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西甲獨家版權,背靠大樹蘇寧,PPTV體育為何舉步維艱?
文 / 騰訊科技 李儒超
8月18日中午,負責版權簽約的樂視體育COO于航難掩氣憤,在朋友圈里更新了一條狀態:“怎么行業里還有這種公司啊,我是真開了眼”。
而在一天前,于航還在朋友圈里自詡“前無古人”,稱已集齊“歐洲五大聯賽”(即英超、意甲、德甲、西甲、法甲);與此同時,樂視體育CEO雷振劍也十分興奮,在朋友圈間接預告了拿下西甲分銷權一事。
事實上,早在一年前,西甲在大陸的五年全媒體獨播權已被PPTV高價拿下;彼時,PPTV剛丟掉“頂門面”的英超,相對于手握四大聯賽的樂視體育,西甲成為其對抗對手碩果僅存的底牌。如今再將自己的核心優勢分予對手,這在邏輯上很難說通。
正在行業困惑之時,故事卻突然反轉。
一位接近交易的內部人士告訴騰訊科技,在分銷合同幾近達成之際,控股股東蘇寧突然插手,叫停了這一由PPTV總裁米昕主導的買賣。根據該人士介紹,米昕交易前并未如“正常流程”通過蘇寧分管體育業務的高管蘇峻之手,消息流出后,隨即得到了蘇寧方面的強烈反對。自此,合同擱淺,樂視體育成了事件中頗為尷尬的一方。
而對于PPTV體育,這場鬧劇則將其痼疾公諸于世:資金受壓、內部混亂、決策被蘇寧多方掣肘。
事實上,自去年7月獨立拆分以來,原本被寄予厚望的PPTV體育并未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根據艾瑞公布的一份六七月份國內視頻媒體體育頻道數據,在有效播放時長、覆蓋人數等多項指標上,PPTV體育均已跌出前五。一位負責西甲的PPTV體育運營人員告訴騰訊科技,其“王牌”西甲的有些場次甚至已經跌到每場幾萬獨立用戶的境地。
背靠蘇寧、僅手握西甲獨家的PPTV體育,如今可能正離一線視頻公司的目標越走越遠。
豪擲2.5億歐元背后
拿下西甲全媒體版權,可謂是PPTV體育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動作。
根據官方口徑,這一版權涵蓋電視、網絡、新媒體及公共播映權媒體的播出及版權分銷權益,涉及范圍包含大陸、澳門及臺灣等三個地區。含金量頗高,也意味著價值不菲。雖然官宣中并未提及此前傳言中高達2.5億歐元的價格,但時任PPTV體育負責人的董礫在發布會后向騰訊科技肯定了這一數字。
在這份合同中,平均一年5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的價格,給了PPTV體育相當大的壓力。雪上加霜的是,當前PPTV體育的西甲項目仍倚靠最傳統的貼片廣告盈利,針對西甲的廣告資源包自去年上線一來一直沒賣出一單。
不僅如此,雖然PPTV體育官方多次表示,在蘇寧資源的帶動下,將圍繞體育周邊產品的零售、電商O2O、賽事直播廣告、體育游戲等方面進行發力,但整個體育市場衍生品經濟的不成熟,大大制約了PPTV體育在這一塊的想象力。
一位體育業界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包括樂視體育在內的多家體育視頻網站,在頭部資源上都沒有做到收支平衡,融資和體系內輸血還是這類公司解決資金問題的主要方式。而2.5億歐元的合同,本身已經是在蘇寧幫助下拿出的數字,一旦蘇寧開始限制投入,PPTV體育可能將陷入更為危險的處境。
從PPTV體育今年的動作看,意識到問題的PPTV體育已經在嘗試與更多玩家分食西甲,從而緩解資金壓力。目前,PPTV體育已成功將西甲輸出給廣東衛視、重慶衛視、青海衛視等三家電視臺,有消息稱央視也在和PPTV體育接觸。不過上述體育界人士向騰訊科技坦言,新媒體平臺和電視臺合作往往是通過拿時段賣廣告,最終一個電視臺能有上千萬人民幣收益已屬不易,相比之下,一些商業網站的報價要高上不少。
這也正是米昕選擇樂視體育的主要原因。據了解,米昕此次售賣是通過新英體育牽線,包括樂視體育和騰訊都參與了競價,最終成交價每家或在億元左右。
但這一舉動多少顯得有些“病急亂投醫”。在此前蘇寧對PPTV體育的定位里,一直希望其成為行業一線公司,如今再將唯一的底牌與最大的競爭對手共享,相當于自我放棄,自此PPTV體育在頭部資源上將喪失所有“獨家”。
雖然最終蘇寧方及時出手叫停,但資金問題上的幾近無解,并沒有發生太大改變。
樂視學徒?
對比PPTV體育,樂視體育的輸血路徑多了不少。
除了體系內輸血,已完成B輪融資的樂視體育還在會員上有所嘗試。今年推出的樂視體育會員,雖然高達590元的價格引來不少吐槽,但幾個月來樂視各項促銷活動中體育會員還是被“順出去”不少。即便是相對傳統的新英體育,也在英超上開始嘗試部分場次收費+部分免費的盈利模式。
在這個問題上,PPTV體育并沒有選擇跟進。PPTV體育首席內容官婁一晨甚至表示,前端盈利的時代還遠沒有到來,后端收費才是在中國真正有效的盈利模式。不過,后端乏力的現狀下,又缺乏前端嘗試,讓PPTV體育陷入了相當尷尬的境況。
而PPTV體育顯然希望打破這一局面。在上周的年度發布會上,PPTV祭出了電視+電腦+手機+平板+VR一體機的五屏聯動概念,這一概念構建的體育生態,與樂視長期以來鼓吹的“多屏生態”不小心撞了臉。
與樂視手機一樣,PPTV也曾推出過一款3D裸眼手機,只是聲音寥寥,PPTV至今也沒有公布其具體銷量。電視方面,雖然情況稍好,根據米昕此前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Q1,已有近百萬銷量,但與樂視三年700萬的銷量,仍有較大差距。
而此次被屢次強調的“VR”,短期內撐起其生態也顯得不太現實。
由此可見,雖然在“生態”概念上與樂視有所接近,但在具體布局方面,PPTV體育的優勢仍乏善可陳。除此之外,在西甲運作上,PPTV體育還提出與直播平臺合作做美少女評球項目,不過出于專業性上的考慮,這一直播布局到底有多大能量還未可知。
最終,PPTV體育的最大優勢,可能還得回到手握大量資金和線下店的蘇寧手上。
成也蘇寧,敗也蘇寧?
不過,作為控股股東,身處另一個行業蘇寧帶來的并非全是利好。
曾在PPTV中層任職的一位員工告訴騰訊科技,蘇寧對PPTV的控制可能比外界想象的強很多,“在重大事件上,每一個環節都有蘇寧相關人士親自把關;一些決策的下達,經過PPTV內部層層審批后,又得交由蘇寧層層審批,后者的審批時間往往比前者還長;哪怕到了PPTV管理委員會主席范志軍這一級別,對外發聲的場合必須有蘇寧方親自陪同,一旦蘇寧方有所異議,可能會當場推翻PPTV方的表述”。
事實上,蘇寧相對保守的風格,已經較大程度上影響到了PPTV及PPTV體育。形同“一票否決權”的權力,令PPTV和PPTV體育所謂的“獨立運作”并不符實,PPTV體育掌舵人所擁有的權力可能被大大受限。
這從PPTV近一年來的高層變動上或許能可見一斑。
在去年11月,拆分僅四個月后PPTV體育負責人、常務副總經理董礫離職創業,接替他的是五星體育前副總裁張迅。然而今年7月初,任職僅八個月的張迅從PPTV副總裁、PPTV體育總經理的位子上再次選擇離職。有知情人士稱,張迅離職的原因比較復雜,但不能做主應該是最大原因,“上十萬的合同都無法拍板”。
在張迅仍在職期間,同樣是去年11月加入PPTV的米昕出任PPTV總裁。有消息稱米昕彼時已多次參與PPTV體育業務,在張迅離開后,米昕在PPTV體育上愈加“上心”。不過,無論是PPTV方面,還是PPTV體育方面,最終都難逃蘇寧的一紙文書。
而蘇寧對PPTV體育的態度也頗耐人尋味。
在具體業務布局層面,一位PPTV體育員工告訴騰訊科技,因為蘇寧的緣故,PPTV體育比同行更加熱衷做一些短期變現;在一些戰略討論上,蘇寧為PPTV體育確立的方向大多是如何和蘇寧的電商融合,如何為電商導流為其帶來收益。
“諸如在拆分之初,PPTV體育就很熱衷辦一些線下賽事,哪怕賽事本身的影響力很弱,但這些賽事無一例外都是賺錢的”,該員工稱。事實上,這些活動的贊助商全部來自于蘇寧的客戶,在蘇寧操盤下,現場隨處可見廣告標識;之后活動一不盈利,立刻就被蘇寧砍掉。
不過,這些小錢,在整個體育產業可預期的大蛋糕面前,實在顯得微不足道;在事關產業層面的問題上,缺乏造血能力的PPTV體育能給出的答案并不多。一位華人文化基金內部人士甚至告訴騰訊科技,蘇寧此前甚至有過整體打包出售PPTV及PPTV體育的想法,只是出價太高,華人文化基金并未接盤。
而回歸業務層面,PPTV體育的底牌,即便加上新拿到的英超分銷權,在競爭對手面前,也顯得并無太大特色。
深陷泥淖的PPTV體育,可能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蘇寧,也許是這個挑戰中最大的助力者,也有可能是最大的攔路人。
海泉對話馮鑫雷振劍:互聯網大體育時代

正在加載... |
推廣:用VR打游戲有多酷?用VR看片有多爽?關于VR的一切,都在這里,關注VR次元微信公眾號(qqtechvr),一起來虛擬的世界探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