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軍”學堂在線:MOOC不是為了革掉傳統教學的命
從今年9月開始,清華大學的一門公共課“馬克思主義原理”直接砍掉了近一半的線下課程。
這意味著有一半的學生將通過在線學習直接拿到學分。電路原理、云計算等幾門課程也逐漸走向線上。
MOOC對于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造才剛剛開始。而引導這一轉變的是“學堂在線”——一個出身于“名門”、手握教育部諭令的MOOC網站。正是由于其“正統”出身,所以與那些起于草莽,從底層對教育制度發起挑戰的創業者不同,學堂在線的目標是自上而下,用MOOC這枚棋子使中國的教育改革滿盤皆活。
學堂在線嫡出于清華大學,作為MOOC浪潮在國內的第一批響應者,清華大學早在2013年5月就就和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一起加盟了世界三大MOOC平臺之一的edX 。
隨著網易云課堂、果殼網、極客學院等一批互聯網公司紛紛舉起MOOC大旗,清華大學不再滿足于僅僅作為“課程提供者”的角色,而是希望親自投身進來。2013年10月,學堂在線項目正式上線,2014年2月,學堂在線作為清華入股的獨立公司開始獨立運營。
學堂在線并非從零起步,而是建立在Open edX平臺之上,同時也將edX高校聯盟上的幾百門課收入囊中,成為其中國獨家發布平臺,其時,edX平臺上已經有3萬多名中國學生。
如今,學堂在線上已經有超過150門獨家課程,更有一大波新課程已經放出預告。其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肖星主講的《財務分析與決策》累計學習人數已經超過了10萬人,心理學概論、資治通鑒等課程的學習人數也都超過了1萬人。
在學堂在線30多萬的用戶中,學生群體占到了6成左右。這樣的用戶數字在動輒百萬、千萬的互聯網公司中并不突出,距離先行者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因為系出名門,學堂在線已成為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交流和成果應用平臺。
與學堂在線可資對比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旗下的愛課程網,借助高教社的資源優勢和在高校的影響力,依托教育部背景,自2011年上線以來已經上線了500多門課程。2014年5月8日,“政策派”的愛課程網和”市場派“的網易走到了一起,成立了中國大學 MOOC平臺,執行業牛耳的野心展露無疑,目前,已經有39所985高校登錄這一平臺。
面對左手導流量,右手拿政策的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的優勢在哪里呢?面對39所高校的強強聯盟,以清華大學為主導的學堂在線選擇從哪里突圍?
“對于大學而言,參與MOOCs主要有三個出發點:1.通過MOOCs奉獻社會,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2.通過MOOCs,收集教學大數據,發現優質生源;3.通過在線授課改革校內教學模式,提高校內的教學質量。MOOCs的特性決定了,未來成功的MOOCs平臺必將是由大學們自己主導建立的,至少是大學在平臺上有話語權地位的,而不是由出版社或IT公司主導的。否則大學不會為了一個虛的目的,長久積極參與。”
在知乎上“怎么看‘中國大學MOOC‘平臺”這個問題下,曾經參與過學堂在線建設的清華教師“天使大哥”的回答獲得了最多的贊同。在接受鈦媒體的采訪過程中,學堂在線副總經理杜海一再提到大數據、個性化教學、課程迭代這些關鍵詞,很顯然,根植于清華大學這塊“試驗田”,學堂在線可以把MOOC這枚楔子在高校的教育體系內打得更深,把線上和線下全盤打通,在高校教育體制內步步為營地單點突破,這要比單純的在線課堂意義更為深遠。
比如,在MOOC平臺上學習課程能夠直接拿到學分甚至學位嗎?
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已經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使用edX作為完成校園課程的方式。而在國內,學堂在線正在試圖在鐵板一塊的教育體系內打開一個缺口。
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學堂在線正在清華內部進行實驗,將馬克思主義原理、電路原理、大數據等基礎課程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在線學習的學生只要通過了考核,一樣可以拿到學分。
“會有老師因為線下課程被砍掉而失業嗎?”面對記者的疑問,杜海道出了學堂在線的初衷:不是革掉傳統教學的命,而是輔助它們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線教育并不是大家一起看公開課,更多地需要因人制宜,要把學生在學習中的反饋不斷迭代到下一步的課程開發中去。要針對各種學生群體制定教學方案。”杜海說。
也就是說,直接授課的老師數量會減少,輔助教學、一對一解答學生問題、做課堂考勤、測驗的助教數量會增加,他們同樣也是課程的主角。在學堂在線,每門課通常會有一位主講老師,3到5位助教。
從一開始的一家主導到如今的百花齊放,學堂在線也在將學分、學位方面的嘗試推廣到更多的高校。目前,學堂在線正在推動國內的幾所知名高校基于學堂在線平臺進行課程互換,以達到資源互補的目的,不久之后,幾所高校的學生就可以通過學堂在線互相學習其他學校的專業課程,拿到輔修學位。將來,普通高校的學生也有機會通修習清華等一流學校的課程。
和一線高校之間資源互補,共享學分建設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但是,對于教學質量沒有競爭力的三四線高校來說, MOOC上頂級名校的老師未來不是會搶走他們的學生嗎?
杜海對這一問題的答案是,“要知道中國教育資源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對于三四線高校、高職高專來說,除了幾個優勢專業,他們在基礎課程方面的師資是很薄弱的。”
基于這樣的判斷,學堂在線同青海、新疆、內蒙、貴州等教育資源稀缺地區的高校合作,補其所短,讓學生在網上學習電路原理等課程,當地的老師只是作為課堂輔助。受到了這些久受“無米可炊”所困的高校的歡迎。
這與edX在美國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秒。為了削減預算,美國各大高校近年來都削減了大學預科的課程,edX則挺身而出,正在填補這一空白。
“我們從來沒有說要把大學顛覆掉,而是要讓大學回歸因材施教的本源,在偏客觀的知識授予上,通過MOOC節省成本、提高效率。讓更多的線下教學力量能夠投入到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上來。”杜海說。
除了60%的在校學生,學堂在線上還聚集了很多前來“充電”的職場人士。他們的需求和學習習慣與在校學生迥然不同,學堂在線該如何平衡兩者的需求?不至于因為服務不同的用戶而自我分裂?
“其實,學生學習目標還是就業,與職場人士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學堂在線正在對站內課程進行梳理,劃分出編程、大數據、云計算、創業管理等幾個知識領域,并把每門課與企業對接,課程完成之后都會有一個企業的項目介入進來,讓學生通過完成項目。獲得去企業實習、工作的機會。
目前,學堂在線的首輪融資已經接近尾聲,融資規模足以使他們兩年之內不用考慮盈利模式的問題,而是專注于用 MOOC 這根杠桿撬動中國的教育體系。(本文首發鈦媒體)
(關注更多鈦媒體作者觀點,參與鈦媒體微信互動(微信搜索“鈦媒體”或“taime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