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居吳波:O2O賺錢“三板斧”
文/吳波(
美澳居
創始人)
中國的O2O市場經過2014年的蓬勃發展后,形勢很好,感覺“臺風要來了”。與此同時,市場出現了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大家都在用燒錢的方法搶市場,幾乎沒有一個O2O公司在掙錢。
作為O2O行業的一員老兵,我已經在這一領域干了5年,對這一現狀,我陷入了深思——很多O2O企業在線下的打法很像2010年的
團購
市場。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現在是否有更好的打法?春節前我想分享給大家一些心得體會。
競爭是給傻叉的,聰明人都做
重度垂直
在過去的一年,我讀了不少有關互聯網的書,有一本書個人特別推崇,可以說是最近兩三年以來,尤其是互聯網
分享經濟
以來,最優秀的一本書。它是一本有關創業和互聯網公司方法論的書——Peter Thiel的《Zero to One》。
在這本書里,最核心的部分是,怎么樣避免惡意競爭,怎么樣從“紅海”中殺出重圍,有幾個比較明顯的方法論,我們也做了一些實踐,個人認為比較受用。
第一條,O2O真正要取得利潤的好方法叫垂直整合。重度垂直有兩個方法:一個方法是靠技術的不斷創新,比如google,小米;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垂直整合。《Zero to One》一書里舉了一些例子,比如福特公司,它把整個產業鏈整合在一起,成了真正的工業化時代的寵兒和受益者。當前來說,有
特斯拉
和
Space X
,其實,就特斯拉本身而言,每一項技術并不是特別的尖端,并不全是他們發明的,但是他們把所有的技術集成在一起,做出了一款電動車,這么一整合,這一塊的門檻就增加了,從而從中得出了利潤。
目前,大部分的O2O公司都停留在一個比較淺顯的、深度不夠深的的層面上,從而很快就被競爭對手copy,進入惡性競爭,從而造成雙方都很難掙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
當你做重度垂直的時候,由于垂直整合度高,耗費的資源巨大,產品的反饋周期也大大增強,要真正摸索出O2O和分享經濟的模式,花的時間也更多。
這也是相對來說,做這件事情容易困惑和難做的地方。
不過,難做的事情一旦做成,所產生的利益,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給用戶和多方合作伙伴帶來的盈利能力都會增強。美澳居是做海外房產投資和
眾籌
的網站,我們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來做垂直整合的產品,我們用互聯網的技術,不光把物業管理公司、租賃管理公司,銷售、agent整合了,還把當地的土地勘探、建筑地基、建筑房子、裝修房子、房屋的監管等一系列的各個領域的有政府資質的服務提供商和建筑提供商都給整個進來了。整合了之后,我們把中間的所有的利潤——其實是開發商原來的角色所產生的利潤,給了消費者和客戶。通過整合這些公司,我們節省了美國和澳洲市場30-35%的成本。我們的客戶就在這個基礎上,買房比任何一個當地人,便宜20%-30%。
換句話說,我們帶著這些客戶成為了海外房產的小型開發商,從而保障了他們的利益,使我們不至于陷入海外中介的惡意競爭中。
另外一個我認為在行業里做得比較好的,在朝著比較好的方向走的,就是阿姨幫萬勇的中心式的洗衣服務。他們通過同城物流,或者通過阿姨把衣物送到集中的、中心型的洗衣店,從而提高了產業的效率。通過規模化和集成化提高洗衣的效率,從旁觀者分析來講,這方面有可能是能掙到錢的。當然,具體掙錢與否,萬總更有發言權。
在
移動互聯網
時代,APP的特點是每個APP都是單一功能,由于人們碎片化時間的原因,每次開APP,或期待某個品牌的時候,都希望它是更單一功能的。
由于這個原因,服務類O2O分享經濟的各個垂直行業的繁榮的時代就將到來,要做一個大而全的品牌覆蓋所有O2O 的品類特別難,而在單一品類上做重度垂直,不光能取得這個領域的勝利,還可能在此領域迅速地獲取利潤。
人人都是“小老板”,用分享經濟賺錢
關于O2O領域,我發現,第二個比較大的趨勢,是現在的用戶群,尤其是85后90后的用戶群,在迅速地碎片化和小社群化。換句話說,一些大品牌和一些大人物,即時掙再多錢,只要跟他們沒關系,他們就不關心。他們真正關心的是跟自己有切身利益,怎么樣能參與,怎么樣能進入的領域。實際上,就是用戶群最關心的東西,這些注意點,已經更分眾化,更小眾化。
在移動互聯網的今天,如何通過分眾化和碎片化的社群和時間把他們串起來,有效地找出來,這實際上是一個特別強的優勢。
怎么樣能夠讓他們參與,能夠跟品牌或服務互動起來,降低價格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就是為什么嘀嘀打車燒這么多錢來嘗試這件事情,在很短時間內,滴滴就能把專車做起來,這也是為什么美澳居要把現在的房子分成一百份,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的原因。
2014年,分享經濟的迅速發展,實際上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很清晰的未來趨勢,在未來,每一個人都想成為老板,不想給別人打工。我說一個在美國的經歷,在乘坐
Uber
的出租車的時候,我就問過很多個司機:自己出來做,真的比在公司做,多掙很多錢嗎?他們給我的回答是:其實錢是差不多的。但這么做,覺得自己是老板,工作更有靈活度,可以工作8天,然后休息8天,不一定非得早八晚五那樣的上下班。
這個故事從本質上揭示了分享經濟為什么飛速發展的核心原因,就是人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創業者,在這種經濟情況下,主觀能動性和效率是最高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十分看好分享經濟的發展,用分享經濟的模式來真正地O2O。這也是O2O賺錢的“三板斧”之一。
人類“下崗”,機器人幫忙賺錢
第三個觀點,放眼世界,我們已經迅速地在進入智能互聯網時代。不管是叫云端,云計算,大數據,從根本上來講,現在在全世界真正掙錢的公司,都是有巨多的服務器,計算機,軟件,天天在為他們掙錢的公司。
我們都知道摩爾定律,計算機的計算成本,在以每年下降50%以上的速度迅速下降,這時候,企業要真正取得盈利,可以用軟件,用技術獲取大量的利潤。由于人的本性是想當老板,當他受雇于你的時候,效率要大幅下降,這樣,從人工上能掙到錢的利潤就越來越低。而人工智能則不然,目前全世界現在最掙錢的公司,包括蘋果、google、facebook、whatsapp、騰訊微信、QQ,百度等,都是在用巨多的服務器和軟件掙錢。
總結起來,移動O2O掙錢的“三板斧”:第一、方法上重度垂直;第二、在擴張上盡量分享經濟;第三、真正的盈利點靠技術、靠服務器、靠大量的人工智能的程序來完成。
重度垂直并不意味著人多,是說技術、知識整合程度高,比別人每一項都做得更深,集中在一起的時候,更能渾然成為一體。舉一個最標準的重度垂直的漂亮的產品,就是蘋果的iphone。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最早的頭一版
摩托羅拉
和蘋果合作的手機產品,不倫不類,后來,
喬布斯
說,我都不要了,我自己重新設計一個,這其實就是重度垂直,蘋果甚至在重度垂直到擁有里面的芯片,我相信小米將來也會走這條路,擁有自己的芯片公司。
人多也并不意味著“重”,早期推廣的時候,人多是為了快,是為了迅速占領市場份額,但長遠來講,真正要盈利的還是要智能化,高效化,就是用計算機來做。
原創聲明:
品途網尊重原創作者及單位版權,本文為品途網原創內容,作者:
吳波
。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品途網有權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