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大叔、李叫獸先后套現上岸,2017年內容創業暗流涌動?
2016年的最后1個月接連傳出知名自媒體出售公司套現的新聞,先是“同道大叔”后有“李叫獸”,這其實是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同道大叔”用戶規??捎^ (全平臺粉絲超3000萬) 、財務健康 (2016年上半年盈利逾600萬) ,被普遍認為是新媒體領域“星座類”內容的第一大號。然而,手持著這樣的“績優股”,創始人卻一次性轉讓了超過60%的股份套現。這恐怕說明: 創始人要么不長期看好這家公司,要么不長期看好這家公司所在的市場。退一步說,也可能是因為,創始人認為有必要將資產配置在更多的領域以規避風險。
無獨有偶:
10月,知名草根自媒體“高飛傳媒”創始人出售旗下擁有2300萬女性粉絲的公眾號,并轉向其電商APP“男衣庫”;
11月,羅振宇被傳從其投資的包括“papi醬”在內的多個內容創業項目中退出,專注于其“得到”項目;
同在12月,“李叫獸”以1億估值出售公司給百度,本人轉任百度副總裁。
繼同道大叔之后,“李叫獸”成為又一個令人羨慕的“上岸者”
這些“大號”的退出有著強烈的信號意義。 2016年下半年的內容創業界基本面仍被看好,但和2015年方興未艾的景象相比,已有暗流涌動。
2016年造成內容創業變局的X因素是什么?2017年,它是否還會繼續發酵影響整個行業的走勢?
1、資本的耐心
從同道大叔這筆交易中,其實可以大體看出2017年內容創業的最大變數何在。
收購方、A股上市公司美盛文化的公告顯示,其以2.175億元的價格收購“同道文化”72.5%的股權。據此計算,“同道文化”的估值應當為3億元人民幣。
據新榜最近發布的資料整理, 2016年間,宣布獲得過單輪超1000萬融資的“自媒體”項目有37家,其中包括一條、二更、同道大叔等知名項目。
早期投資單輪額度超過1000萬的項目,估值多半在1億以上。 在內容創業圈能達到“同道文化”的高度的項目顯然不會很多,甚至可能是鳳毛麟角 。 即便這些項目都能夠經過1-2年的發展達到“同道文化”的規模和地位,從而獲得以3億元左右的估值變現的機會,也 無法滿足早期風險投資對回報率的要求。
這些 “內容創業”項目獲得融資的情況, 天使輪、Pre-A輪占了絕大多數,A輪已經相對較少,而走到A+乃至B輪的項目更是非常罕有 ,根據新榜的資料,只有壹心理、有車以后、一條視頻、玩車教授、日日煮等5、6家知名項目。
內容創業項目成為下一個“同道大叔”的機會如此之低,一旦成為下一個“同道大叔”獲得的回報率又不夠高,如果這個趨勢無法扭轉,那么 資本市場留給內容創業者們的耐心還能有多少 ?
2、變現的可能性
如果從外部獲得資本“輸血”的難度會增大,那“內容創業”自身實現“造血”的機會如何?
從2015年起風時,關于“內容創業”變現模式的質疑就一直沒有停止。目前為止許多“套路”都曾經被視作解決變現難題的答案,包括但不限于:事件營銷、內容電商、粉絲經濟、線上整合營銷等等。但是,目前看來,這些模式無一例外都是: 有成功個案但沒能被普遍驗證。
唯一經過驗證能普遍適用的變現方式只有一種,就是發布營銷廣告。然而,這一變現方式的效率并不高,很難長期支撐有一定體量的成熟團隊的擴張發展。
2016年,擁有名博“冷笑話精選”的“飛博共創”成功登陸“新三板”,其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廣告業務,因此其財務表現也具有比較典型的意義。根據其公開披露的資料,該公司旗下共運營有各類自媒體賬號200多個,2013年至今多個財務周期的盈利狀況如下:
來源:廈門飛博共創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公告
不難發現,隨著體量增長,公司整體營收增速明顯,但利潤卻無法保持同比例的增長,凈利潤總規模始終不大。
對于技術資源儲備薄弱的“內容創業”者而言, 無論廣告服務還是內容生產都對人力投入有較高的依賴,因此很難突破利潤率的瓶頸實現幾何增長。
2017年,內容創業者如何繼續進行商業化探索,是否能夠找到可復制的變現路徑,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市場的風向。
3、政策風險
2016年,微信公眾平臺共通過后臺對各類違規、違法行為發布過5次警示性公告,其中打擊侵權相關1次、傳銷欺詐類相關2次、濫用接口及違規推廣相關2次。
同年,頭條號平臺發布各類警示性公告7次,其中打擊侵權相關1次,虛假信息相關2次,濫用平臺功能1次,打擊標題黨1次,打擊平臺低俗內容2次。
可以看到,主流內容發布平臺警示重點有些許區別,但在加強平臺治理的大方向上異曲同工。
與此同時,宏觀層面上對內容創業領域的管理也在加強:
4月,百名自媒體人聯名控訴“一點資訊”非法轉載自媒體原創內容,國家版權局通過網絡回應;
9月,上海網信辦依法處理18個微信公眾號;
9月,新《廣告法》正式實施,其中諸多新政對自媒體廣告業務開展構成了客觀限制;
10月,眾多微信大號被曝“刷量”,《人民日報》撰文評論,輿論呼吁加強政策監管;
11月,東方網總裁徐世平因其機構旗下微信公眾號違規被封禁,而發表公開信炮轟騰訊;
12月,“羅爾捐款門”事件引發軒然大波,深圳市民政局介入,微信退回252萬元贊賞。
總體看來,無論是平臺政策還是宏觀政策,對于內容創業領域進行信息治理的重點都在于:
原創內容版權
虛假、低質、低俗內容
違法違規內容
廣告營銷內容
上述多個方面的政策收緊,對于內容創業者的內容生產、流量獲取、商業變現等多個業務方面都有影響。
長期看來,正規化、制度化的治理勢在必行,并且對于整個行業并非壞事。但在短期看來,在2017年如何應對可能進一步收緊的平臺和宏觀政策,將會是擺在那些在內容創業草莽英雄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2017年,在內容創業領域,盡管存在以上種種變數,但對于內容創業者來說,也并非沒有能夠加以利用的新機會。
4、成為新風口的短視頻
2016年9月,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提出“短視頻是內容創業的下一個風口”,并宣布要投入10億補貼加速“頭條號”上的短視頻內容的發展。12月微信將朋友圈“小視頻”的長度限制從6秒延長至10秒,更是讓內容創業界對“短視頻”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微博第2季度短視頻播放量環比增長230%;今日頭條2016上半年短視頻播放量增長260%,日均超10億次已經超過平臺圖文信息的消費總量。
來源:《關于短視頻風口最全面的一篇文章,從流量、資本、巨頭角度深度剖析》
來源:《關于短視頻風口最全面的一篇文章,從流量、資本、巨頭角度深度剖析》
另一方面,同樣從2016年以來“自媒體”的融資新聞中不難發現, 短視頻創業項目獲得融資的比例不斷提升,并且在融資額度和估值上都明顯高于圖文類自媒體。 根據上文提及新榜所整理的資料,2016年獲得融資的視頻類內容創業項目有日日煮、二更、papi醬、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意外藝術、即刻視頻、何仙姑父、陳翔六點半、一條、30秒懂車、企鵝吃喝指南、賽雷、吱道二手車、曼食慢語等14家, 融資額度全部在1000萬元以上,占千萬級融資項目總體的近4成。
2017年,對于內容創業領域的新玩家而言,生產短視頻而非傳統圖文內容絕對是游戲難度最低的初始選項之一。而對于那些已經在內容創業領域有所積累或者探索了一段時間的創業者而言, 是否應該轉型短視頻內容,如何轉型短視頻內容,則會是他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5、行業整合的機會
不妨把平臺不斷加強監管的舉措視作整個市場呼吁專業化的信號。無論是對內容來源 (版權) 的監管、對用戶來源 (推廣) 的監管,還是對變現手段 (營銷、分銷、非法廣告) 的限制、對數據透明度 (反刷量) 的呼吁,實際上都在要求市場洗牌,告別草莽輩出的初級階段,讓更多的專業人士入場接管。
這對于在早期“內容創業”的無序賽道中脫穎而出的那一批創業者來說也不完全是壞事, 與其面對不斷收緊的紅利空間束手無策,像“同道”、“高飛”那樣在高位收割,然后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創業賽道上未嘗不是一種選擇。 如果這類交易在2017年持續增加,那么實際上也提供了對行業資源進行水平或垂直整合的機會。
在本文發表前不久,老牌自媒體集團“WeMedia”成功掛牌新三板,這是一家比較早對自媒體資源進行水平整合的機構。值得注意的是, 其公司第二大股東“美盛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其實就是收購“同道文化”的那家公司。可見一些外界資本對內容創業界的整合機會也在加以留意。
來源:《北京微媒互動科技有限公司(WeMedia)公開轉讓說明書》
“新榜”的崛起擇提供了從垂直方向上對行業進行整合的一種業務樣本。 像這樣能夠提供數據監測、服務中介、投資孵化、交易平臺在內的成體系的專業服務的市場居間服務,會被市場青睞。
無論在水平方向上還是垂直方向上,更多的行業整合機會將會在2017年出現。
6、新興平臺的紅利
2015年以前,中國內容創業者所經歷的紅利期大概可以總結為2009到2011年間的“微博”紅利期,和2012到2014年間的“微信公眾號”紅利期。而在這之后,則出現了多平臺并起的格局。
這個時代,頭條號平臺的出現動搖了內容創業者主要以“兩微”為戰場的格局,讓“兩微一端 (今日頭條) ”成為內容創業的“準標配”。此后,百度、騰訊、阿里系紛紛推出對標“頭條號”的內容平臺產品,形成了“兩微一端”之后的第二陣營。
除此之外,映客、花椒、斗魚為首的直播平臺為許多網紅提供了在“兩微一端”之外獲得人氣和流量的重要戰場。而快手、頭條視頻 (主打短視頻) 、美拍等短視頻平臺則在2016年下半年搶走了直播平臺的風頭,成為短視頻創業者們的新風口。
在內容創業領域,一直有著“一代平臺一代紅人”的規律,每逢新的平臺出現,都給許多籍籍無名者提供了后來居上的可能性。
退一步說,從今日頭條提出“千人萬元”、“10億補貼短視頻”計劃開始,各個新興內容平臺都提出類似的補貼方案以吸引內容創業者的入駐和運營。 盡管能從補貼中受益的內容創業者肯定不是絕對多數,但至少也為許多面臨艱難冷啟動的后來者提供了一些助力。
2017年,放眼多平臺,尋找新興平臺上的紅利空間,可能會是許多新內容創業者從0到1的關鍵,也可能為老牌內容創業者突破業務瓶頸提供新的思路。
附:新榜整理2016內容創業者融資情況總表
本文作者:劉晨,高顏值新媒體專家;他的微信公眾號、頭條號:字典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