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研究院:2018年Q2中國跨境醫療市場研究報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尋找更好的醫療資源。如今,海外醫療不再局限于富裕階層,已不斷融入到中產階層之中。相比于國內,海外醫療服務有著顯而易見的優勢,尤其是在癌癥、心臟、神經系統、丙肝等罕見疾病的治療上。
據相關
數據
顯示,在癌癥領域,中國患者五年生存率為
30.9%
,美國的生存率為
66%
。與國內標準化治療方案相比,美國腫瘤治療已進入到個性化治療的
“
精準時代
”
,通過基因檢測確定靶向藥是發達國家癌癥治療的必備程序,而在中國,基因檢測尚未普及。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通過對
2018
年
Q2
中國跨境醫療市場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并配合
用戶
調研,分析討論中國跨境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跨境醫療服務市場規模
現如今中國的醫療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供需關系的矛盾,國內醫院常常人滿為患,醫患關系緊張,醫療體系追求的是治療更多的人而非服務。而在發達國家,醫療體系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先進的階段,不僅能夠有效施以治療,也更重視對病患的服務,況且對于疑難雜癥的治愈率遠高于國內。正因如此,海外就醫成為了富裕階層醫療需求的新選擇,數據顯示,在
2017
年中國跨境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
26.8
億元。
跨境醫療機構類型占比
我國跨境醫療服務機構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傳統跨境醫療服務機構、國外醫療機構中國辦事處、互聯網跨境醫療服務平臺。其中傳統跨境醫療服務機構起步較早,數量也較多,約占海外醫療機構的
47%
左右。目前傳統跨境醫療機構在不斷優化線下服務的同時,也在搭建線上平臺。
海外醫療中國辦事處依托國內醫院資質和國外醫院的先進技術,有著精準的獲客途徑。如惠每醫療是由美國梅奧醫療集團于
2015
年在國內設立的集醫療投資、服務、管理、培訓為一體的醫療服務公司,旨在將梅奧醫學與中國醫療體系的發展需求相結合,實現為醫生及患者締造更優醫療體驗的目標。
在
2014
年后,依托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國內外醫療市場的溝通變得更加頻繁,在線醫療資源的優勢成熟應用到了跨境醫療產業當中。互聯網跨境醫療平臺逐漸興起,典型代表如春雨國際,致力于整合、連接全球范圍內的優質醫療資源。目前已經有許多海外知名醫療機構駐進春雨國際平臺,如洛杉磯的西達
-
賽奈醫療機構等。
我國主要海外醫療服務機構
現階段,活躍于市場的海外醫療服務機構較多,成立時間大多集中在
2016
年以前,所涉及的項目也十分豐富。隨著海外醫療受眾的擴散,服務的范圍和方式也變得更加新穎。
其中,成立于
2006
年的優翔國際專注于醫療旅游領域,是國內第一家私人健康旅行服務專家,倡導
“
為健康而旅行、從旅行中收獲健康
”
,為國內用戶提供健康旅行產品,包括瑞士抗衰老之旅、日本健康之旅、避世清修之旅、生活方式之旅等
;
攜康長榮為腫瘤患者提供海外就醫全程服務,引進世界先進的重離子、質子線等腫瘤治療技術為腫瘤患者的健康護航。
海外醫療供應地出境人次
民營醫院和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海外醫療的繁榮,據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包括香港、韓國、日本、美國等海外醫療供應來源中,香港海外醫療供應人次位居第一,為
4584
萬人。多年來,香港已經建立了高效的醫療系統,在市民健康方面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果。
如香港的肺移植存活率和心臟移植存活率長期居于世界第一,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僅次于美國,為世界第二。同時大陸居民去香港明顯比國外方便,這也是造成香港海外醫療供應人次高的一個原因。
泰國醫療的優勢是費用低廉且透明度高,有著第一世界的醫療服務和第三世界的價格,同時也是旅游的好去處,多數人會選擇一邊養病一遍旅游
;
而韓國的優勢主要集中在醫美整形方面,每年都會吸引不少國內女性前去整形消費。
歸國后病情追蹤成海外醫療患者最擔憂問題
海外醫療為患者提供了高質量醫療服務的同時,用戶也并非是高枕無憂的。根據調查顯示,歸國后病情追蹤成為海外醫療患者最擔憂的問題,占到了受訪用戶的
72%
。眾所周知,去海外醫療多為治療癌癥等疑難雜癥,手術之后歸國病情追蹤流程相當繁瑣,嚴重時需要患者不停地出國去接受檢查,來回折騰也讓患者的身體難以承受
;
此外,還有語言交流問題,如與護工交流或者病歷材料和醫學知識的翻譯等,也是用戶在就醫過程中最擔憂的問題。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認為:海外醫療服務近幾年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多家海外醫療機構紛紛與國內平臺建立合作通道,為海外就醫提供便利。然而患者在看病就醫的過程中仍會遇到不少的麻煩,影響就醫體驗,如對國外醫療體制的不了解以及對看病流程的不熟悉通常會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此外,對海外醫療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成為制約海外醫療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8-7-27 1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