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互聯網產業年會|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 “2021年影響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十件大事” | 速途網
1月11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在海南召開2022(第十二屆)中國互聯網產業年會。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何桂立發布了“2021年影響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十件大事”。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何桂立發布
“2021年影響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十件大事”
2021年影響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十件大事
一、國家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化發展步伐。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對我國互聯網發展進行了全方位布局。在此之后,信息化領域“十四五”專項規劃陸續出臺,就推動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做出重要部署。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強調,要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二、《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全方位保障網絡空間安全。
2021年6月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陸續實施,為行業提供了更加細致可操作的法律依據和行為規則,進一步夯實了互聯網法律體系的制度基礎,標志著我國網絡安全保障邁入新階段。
三、反壟斷指南等政策相繼出臺,APP侵害用戶權益及互聯網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推進,加速互聯網企業合規發展進程。
2021年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正式印發,首次系統回應互聯網平臺壟斷挑戰,釋放互聯網平臺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的明確信號。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修正草案)》公布,這是我國《反壟斷法》自發布以來首次修正,加大了對壟斷行為的處罰力度,并有效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與此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治理,并于2021年7月啟動了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以上一系列法規、專項的實施對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營造公平競爭、安全有序的互聯網市場環境起到了顯著作用。
四、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當前,國家高度重視網絡文明建設。2021年6月起,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了“清朗‘飯圈’亂象整治”等一系列專項行動,持續發力凈化網絡生態。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推動網絡文化實現良性發展,共同營造文明健康的網上精神家園,為網絡文明建設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五、我國網民總體規模超過10億,開啟數字基建發展新篇章。
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總體規模超過10億,龐大的網民規模為加速我國數字新基建建設提供了內生動力。一方面,5G網絡建設及應用有序推進,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5G獨立組網網絡。截止到2021年11月,我國已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39萬個,虛擬專網、混合專網超過2300個,加快形成適應行業需求的5G網絡體系。另一方面,IPv6規模部署縱深發展。2021年,我國IPv6網絡和終端逐步推進,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我國IPv6網絡基礎設施規模全球領先。
六、5G+工業互聯網步入發展快車道,深化融合應用縱橫探索。
2021年,“5G+工業互聯網”發展環境持續向好。一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持續升級。應用于工業互聯網的5G基站超過3.2萬個;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15個,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平臺超過100家,接入設備總量超過7600萬臺套。二是行業應用水平不斷提升。“5G+工業互聯網”全國在建項目已超過1800個,覆蓋20余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和領域,打造了上萬個5G應用創新案例。三是技術標準加速落地。工業5G模組作為工業終端的核心器件,通用5G模組標準已初步形成,模組種類不斷增加、市場價格持續下降,為大規模應用鋪平了道路。“5G+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將進一步深化拓展工業5G應用,賦能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七、我國企業積極構建開放創新的開源生態體系,推動深度信息技術創新發展。
2021年,我國企業積極構建開源平臺,百度飛槳在中國深度學習平臺市場中的綜合份額持續增長,躍居第一。根據GitHub統計,中國開發者已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開發者群體。在操作系統方面,2021年,華為正式發布HarmonyOS 2鴻蒙手機操作系統和歐拉數字基礎設施操作系統,實現統一操作系統支持多設備,應用一次開發覆蓋全場景。開源創新體系和全新操作系統對推動我國深度信息技術創新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八、我國正式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驅動數字貿易快速發展。
當前,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國普遍認識到數字貿易的巨大潛力和重要性,我國以開放的態度積極參與全球數字經貿規則制定。2021年10月,商務部等24部門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服務貿易發展規劃》的通知,首次將“數字貿易”列入服務貿易發展規劃,明確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數字貿易發展的重點,并為數字貿易示范區的建設指出了明確路徑。11月,我國正式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愿與各方合力推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共同促進數字經濟創新與健康有序發展。
九、數字技術賦能行業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形勢日益嚴峻,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在全球氣候治理中意義重大。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11月,工信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12月,工信部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在政府的引導下,數字技術將持續助力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支撐。
十、適老化服務和鄉村振興建設全面推進,助力跨越“數字鴻溝”。
2021年來,國家全力推進適老化改造。1月,工信部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正式啟動;4月,工信部部署進一步抓好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實施工作,發布《互聯網網站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和《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在促進解決鄉村“數字鴻溝”問題方面,國家持續助力鄉村數智化轉型,《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于9月正式發布。總體來看,工信部將平穩有序推進工作落地,多措并舉扎實助力全社會跨越“數字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