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授寒冬“精益創業”法則 創派對“管理的力量”杭州開講
? ??宏觀經濟下行,資本市場“錢荒”,不少創業融資融資受阻,許多行業開始加速洗牌。那么,創業公司何去何從?如何通過管理的方法與管理的藝術來提升團隊戰斗力?中小企業應該如何在蕭條之下度過生存危機呢?
????面對寒冬開啟“生存模式”考驗,練好內功、優化管理、精益創業,方是應對挑戰的最好法門。
12月13日,由創頭條、方行主辦,蜂巢、海創基地、六和橋、獵云網、微媒網絡、浙江青年創業學院、東冠空間、東冠樓宇等共同協辦的創派對“管理的力量”系列活動杭州專場在杭州濱江區海創基地隆重舉行,行業大咖共同傳授精益創業破局寒冬的生存法則。
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商務局副局長林春盛、六和橋創始人、董事長,天使投資人馬海邦、方行CEO王梓鑒等嘉賓及行業大咖,結合當前經濟環境、政策形勢及創投大勢,為現場一百多名創業者分享了企業文化、管理、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方法和經驗。
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商務局副局長林春盛首先介紹了濱江高新區發展的經驗,成功的秘訣在于創新。
“創新說起來很簡單,但是走過的路很艱辛。在今天外部環境挑戰很大的情況下,傳達大家幾句話,我們支持創新,鼓勵創業;我們褒揚成功、寬容失敗。因為成功畢竟是少數的,我們支持創業者再創新,支持創業者再創業,減少創業者的后顧之憂。”
六和橋創始人、董事長,天使投資人馬海邦則從另外的角度做了《創業未遇寒冬》的主題分享,他介紹說,根據數據,通過對1045個來自世界范圍的孵化器和產業園中初創企業的問卷調查(其中18%是中國的創業者),30%的被調查企業認為2018年的商業環境比2017年的要樂觀。
其次,他認為創業是符合社會發展和國家政策的趨勢的,是順勢而為。創業對個人來說,也能夠帶來思維、資源以及經驗方面的改變。
“從創業的本質上來講,我們現在正當時。傳統經濟越是在低谷的時候,越是能夠接受你創業項目的時候,越是崇拜你的時候,越是你開拓市場最方便的時候。作為投資人來說也是這樣,這時候就是最好的投資機會,而不是大家都站在山頂上的時候,我再去投資。所以越是危機的時候,越是我們做創新的事業,成功幾率最大的時候。”
釘釘企業服務事業部江蘇浙江大區負責人聶星華則結合阿里巴巴的發展歷程,分享了使命、文化、愿景、價值觀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使命不是口號。如果做一件事情不知道出發點和目的地,那就很麻煩。所以使命是貫徹始終的出發點,落實到具體的業務當中,不管是CEO創新人,還是部門的負責人,甚至你是團隊的領導,使命在做業務判斷的時候,是很重要的一個標準。”
“文化慢慢起到一個很微妙的作用,可以更好的打造平等、公開、透明的工作環境,并且在時時刻刻業務向前推進的過程,有一個定目標、追過程、拿結果、樹標桿的作用,最后慢慢會形成一個有情有義、視人為人、人性化管理的組織。”
結合釘釘的發展歷程及“五個在線”的產品功能,他認為釘釘能夠幫助創業公司及中小企業規范管理、高效管理、整合資源,“移動智能辦公軟硬件結合打造極致體驗。整個辦公室所有的硬件,企業內的人、財、物、事全部上釘釘。”
方行創始人、CEO王梓鑒認為企業感覺到進入寒冬,是因為三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個經濟大環境不太好,經濟的增長率在下滑,另外投資環境也不是很好,據統計2018年PE和VC融資額相比于2017,同比下降了50%,二級市場表現也不是很好。
第二個近三年企業的成本在逐年往上增,但是利潤逐年往下降。雙重壓力,再加上資本市場不是很好,所以融資比較難,企業的現金流成為了問題。
第三企業的競爭壓力比較大。
“在寒冷的冬天如何破冬,無非就是三個方面,核心點就是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第一,管理能夠讓我們提升組織的效率。第二,管理能夠降低運營成本。第三,管理能增加我們的收入,管理好之后,可以讓我們的溝通變的高效,也會讓我們企業運轉更高效。”
針對企業面對的戰略短時、缺乏預算、經驗不足以及執行力不足的四個挑戰,王梓鑒結合方行的數字化管理,提出了六大布局:第一個是數字的協同,第二做好項目的運營,第三是現金流的管控,第四是數字化人員考核,第五是企業數據挖掘,第六是用戶服務升級。
“這些應用可能不是一個革命性的改變,但是積少成多,還是非常可觀,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會逐漸地競爭出來,提升用戶服務這是方行的一個思考。”
(照片)
?
資本寒冬對所有創業企業及中小企業都是一次重要的“試煉”。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寒冬對于優秀的創業企業也反而是一個“彎道超車”的重要時機,通過加強造血能力及提升企業管理能力,為下一次飛躍及企業長遠發展打下良好根基。
據了解,創派對“管理的力量”系列活動是面向中小企業的公益演講沙龍活動,通過匯集全國的投資、管理、品牌大咖,幫助創業企業或中小企業的提升公司管理與品牌影響力。接下來,該系列活動將在上海、深圳等一線創業城市進行。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