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TV!馮鑫股權幾乎100%質押凍結,暴風會成為下一個“樂視”還是“小米”?
自7月9日在港交所敲鐘以來,首日破發、連續大漲四天的小米一度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但近日又被P2P平臺爆雷波及,身陷漩渦。同樣出自“金山幫”,視前老板 雷軍 為良師益友的暴風創始人 馮鑫 ,近日來同樣麻煩不斷。
許多人認識暴風,是從暴風影音開始,而今年年初暴風集團宣布,砍掉暴風影音跟 暴風魔鏡 這兩個虧損業務,把所有籌碼全部孤注一擲壓在電視業務上。
15年上市的創業板妖股暴風市值曾經將近400億,收獲55個漲停板,如今已經蒸發到不足50億,經常被外界視為“下一個樂視”。本月朝陽區人民法院司法凍結了CEO馮鑫持有的部分股份,加上此前在交易所備案的股權質押比例,剛好100%被凍結或質押。據此很多人認為暴風的資金鏈即將斷裂。一個月內暴風股價持續下跌,并曾跌停。7月18日,暴風發布公告,計劃引入5億元戰略投資。知情人士稱此輪融資來自于BAT其中一家。深陷困境的暴風還能絕境求生嗎?其商業模式的教訓和啟示為何?
從DT大娛樂到All?in?TV:互聯網巨頭的超級入口爭奪戰
月內,馮鑫發表了9000字長文剖析自己的錯誤:“暴風三年來的三個問題,上市公司沒有融資和并購,對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的認識有誤,以及我們在業務布局上也有貪婪?!?/p>
如同樂視提出過的旗下手機、電視、網站等多元化業務產生“生態化學反應”,暴風上市后兩年內也提出過類似的概念:“DT大娛樂”(Data?Technology),從VR、AR到AI這些被互聯網熱捧的風口無一落下,從體育和影業兩個中心進行內容布局,并打造金融、電商、廣告、O2O、游戲等眾多板塊。如今再審視這一多模塊布局,馮鑫認為“方向未必是不對的,當行業環境惡化時,就會出現運營成本偏高回報偏少?!?/p>
上市三年來,馮鑫股權質押29次,暴風累積投資3.86億元,此前試圖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融資最終申請撤回,6月試圖通過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通道再融資不超過5000萬——對于動輒融資10億以上的上市公司來說,這個數目實屬罕見。由此可見暴風融資和造血能力堪憂。5年前雷軍此前說過馮鑫三點,似乎直指軟肋:“你找的方向不夠大;你得找人幫你;你對錢的認識不深刻?!?/p>
在整個暴風體系下,暴風TV算是融資最容易的。自其入主后,一共獲得3次外部融資,金額共15億元。
今年年初暴風宣布聚焦電視業務。在今年4月暴風TV的發布會上,暴風影音、暴風魔鏡、暴風電視的鐵三角組合不再被提及,從今年到2020年只提一件事情,就是暴風TV。而在這份自白剖析中,馮鑫更是重申了“All?in?TV”的戰略。在接受采訪時,他否定了“下一個樂視”的質疑,提出“未來互聯網的核心主戰場一個是客廳互聯網一個是汽車互聯網。”“14年算互聯網硬件第一波浪潮,之后偃旗息鼓,今年應該是第二波浪潮了,從亞馬遜做Echo開始?!?/p>
這次暴風TV來自互聯網領域的融資,亞馬遜憑著Echo的成功市值首次突破9000億美元,隨后BATJ紛紛推出智能音箱上演“百箱大戰”,反映了一大行業趨勢:錯失智能手機入口的互聯網巨頭們,試圖憑借互聯網電視大屏入口,在未來的萬物互聯時代贏得先機。在樂視自殺后,互聯網電視市場上只剩小米和暴風兩大主要玩家,互聯網巨頭投資暴風也符合情理。
風暴希望成為小米第二:二次創業勝算幾何?
05年,馮鑫自己出資50萬創辦了主打視頻播放器的酷熱影音,經過他技術改造的暴風影音可以支持多種視頻格式,曾經占領視頻播放器領域第一的位置。而當在線視頻平臺的混戰到來之際,暴風影音沒有趕上。很快是更殘酷的版權大戰:電視劇版權單集成本漲到了100萬以上。隨著BAT的入局,長視頻領域迅速變成了三國殺游戲,小公司已無出頭機會。
13年阿里曾經希望以20億收購暴風,但最終未能如愿。燒錢的版權戰顯然不屬于暴風,一次次推出VR等科技新產品在熱潮退去后未能保持生命力,在融資并購方面,他們也顯得相對保守。這次All?in?TV,同樣是一次暴風回避自己不擅長的資本游戲,回歸產品本身的嘗試。
對于這家從視頻播放軟件起家的企業來說,硬件已經遠離了當初的主業,因而被稱為“二次創業”“12年來最大戰略轉型”。根據暴風17年財報,去年電視銷量共計84萬臺,低于200萬臺的目標,主營電視業務的子公司暴風統帥凈虧損3.2億元。但馮鑫對未來的盈利仍有信心,預測電視業務將在明年進入盈利期,2020年和2021年至少有10到20億的利潤。
比起下一個樂視,暴風更愿意被描述為小米第二。雖然一直面臨著到底算不算互聯網企業的爭論,但小米具備著濃厚的互聯網色彩。暴風希望復制“用智能硬件獲取互聯網用戶”這一小米商業邏輯。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兩者在資金、研發、產品生態鏈、終端、品牌、個人影響力上都還有很大差距。雖然“90%以上的用戶、商業、產品技術、品牌、人力資源都將傾注到暴風電視”,但資金和研發薄弱的短板再一次暴露了出來,并成為暴風電視前進的瓶頸。截止2018年一季度末,暴風集團負債率65.16%,流動負債合計19.75億,流動資產為18.29億,不足以覆蓋短期負債,連續兩年現金流為負。
此外還存在著更多的問題。外界一直質疑TV運營者暴風統帥承載著暴風集團“畸形”的財務模式。作為暴風集團的控制子公司,收入和資產全額合并,但由于持股比例較低,只需按比例承擔其虧損。例如去年暴風統帥凈虧損3.20億,由于股權結構設計暴風集團當年合并凈利潤為負1.74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實現盈利0.55億,而少數股東承擔了2.30億的虧損。
除了內憂,還有外患。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規模為2266萬臺,同比增長僅為0.7%,互聯網電視品牌市場份額同比下降0.9%——這是一個典型的紅海市場。家電企業盈利狀況普遍欠佳,傳統家電進軍互聯網電視擠壓空間,手機電腦進一步蠶食了用戶看電視的時間。
暴風將優勢資源匹配到核心業務的戰略收縮能否換來回報,擺脫“賣一臺虧一臺”的困境?在樂視讓出市場份額后,以價格戰獲取用戶不是長久之計,互聯網電視這條荊棘之路,只有最強大的企業,才能笑到最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