。
可惜的是,上述廠商離開中國市場至少已有3年時間,其所謂讓中國市場和用戶可以感知的“情懷”斷檔了。加之這個斷檔期市場的急劇變化,就連用戶僅存的“情懷”記憶也早已經被稀釋殆盡了。
遺憾的是,正是對于已逝“情懷”的執著,這些品牌回歸中國市場時無一例外還將“情懷”作為重要的賣點之一,并最終體現在產品的價格高企、質量充滿變數和創新是否領先性上。
首先看價格高企,其中尤以VAIO最甚。從其推出兩款旗艦新品VAIO S13和VAIO Z配置和價格上看,與同等配置的競品相比,13288元的售價要高出其他機型很多。
例如配備第七代酷睿i5處理器、8GB內存和256GB固態硬盤的微軟Surface Laptop和新Surface Pro售價均為9888元;配備第七代酷睿i5處理器、8GB內存和512GB固態硬盤的蘋果新MacBook售價為12288元,同樣配置的戴爾XPS 13售價僅為7999元。
由此看,盡管此次發布的VAIO依然延續了此前索尼在設計上的優勢,但由于價格偏高,這種設計上的優勢與競品,尤其是同樣強調設計的蘋果MacBook相比而大打折扣。
過往的事實證明,“情懷”產品,用戶對其價格變動的承受能力強,即敏感程度低;而對于非“情懷”產品,用戶對其價格變動的承受能力弱,即敏感度高。據此可衡量產品或者品牌“情懷”幾何。
但從上述VAIO發布后,諸多媒體和用戶紛紛拿其與競品,尤其是價格比較,且認為其價格高企看,顯然VAIO已經失去了“情懷”必備的因素。
其次就是充滿變數的質量。在此我們不得不說黑莓。要知道此前黑莓走向頹勢的原因之一就是質量。例如面對iPhone的競爭,黑莓在2008年底拿出了應對iPhone的重量級產品——Storm,這是黑莓第一臺全觸摸手機產品。
它的原型機也受到了Verzion官員的喜愛,為此Verzion甚至承諾拿出1億美元的預算來推廣Storm,不過等到上市后,諸如頻繁的死機、重啟以及觸摸屏失靈問題都令消費者大為惱火,這些現象最終導致Verizon預先支付了大量的維修費用,而幾乎最初售出的每一部Storm手機都需要更換。
Storm的質量問題導致了Verizon與黑莓的關系徹底惡化。而業內知道在美國市場失去運營商的信任和支持意味著什么。
回到現在發布的黑莓KEYone。其在美國市場發售后,在YouTube上的JerryRigEverything頻道就有評測稱,KEYone的屏幕非常脆弱,只要機身上有一點形變就會脫位彈出,而且可以看到屏幕四周沒有太多膠水粘著痕跡。其后在黑莓粉絲論壇上也有眾多黑莓粉報告屏幕摔落屏幕脫離問題。
盡管TCL和黑莓出面予以了澄清和解釋,但作為首款由TCL生產的黑莓手機的回歸之作一開始就出現爭議,難免讓人回憶起當年Storm的情景。
不可否認,任何一個企業都可能因種種原因而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即使“情懷”產品也在所難免。如果用戶對某一品牌具有“情懷”,對企業出現的問題會以寬容的態度對待,相信企業很快會加以處理。
若用戶對某一品牌“情懷”低,則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顧客就會非常敏感。而上述黑莓KEYone發布后引起的有關質量的軒然大波,顯然證明了用戶對于黑莓已經沒有了“情懷”才具備的寬容。
最后就是創新技術的領先性。雖然此次夏普回歸主打的異形全面屏有其獨特的優勢,但已經上市的小米MIX屏占比高達91%,三星S8屏占比83%,而新iPhone也已確定全面屏,下半年集中發布的三星 Note8、vivo x11、小米Note3、谷歌Pixel 2等皆為全面屏手機,加之華為、金立、努比亞、等國產手機品牌也相繼宣稱將推出全面屏手機,夏普的優勢或者說真正差異化的體驗有多大和保持多久依然存疑。
眾所周知,用戶對競爭對手產品的關注度,可以判斷用戶對其他品牌“情懷”的高低。如果用戶對競爭對手產品興趣濃厚,就說明對某一品牌的“情懷”低。如果用戶對其他的品牌產品沒有好感,關注度低,就說明對某一品牌產品的“情懷”高。
與前述的VAIO類似,夏普發布手機之后,業內和用戶更多關注的是其對手在相同技術和產品的進展,似乎也證明了夏普“情懷”的缺失。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此次以VAIO、夏普和黑莓為集中代表的國外消費類電子品牌對于中國市場的回歸,雖然都打著“情懷”的賣點,但所謂:舞榭歌臺,“情懷”總被雨打風吹去。既然如此,這些品牌的回歸又能有幾分勝算?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