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這個時代已沒有捷徑,只有重模式才是新產業金融的開始|鋅財經
鋅財科技是一家專注于為智能制造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科技公司,致力于通過區塊鏈、大 數據 等創新科技,將核心企業信用產品化后進行流轉和穿透,為智能制造企業搭建一個開放、共享的信用體系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為其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務。旗下產品有海貝信用、鋅鳶征信。 海貝信用:將核心企業的信用產品化后,進行流轉和穿透至多級供應商,各級供應商憑核心企業的信用進行融資貼現和保兌。 鋅鳶征信:專注于智能制造產業的開放、共享的企業級信用體系 8月11日,在“新產業經濟峰會”上,鋅財經聯合創始人CEO 吳濤 對這個不聰明的怪物——鋅財科技,做了介紹與分享: 大家好,我是吳濤!
吳濤
是那個只有在鋅財經BP里面才能看到,大多時候是一張頭像的吳濤; 是那個在鋅財經一周年回顧稿里才會出現,只有一句話帶過,描述量比我們的小記者詩琦還少的吳濤;是那個在鋅財經一億估值里值 3000萬,比潘越飛少了 2000萬的吳濤。 這點我其實是不服的,但無奈啊。 那為什么我要這么用力的介紹自己呢?是因為在座的大多數與會嘉賓都不認識我? 是,但又不僅僅是。是因為鋅財經的媒體影響力,也正是因為鋅財經的媒體影響力,在鋅財經過去一年深度調研 1034企業的同時,我也走訪了超過 200家的制造業企業,看到了他們的各種問題與困境。
制造企業存在的各種問題與困境
——現實并且殘酷。 今天,應該是杭州制造業企業家出席最多、最全的峰會了。在我講下一段之前,我想大家為這些堅守在制造行業的企業家們, 為國之根本,報以最熱烈、最誠摯的掌聲。 1 脫實向虛 那么, 在這個 互聯網 走到了下半場 ,產業經濟升級來到上半場的大趨勢下,我們,鋅財經能為實體經濟,為產業經濟,為制造業做點什么? 這個要從一群 聰明的年輕人聚會講起: 去年以來,鋅財經一直在從事和年輕企業家們相關的工作,我少不了會參加一些年輕企業家的聚會。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去年年末,我參加了一個私董會,來了20個年輕的企業家。 寒暄過后,才知道其中18位從事 泛 金融行業 ,銀行、 保險 、 券商 、 私募 、PE、P2P、小貸 的,基本全了。只有2位不是,我,算是新媒體的。最后那一位,大家猜猜,做什么的? ——某地產高管。
那次在座的還算都是年輕的精英,都是聰明人, 但沒有一個 , 沒有一個是制造業的,那是什么讓這些聰明的年輕人,都脫實向虛了呢? 2 三個故事 我們來看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忙活一年得到一堆應收賬款。 第一個故事 私企老板老何經營著一家規模不算大的鑄件廠,產品呢,專供大型生產設備使用。由于企業小,議價能力弱,上游原料供應商每次的進貨都要求現金結算,與此同時,下游采購商則以賒欠為主。 老何無奈地說“采購商的貨物一部分出口,一部分直供當地一家國企。這一兩年來,我們所處的產業整體效益不好,導致國企拖欠采購商的貨款,采購商則又因此拖欠我們的貨款。”到了年底,老何手里有的,只是一堆的應收賬款。而老何企業規模又很難獲得銀行貸款。不得已,老何進行了多次高利息的民間借貸。 第二個故事,區域制造業龍頭的 明斯基時刻。 第二個故事 某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公司訂單充足,業務發展迅猛。以2016年、2017年為例,公司凈利潤分別為7.44億、14.26億,同比飆升144%和92%。18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也高達45.8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 妥妥的區域制造業的龍頭啊。 但是來看另一組數據,該公司賬上貨幣資金同比減少了14.5億元。現金流被大量的預付賬款、存貨、研發成本、人員成本所消耗。 經濟學上有個詞叫明斯基時刻。當企業擴大發展時現金流不夠充裕了,這個企業就離明斯基時刻就很近了。 大力發展,明斯基時刻隨時到來;而不發展,沒有核心技術,更是慢性死亡,連明斯基時刻都沒資格感受。 第三個故事 小李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合伙人,得知我們想做產業鏈金融,特地跑來跟我聊。于是有了這樣的對話。 我:你們的資金來源是哪些?他:銀行。 我:那你們給企業客戶兜底么?他:不兜底。 我:你們不兜底,你們推薦的企業客戶銀行還審么?他:需要再審 我:那你們是在做銀行中介啊。他:沒啊,我們這套軟件賣給企業要150萬啊。 嘿,這 商業模式 還是很清晰的么…… 小李算靠譜的,別的小王、小沈之流,轟轟烈烈的借著區塊鏈技術改變供應鏈金融的大勢,割了一波韭菜。 3 都不夠 我的故事講完了,短短幾分鐘,大家也都能聽出來我講的是: 企業現金流的困局。得益于鋅財經是家媒體,我們也看了很多例如小李這類產業鏈上所謂的金融解決方案。 我們來看看市面上的解決方案: 小貸、不夠。 保理、不夠。 銀承、不夠。 商票、不夠。 軟件服務、不夠。 為什么都不夠?怎么樣才能足夠?
直到后來,我自己想清楚要在產業鏈金融上面做點什么,成立鋅財科技以后,我才發現,提出金融解決方案的都是聰明人,聰明人都想找一個 最快、最保險、最輕的模式來切入產業鏈金融。 而我,對比潘越飛而言,一直不算聰明,所以我認為的這些 都不足夠。 4 信用流轉 講了那么多,大家一定好奇鋅財科技到底要做什么?也一定在心里嘀咕鋅財科技就能做到足夠了么? 我先給大家解答第一個問題, 鋅財科技是做什么的 ? 請大家先看下面的圖畫: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鋅財科技的產品很清晰: 信用流轉。 將核心企業的信用產品化后進行流轉和穿透,上游各級供應商憑核心企業的信用進行融資。 5 產品亮點 產品五大亮點: a、核心企業信用產品化(讓核心企業現金流更充裕) 我們會通過盡職調查,給企業一個初始的信用分數,這個信用分數將對應該企業初始的授信額度,我們會根據不同的信用分給予企業不同的信用額度,企業的信用額度是動態的,隨著企業的數據變化而變動。 b、分潤、分潤、分潤(利潤會分給核心企業) 我們會根據核心企業產業鏈的實際情況進行市場化的定價和分潤模型,做到一核心企業一分潤模型。同時會將信用流轉產生的貼現收入給到核心企業。
c、信用可流轉穿透(可 支付 到上游多級供應商) 我們使用區塊鏈技術,讓信用變成一種 可溯源、可拆分、可流轉的支付產品。供應商收到的核心企業信用將拆分成兩個部分:1、采購成本。2、自身利潤。 供應商將采購成本部分流轉到上級供應商,用以支付采購費用。而自身利潤部分,供應商不論貼現或者承兌都降低了單筆的融資成本。
這就是我們第四個亮點: d、融資成本降低90%(供應商用核心企業信用融資) e、材料提交簡單快速(小程序拍照上傳審核材料) 現在企業再不需要面一鍵一鍵的敲打材料,所有的材料通過小程序 拍照上傳,我們的AI技術 自動識別材料數據。
講完這些,大家心里應該對這套系統有一個很直觀的印象了。但大家心里的另一個疑問肯定更大了。吳濤你做的,不還是你剛才所說的所謂的科技公司,做了一套軟件。 OK,我回答另一個問題, 鋅財科技足夠了么? 6 重模式 答案是不足夠,所以我們又做了幾件事情。 1、專注智能制造領域 因為我們不足夠,所以我們不貪多,只專注于智能制造領域。未來我們會打造一個智能制造產業 開放、共享的信用體系:鋅鳶征信 2、發起鋅智造產業基金 我們聯合了杭州制造業百強企業,共同發起了一億的鋅智造產業基金,基金定向用于鋅財科技項目,用來扶持杭州智能制造產業的信用流轉。 3、自己出資2000萬做劣后 鋅財科技深度參與杭州智能制造產業,愿意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下最大的風險,出資 2000萬為鋅智造產業基金做劣后。
7 上線 鋅財科技的愿景是: 1、你發信用我保兌 2、我做產品你分潤 3、產業融資成本降低90% 4、讓應收賬款不再是燙手山芋 其實,早在發布前,有一部分同行已經聽說過我們的做法,聽完之后都說鋅財科技是個怪物。 怪在太重,我們自己承擔了最大的風險;怪在太傻,去和利潤不高的制造業走這么近;怪在太慢,重模式注定只能一點點去做。 對, 鋅財科技就是那么一個不聰明的怪物,像我。 但我很樂意做好這個怪物。就像潘越飛上午分享的案例,我們已經充分看到,這個時代已經沒有捷徑,只有重模式才是新產業金融的開始。 鋅財科技自己做劣后很重,自己做基金很重,自己做信用很重,自己做數據搜集很重。 不重不行,只有足夠重,才能真正賦能智能制造企業。不然,明年的今天,我依然會在這里和你說,我又去了另一個年輕企業家的聚會, 他們還是都選擇了脫實向虛,一切都沒變化,依舊糟糕。 這,不是我們這次峰會的目的,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新產業經濟的畫面。 最后,我很榮幸的向大家宣布,我們的怪物,成了真正的產品: 鋅財科技的“海貝信用”已經正式上線。
8 產業基金 更榮幸的是,我們這個怪物,這個沉重的模式得到了杭州百強制造企業的支持,愿意支持我們,共同嘗試這個足夠 “重”而且足夠瘋狂的想法,下面我們來歡迎真正的主角上場: 葛浩俊先生 | 杭州福斯達深冷CEO 鄒成蔚先生 | 滬寧股份董事、滬寧投資CEO 陳亞鵬先生 | 獐山鋼瓶副總經理、瓶安智享CEO 高冠敏先生 | 利富豪機電CEO
最后,把全場最熱烈的掌聲送給這些堅持在制造領域的,聰明的,踏實的年輕企業家們。
2018-8-16 11:27
|
來自: 鋅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