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赴港上市第三日:盤中上漲4%,逼近20港元
騰訊科技訊 小米赴港上市第三日,開盤18.5港元,經過短暫調整股價再次被拉升,截至9點58分,小米上漲4%,報19.76港元,市值4422億港元。
昨日,小米一掃上市首日破發頹勢,獲資金追捧持續沖高,最終大漲13.1%,報收于19港元,市值4251億港元(約541億美元)。
7月9日,小米正式登陸港交所,交易首日開盤價16.6港元,收盤報16.8港元,較17港元發行價下跌1.18%。雷軍昨日在盤后的上市慶功宴上承諾,“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資料顯示,小米擬發行21.79585億股B類股份,其中20.70605億股(約占95%)為國際配售,1.0898億股(約5%)在香港公開發售,招股價17港元,集資370.5億港元。另設15%超額配售權,如獲行使,集資額則增至426.1億港元。
香港公開發售部分每手200股,認購“起步價”4444.34港元。
小米已引入7名基石投資者,他們合計認購5.48億美元(約42.74億港元)股份。其中,中投認購1.92億美元;中國移動、高通各認購1億美元;國開行認購6600萬美元;保利集團認購3200萬美元;順豐和招商局集團分別認購3000萬美元和2800萬美元。基石投資者中,除高通外,其余全是中資。
大行給予目標價30港元
昨日麥格理發表研究報告稱,看好小米的競爭性和商業模式,認為對比其他手機設備商,小米更能對其用戶貨幣化,并與互聯網和電商同業相近,目標價30元,相當于預測市盈率35倍,2018至2020年每股盈利年均復合增長40%,評級“跑贏大市”。
該行稱,用戶人數是公司貨幣化最重要的資產,也是小米與其他手機同業的最大分別。小米能夠透過互聯網服務實現貨幣化,如廣告、網上游戲、APPs、IoT等互聯網服務,占去年毛利的39%,估計2018-20年占比可升至42%、45%及49%。
該行又稱,公司的手機付運量于今年至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可達30%,達到2.21億部,占全球市場14%,主要是印度市場和南亞、歐洲和中國市場的增長;公司的款式推出快、具競爭力的價錢、用戶人數增長,都有助公司跑贏同業。
超額認購約9.5倍
7月6日,小米公布了IPO配售結果,小米公告稱共收到1,034,986,800股認購申請,相當于超額認購約9.5倍。
如按17港元發售價計算,此次小米上市可凈籌資約239.75億港元,而上市估值可達到540億美元。
市場分析稱,雖然小米聲勢噱頭很足,但由于市場環境急轉直下、公司定位估值不明晰、在內地推中國存托憑證(CDR)突然推遲等因素,此次小米IPO香港散戶認購不及預期,超購額度較此前眾安、閱文和易鑫等IPO時火爆程度相去甚遠。
小米將納入恒生指數、富時中國50指數
據報道,小米將被納入香港恒生指數。香港恒生指數公司稱,由于小米集團符合恒生綜合指數的快速納入指數規則要求,相關指數的成分股將于2018年7月23日起生效。
香港恒生指數公告稱,小米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恒生環球綜合指數、恒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香港恒生指數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成為香港恒生指數成分股之后,小米集團將成為滬港通投資標的,A股投資者可以借道港股通購買小米股票。
此外,國際指數編制公司富時指數7月9日發布消息稱,將于7月13日收市后正式將小米納入富時中國50指數,并于7月16日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