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入局,中國生鮮外賣之戰白熱化

便利而實惠的外賣服務已經 改變了中國許多職場人士的生活 ,但仍有一些人喜歡自己動手做飯。這些人可能沒有時間從實體店購買新鮮食材,因此中國的創業公司和大企業正在嘗試將蔬菜和肉類送到用戶的公寓門口,讓忙碌的上班族可以更輕松地享受到家常便飯。
根據歐瑞咨詢和華創證券的 數據 ,去年中國生鮮食品行業的總銷售額為 4.93 萬億元人民幣(約合 7300 億美元),比 2012 年的 3.37 萬億元人民幣穩步增長。這些交易大部分仍然發生在菜市場和超市中,網上零售只占 2016 年生鮮食品銷售總額的 3%,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中國電商行業的領導者阿里巴巴和京東已經在其綜合性在線購物中心增加了生鮮食品品類,與獲得騰訊支持的每日優鮮等細分市場參與者展開競爭。后者到目前為止已經 融資 14 億美元 。這個行業的競爭還在變得更加激烈。新進入的市場參與者美團此前獲得了騰訊的投資,同時也是外賣和酒店預訂領域的重要平臺。該公司去年剛剛在香港上市, 融資 42 億美元 。
新的服務通過名為美團買菜的應用推出,與美團的主應用進行了區分。美團買菜于 1 月份在上海推出服務,隨后于上周進入北京市場。此前,美團在 2018 年年中財報 中表示,將進軍生鮮配送行業。
與同類產品相比,美團的“最后一公里”生鮮配送服務并沒有太大不同。該公司對 TechCrunch 表示,用戶可以從大約 1500 種商品,包括酸奶和里脊肉中選擇,將需要的商品加入應用中的購物車,隨后通過手機付款。美團的配送員將會在 30 分鐘內將生鮮送到用戶的家門口。
這種即時配送服務由分布在各個社區的實體“服務站”網絡來完成。這些服務站提供了倉儲、打包和配送等功能。在距離用戶更近的位置設置服務站還能幫助數據驅動的互聯網公司根據本地用戶偏好來優化倉庫庫存。例如,居住在高檔住宅區的用戶可能與其他社區的用戶有著不同的餐飲和購物方式。
進軍生鮮外賣市場之后,美團將與阿里巴巴在中國人飲食領域展開更激烈的競爭。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也有著類似模式。該公司利用用戶附近的門店作為倉儲和配送中心,在 3 公里半徑范圍內提供 30 分鐘送達的配送服務。多年來,美團的外賣業務一直與阿里巴巴 去年收購 的餓了么展開激烈競爭。近期,阿里巴巴和美團正在爭取餐廳注冊使用各自的私有軟件。據稱此類軟件可以讓餐廳更深入地了解食客,并提升他們的參與度。
在 IPO(首次公開招股)之前,美團曾試圖成為“包羅一切”的應用,為此嘗試了許多新業務。然而,這些新業務也被迅速擱置。去年 4 月,美團收購了共享單車服務摩拜,但為了節約成本,該公司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就關閉了摩拜的亞洲業務。與此同時,美團也暫停了備受期待的網約車業務的擴張。
不過,外賣配送似乎更貼近美團業務的核心。用該公司自己的話來說,這就是“吃的生意”。美團正在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來完成這項工作,例如在高峰時間段招募外賣司機提供生鮮配送。正如該公司在去年的財報中所說,生鮮配送部門可以利用其“龐大的用戶基數,以及目前全球最大的市內按需配送網絡”。
翻譯:維金
China’s grocery delivery battle heats up with Meituan’s 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