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一邊聽90后忽悠,一邊挺70后實干
(鈦媒體作者王煜全,為海銀資本創始合伙人)
這里說的70后,其實包括60后、50后,甚至慢慢成長起來的80后。
最近社會上兩大怪現象熱得一塌糊涂:啥都沒干出來的90后在臺上忽悠,事業做得很大的70后、60后在臺下洗耳恭聽;任何一本營銷和管理教科書上都會強調的客戶導向、組織扁平化被包上“互聯網思維”的殼子,被一幫沒干過互聯網,或者撐死干過兩天網絡營銷的人吵翻了天,臺下坐的,還是那些事業做得很大的70后、60后。
我一個好朋友戲稱:現在流行的是沒錢的忽悠有錢的。
我本來對此頗不以為然,要說互聯網的本質,一本并不出名的小書《萬維網的定律》就基本都講到了,其作者伯納多.胡伯曼是我的偶像之一,可惜在國內并不出名。當然出名的也有,凱文凱利最近在國內都紅得像電影明星了,不過他寫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失控》確實把該討論的都討論到了,我很懷疑現在天天喊互聯網思維的朋友們有沒有認真從頭到尾讀過這本書。
關鍵是,臺下坐的還凈是特成功的70后,也是,不成功哪有時間聽你扯這沒用的啊,還忙著賺錢呢。所以我一直覺得那些70后、60后真是閑的,足夠成功了,不需要為生活奔忙了,拿聽互聯網思維當時尚,來鍍金來了。
不過最近和幾位企業家朋友的交流推翻了我原來的觀點:他們一致認為,聽這些忽悠是有收獲的,甚至收獲巨大!我乍一聽覺得很驚訝,于是鄙視他們書讀少了,但當聽他們詳細解釋之后,卻變成了由衷的贊同。
其實這些70后、60后,事業做得成功,都是從完全不懂開始,靠著不斷學習和進步走到今天的。很多人看《中國合伙人》有共鳴,因為很多都是幾個朋友像梁山聚義一樣創的業,都有各種因為利益不清、職責不明帶來的爭論甚至爭吵。
更重要的,在中國要做成事,再光明正大的生意,關系也總是要花很大精力維持的,不光是政府,還包括大客戶、合作伙伴、渠道商……這些人往往都讀過一個以上的EMBA,要說有建立社交圈這個目的當然不假,但很多人聽課的認真勁真的不比原來上學的時候差,因為企業經營久了,才發現有那么多東西要補課、有那么多問題想找答案,至于課堂上聽到某個市場或管理理論覺得醍醐灌頂或者心有戚戚焉,更是經常的事情。
要說這些人讀書少,確實有一部分是,可是這些人的閱歷和經驗,比那些站在臺上的90后不知道高了多少,就那些客戶導向的東西,他們怎么會不知道!
其實,做成一個企業,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就像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在企業界被叫成了木桶原理:企業經營要考慮十件事,哪件沒做好都會耽誤發展,甚至成為滅頂之災。我們去年跟湛廬文化去拜訪美國“最偉大的頭腦”,有一站是去拜訪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小巴達拉克,他出了本新書叫《The Goog Struggle》,大意是說內心的掙扎和不安全感是企業家的常態,不管你是剛創業還是已經做得很大了。
我當時聽了挺感動:他真的挺懂企業家的!不過這也是正確的廢話,因為無解,只要您還在做企業,就只能繼續糾結著。 所以光會講講客戶導向是做不好企業的,因為包括互聯網在內,任何一個行業都不是今天才形成的,想在那個行業里做點兒事情,沒有對那個行業的深入洞察是根本不可能的。
簡單地說,可以有20歲的王牌程序員,但是沒有20歲的產業專家,因為想看懂一個產業,沒10年20年的浸潤、思考、試錯,是不可能的事情。連產業都不懂您就想顛覆他,這有點兒說不通吧。
做英語培訓做成了明星的羅永浩就是例子,他看到了手機設計還不夠充分人性化,就想跳進手機產業去顛覆人家,沒想到手機要做好,產業鏈的控制力比人性化更重要,羅永浩跳進了這個產業,燒了投資人不少錢,才發現了這個業內人人皆知的事實,不得不說,當初實在應該少忽悠忽悠用戶體驗,多了解了解產業規律。不把產業里的人當傻子,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負責任。(詳見鈦媒體一篇對中國手機產業鏈剖析最為深刻的文章《在中國,為什么“門外漢”也能做手機?》)
所以那些沒干過互聯網卻天天忽悠互聯網思維的人, 別管你多會忽悠,最后還是只能以忽悠為業。
而那些在行業里摸爬滾打了很多年的70后、60后則不同,之前被中國經濟大潮推動著野蠻生長,要解決企業所有權問題、企業內部獎勵機制問題、企業外部各種公平不公平的競爭問題……等到這幾年塵埃落定了,又趕上互聯網的沖擊,聽見一個個產業格局被改變、企業被顛覆的故事,再反思自己這些年確實沒有擊中精力在提升客戶滿意度上真的會驚出一身冷汗,生怕自己多年的經營會毀于一旦。
他們,是既得利益者,他們,也是急于捍衛自己勝利果實的最愿意改革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光腳的還真不如穿鞋的! 更關鍵的是,他們是經歷過市場經營戰火洗禮的人,他們一旦想明白現在的重點應該重新放到用戶身上,他們就有足夠的理解、也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自己的企業、產品和服務,使自己的產品更加客戶導向,使自己的企業更有競爭力。
而這種能力的提升,會帶來大量品牌企業的崛起。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10年,會是中國企業迅速品牌化的十年。 這個結果,是被90后忽悠出來的,卻是被70后、60后們扎扎實實地實干出來的。(本文獨家首發鈦媒體)
(關于90后創業和消費群體的特征,一直是鈦媒體上用戶討論非常熱烈的一個話題,更多精彩內容隨時移步鈦媒體專題:九零后觀察 ,鏈接:http://www.tmtpost.com/tag/post90s)
(關注更多鈦媒體作者觀點,參與鈦媒體微信互動(微信搜索“鈦媒體”或“taime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