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餓了么、美團停止補貼,餐館老板是否會被拋棄?
自然界的盛夏剛過,投資界的寒冬就已經(jīng)開始。如果用四季來形容資本市場,可能沒有春秋,從夏到冬,只是瞬間。
開始有人預言:90%的外賣O2O公司會在最近一年內(nèi)死掉,而現(xiàn)有燒錢模式中的幾大餐飲外賣平臺將會快速降低補貼額。
當餓了么、百度外賣、美團逐步降低甚至取消補貼后:消費者會不會掉頭就走?而這時,綁定在外賣平臺的餐飲商家又將何去何從?
餐館老板會不會步入出租車司機和專車司機的后塵?在平臺完成用戶導入和市場撫育后,被快速拋棄?
相信大家都聽到過一個段子,“月薪2000,教你如何在帝都享受奢華生活——早上醒來,先打開拼車軟件,預定順風車,首單免費!中午吃飯的時候,比較一下哪個外賣平臺在搞補貼活動,定一份9元大餐;周末,找個清潔工打掃一下房間,順便叫一個按摩師上門按摩。當然也都是免費的……”
外賣平臺:難道真的要挖個坑把自己埋了?
今年,很多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免費早餐,還有賣生鮮的企業(yè)只要注冊就送桃,打車相比出租車便宜太多,以至于有人打趣說,“最近大城市生活水平上升很多,因為全世界的VC投幾百億美元,基本都補貼給北上廣人民。”
O2O行業(yè)發(fā)展的這一系列變化讓360董事長周鴻祎很感嘆,稱當初做殺毒軟件免費覺得挺“革命”,如今世界卻已變天。互聯(lián)網(wǎng)生意已變了一種玩法,都不是免費,而是在倒貼。
一向以彪悍著稱的周鴻祎懷疑自己不夠激進,“有的企業(yè)1個月就補貼2億,真是后生可畏。”
在大舉燒錢的背景下,市場誕生一種新的O2O2VC模式:初創(chuàng)企業(yè)越燒錢,估值反而越高。
目前餐飲外賣O2O市場包括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淘點點、到家美食會等多家企業(yè),這些企業(yè)一方面對用戶大筆補貼,另一方面為了保障用戶體驗,對自營配送員也給予相應補貼。
目前外賣平臺每單虧損七八元比較正常。美團外賣和餓了么其日訂單量均超過200萬單。那能不能以此計算得出一家外賣平臺一天虧損超過1400萬元?
風和投資管理公司創(chuàng)始合伙人吳炯甚至直接看淡外賣O2O這種模式。他認為,網(wǎng)絡外賣模式有問題,是逆歷史趨勢而動,其不能再靠燒錢來擴大市場份額。
吳炯的邏輯是,中國勞動力成本在上升,快遞員的成本會越來越貴,而不是越來越便宜。
但隨著整個資本環(huán)境趨冷,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在思考,原有的企業(yè)燒錢模式是否還能延續(xù)。
當補貼畫上句號:餐館的奶酪會被重新劃分嗎?
外賣O2O燒錢乏力的呼聲卻甚囂塵上,多個外賣平臺都曾被曝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
“這場仗打到最后補貼遲早會停止。”餓了么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COO康嘉不久前就曾公開表示。
這也引發(fā)了市場猜測,“燒錢”大戰(zhàn)后,外賣平臺急需從補貼中抽身,轉(zhuǎn)身尋求盈利模式。
經(jīng)歷了融資、燒錢、再融資、再燒錢,外賣平臺尋找著盈利模式,也期望更多用戶。在這個并未培育成熟的市場,未來四大巨頭,乃至更多的外賣平臺的命運將走向何處,也畫上了一個問號。
走向,其實是可以探尋到蛛絲馬跡的,例如可以觀察同門兄弟的專車領域。
專車司機們,已經(jīng)在一年內(nèi)親歷了從曾經(jīng)月入3萬、睡到自然醒,到如今每天8小時、月入1萬的夢想過山車體驗。
“不賺錢”是如今眾多專車司機最為集中的抱怨。
來自專車平臺的補貼政策是影響專車司機們收入最為直接的因素。在Uber對專車司機的補貼從曾經(jīng)令人艷羨的“一周接80單獎勵8000元”一降再降后,滴滴快的的補貼正在從過去的“大鍋飯”轉(zhuǎn)向通過動態(tài)調(diào)價和定向補貼的方式。
具體來說,定向補貼是對于特殊時段、地段和特殊訂單進行補貼。而已經(jīng)開始實行的動態(tài)調(diào)價政策會根據(jù)城市和時段而且會結(jié)合異常天氣、地點需求量,以及交通擁堵情況、用戶本身的訂單價值,計算出加價數(shù)字和被接單的可能性。
餐飲外賣平臺極有可能參考專車平臺的政策調(diào)整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餐館如果過于依賴外賣平臺的導流,其生意難免會受到政策調(diào)整帶來的沖擊。?
餐飲老板們該如何未雨綢繆?
其實,白領市場周邊的商圈決定了,好的外賣對平臺的依賴性不高。
白領所在的區(qū)域周邊,一般都會有配套的餐館,或者商業(yè)廣場,商業(yè)區(qū)等,供需兩端密集,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中間環(huán)節(jié),似乎有很多可供切入的地方。
此部分用戶對于外賣品牌有一定的認知,往往就是自己平日的就餐地點,即使沒有平臺,他們也會打電話直接點餐。
這和滴滴打車的補貼后抽傭金的模式有區(qū)別的,繞開平臺后,由于車輛的流動性,出租車司機無法確認周邊用戶的需求,更不可能為預定的一兩個用戶特別修改行車路線。
外賣O2O,本質(zhì)上是解決定點兩端需求的連接問題,和不定點兩端需求匹配的打車軟件相比有著先天的缺陷,即便沒有平臺,通過微信,短信,電話等方式,可以0成本取代平臺的方式很多。
所以餐飲老板們要做的是:利用外賣平臺,但不要依賴它。在和外賣平臺合作的同時,還是要以我為主。所謂的未雨綢繆,可能就是恢復自己的外賣能力,恢復自己與消費者之間的直聯(lián)通道。?
其實,當平臺補貼減少后,消費者支付的價格才是真正的市場價,一個長期背離市場的價格,傷害的往往是餐館本身。
當補貼不再,當市場回歸,你才是真是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