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競到合”,看運營商與ott的新動向 | 鈦媒體tmtpost—把脈科技資本論
4月16日,中國聯通與搜狐視頻宣布達成深度合作,推出每月15元的定向流量包月套餐。今天,又爆出聯通和搜狐的合作模式是聯通向搜狐付費,引起軒然大波。從宣傳視角看,這一合作已經賺足了眼球,引發了多方的重視和爭論,被圈了好幾回,說說自己的觀點吧。
前階段“微信收費”的傳言引發了很多討論,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ott與運營商的競合關系,甚至已經到了敏感的程度。實際上,運營商內部不同的部門立場也不完全一致,目前來看,官方很難會對這些問題形成一個統一的思路和聲音;但這擋不住那些或激進或保守或個性或搏出位的行為。而也正是這些大膽的探索和嘗試,推動著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的整體框架逐漸形成。
今天培訓時內部討論,就增值業務發展的問題,我的觀點是:如果運營商為了扶持自己的業務,對其他互聯網業務進行約束、限制,甚至采取特殊手段,那么不僅是收獲了罵名,更可能會為此失去客戶;而運營商自主開發的產品,在備受呵護的同時,也可能因為這種溺愛而喪失了競爭力,最終成了坑爹的孽種。要認識到:運營商做移動互聯網的業務和產品,不能以犧牲客戶利益和企業整體為代價!
在這個前提下,運營商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就是真正做好自己的移動互聯網產品。以飛信為例,你們最近用過手機版的飛信么?我最近試用了幾次,覺得還是有進步的,很多地方和體驗都有所改善。有人說飛信在模仿微信,個人覺得與互聯網企業競爭,自己沒全學會以及體制不順的時候,先采用跟隨戰術,倒也無妨。信息化的發展是一場馬拉松,跑得快的未必走得久,不用急著下定論。
另一條路就是與ott企業合作,既然用戶喜歡,有需求,只要雙方談得來,修路的和跑運輸的可以搞聯運。這方面國內外都有先例,之前的夢網模式、代計費代收費代營銷,現在的定向流量包,這條路中國移動也沒有封死,只不過合作的方式以及內容,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在ott的蓬勃發展下,運營商都非常重視與互聯網企業的競合關系,基于各自的特點,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移動要兼顧自有業務的發展和與ott的協同,而聯通則非常明確地表明了下階段的發展模式。與搜狐視頻、唱吧、微信等合作的定向流量包,擺明了是希望借助ott的應用來發揮wcdma的優勢,這一創新得到了業界的褒獎,更重要的是:這一信號明確地傳遞給了互聯網企業,如果這種方式能為用戶接受,必將進一步推動聯通與ott企業的深度合作。
至于聯通與互聯網企業的結算模式問題,有人說是飲鴆止喝,與虎謀皮,個人覺得沒那么夸張,這只是單純的市場行為。誰更急迫,誰就要多付出些代價;手里的籌碼越多,開的價就越高。當年的移動夢網時代,運營商占強勢主導地位,移動代收的信息費要提成,而sp還要向運營商支付通道費。聯通與搜狐視頻的合作中,如果運營商覺得會給自己帶來更高的價值,暫時采取反向補貼的方式也沒什么了不起的。而且我相信,如果這種模式成功了,聯通也會對合作模式進行重新評估和考量的。
總之,最近運營商與ott的競合非常微妙,在不斷地探索和嘗試中,新的信息化發展框架正在逐漸形成,無論怎么發展,都是對中國信息化的積極探索,所以,確實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