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5歲成中國最富二當家,凈資產超宗慶后、郭臺銘,卻異常低調!
在《福布斯》日前發布的《2017年華人富豪榜》上,已從騰訊退休3年的張志東,以 84億美元 的凈資產位列第19位,排名超過臺灣的郭臺銘、大陸的 宗慶后 ,也是榜單前20位中唯一的“二當家”。而今年,他才不過 45歲 。
作為騰訊第二號人物張志東,騰訊產品的架構者,除了 馬化騰 之外最有話語權的人物,卻極少暴露在聚光燈下,在互聯網上可搜到的關于他的文章報道屈指可數。張志東雖位高權重,能力過人,被尊稱為“ 大師兄 ”,卻甘當“ 馬化騰背后的男人 ”,一直默默付出,為騰訊的產品勞心勞力,這一做就是十幾年。
計算機技術大牛?
QQ成功的頭號功臣?
張志東出生于1972年,廣東東莞寶安人,家族幾代在農村耕讀。他出生時,家中還有幾分薄田,種點花生和甘蔗。張父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專業畢業,是家族第一個大學生,母親是教師,家里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
親情環繞、備受呵護的張志東數學很有天分,從小堅持學“奧數”,業余癡迷圍棋和象棋。深圳中學就讀時,他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初中時,在一個計算機夏令營里,張志東接觸了軟件編程,特別喜歡。上高中后,買了第一臺電腦,他就整天“宅”在宿舍敲代碼,一敲就是一整天。
1989年,他以全班最高分考入深圳大學電子工程系計算機專業, 和馬化騰同班 。
在校期間,二人都屬于成績拔尖的一波,但張志東成績更好,在計算機技術方面的能力更強。圈內普遍認為,張志東是計算機技術天才,不僅在深圳大學是最拔尖的,即便在當時整個中國計算機發燒友的圈子里,他都是翹楚。
與一般技術人員不同,張志東癡迷技術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實現“ 技術改變生活 ”的夢想。
但是工作久了才發現,自己每次辛苦設計的功能在客戶那里只是一個小小的螺絲釘作用,根本達不到大的效果,所以這讓他心有不甘。
正好當時馬化騰找到張志東,并跟他講了將互聯網和尋呼業結合起來的想法,希望能有一席之地 施展 拳法發張志東在馬化騰的鼓勵下加入了創業團隊, 1998年11月11日,騰訊正式起航。
加入騰訊創業后,一款即時通訊產品的開發,讓張志東有機會去實現夢想。1998年8月,奄奄一息的騰訊試著競標廣東電信的一個項目—— 開發一款類似ICQ的中文即時通訊工具 。這是一個內定項目,騰訊注定失敗。
但是,馬化騰拍板要把產品開發出來先養著。在張志東帶人開發名為OICQ的產品過程中,一次技術討論會上,馬化騰提出一個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非常有名的問題:“我們的用戶在哪里上網?”
在此思路下,張志東配合馬化騰進行了幾項技術微創新,讓QQ得以勝出,也成就了騰訊:
江湖流傳一個關于張志東技術能力的美談:他搭建的系統架構在后來QQ用戶達到以億計量時仍能支撐。由此, 張志東被譽為“互聯網最牛架構師” 。
對此,張志東曾耿直回復,“那時首先是希望能活下去,然后是不要讓用戶掉線,少挨點罵。 所謂‘天才’都是被逼的結果,‘最牛’架構是騰訊幾代技術人員兢兢業業、不斷改進換來的 ”。
從1999年推出第一個測試版本便以友好界面和人性化功能設計迅速得到網友口碑相傳的QQ,注冊和在線用戶數一直呈幾何數迅猛增長。2014年,QQ最高同時在線賬戶超過2億; 2016年第四季度,QQ月活賬戶數達8.68億,最高同時在線賬戶達2.44億 。
中國好員工?
注重方法論和用戶體驗?
作為打工者,張志東可以說是一位真正的好員工,跟隨馬化騰16年,從沒有爆出不和或者因為利益鬧矛盾的事情,而論能力,更是沒得說。
在張志東眼里沒有完美產品,只有用戶體驗好的產品。馬化騰說 他“是最能站在用戶角度毫不妥協的人,而且始終保持著這份‘固執’” 。
OICQ上線后,張志東根據網民體驗,不斷發現和修復漏洞,第一周就完成了三個迭代版本,激發了用戶使用熱情。后來QQ幾乎每1到2個月就更新一個版本,這在PC時代非常少見。
當年在 黎明 電腦上班的時候,他工作就非常努力,經常加班到深夜,曾有幾個兄弟跟他惡作劇,看他加班到這么晚,第二天早上給張志東打電話,跟他說大家都請假了,今天不去了,并鼓動張志東也不要去上班了,但是去到公司一看,張志東依然準時出現在公司上班。
張志東工作是一個很注重方法論的人,他對待產品有兩個理念, 一個是“三個柱子頂起一顆球” ,他要求產品在每次改版時一定要有3個革新點。
另外一個是“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在他眼里 沒有完美的產品,只有用戶體驗好的產品 。
所以他要求技術人員一定要根據用戶體驗不斷改進、改進、改進,即使微不足道,但隨著產品的不斷更迭,產品一定會越來越適合用戶。
張志東很 注重用戶體驗 ,他經常研究用戶使用習慣、需求、功能。騰訊內部有個“ 10/100/1000法則 ”: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做10個用戶調查,關注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
在會議討論中,張志東很少對方向、計劃等發表觀點。但是偶爾冷不丁提個問題卻絕對直接、犀利,都是站在最普通用戶的角度,直指產品或業務本質。
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產品思維 讓騰訊在很多生死關頭最終勝出,比如QQ與MSN 決戰、微信出臺石破天驚等。
為人低調,身價84億美元
卻只開20多萬的寶來
如果你欣賞 扎克伯格 身價2000多億還開著一輛豐田的品行,那么張志東就是中國版的扎克伯格。
在《福布斯》日前發布的《2017年華人富豪榜》上,已從騰訊退休3年的張志東,以 84億美元 的凈資產位列第19位,但當騰訊高管都在買別墅、開游艇、購寶馬的時候,張志東卻常年開著一輛 20多萬的寶來汽車 。
忽然有一天,同事們聽說張志東換新車了,激動地奔走相告。有人問:換的啥車?答曰:一輛新寶來!
對于張志東來說, 人生理念不在追求物質,更在追求技術的精湛!
雖然張志東在騰訊位高權重,但是他卻沒有一點架子,而且很能為員工著想,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暖男,內部員工都稱他為“大師兄”,每次有新人來公司報道他都會跟新人 一起吃 個飯,當員工失敗的時候他會拍著肩膀鼓勵,攻堅的時候他會寫郵件鼓勁,離職的時候他還會手寫卡片跟員工送別。
他不僅總能在關鍵時刻給予團隊最需要的支持,還為騰訊的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1998年春節后的一天,在一間簡陋的咖啡館,張志東被馬化騰描述的機會和“主打產品”打動了,決定放棄出國和他一起創業,他辭職甚至比馬化騰還快。那時創業并非時髦選項,為了前途未卜的創業而放棄去美國的機會,張志東的“大志”和魄力可見一斑。
早期公司開發哪些新產品由張志東掌管的研發技術部門決定。“ QQ秀 ”最初是由市場部門提出的,在決策層會議上,僅聽了一半匯報,張志東就站起來表態:“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產品,應該馬上做。”他還抽調三位 程序 員和一位美工支持市場部。
騰訊由此開始從工程師文化向產品經理制轉型。
2009年5月《開心農場》在QQ空間上線,用戶流量巨大,第一天就把服務器撐爆了。團隊負責人預估在未來兩個月需要增加至少上百臺服務器。他給張志東發郵件,沒想到十分鐘就收到回復,并一次性批復了近千臺服務器。
騰訊沒有森嚴的層級關系,創始人經常越過中層管理者直接找基層員工討論產品問題。不少技術員工都有過被張志東叫到辦公室“聊幾分鐘”,但一聊起產品就討論幾個小時的經歷。
騰訊員工60%是技術人員,被認為是公司的最大資產。對技術人員的愛護和培養為騰訊技術創新打下牢固基礎。張志東手下早期技術員工的發展都很好。
最有名氣的一位當屬 任宇昕 。任2000年進入公司,在張志東領導的開發組負責編寫騰訊第一個基于網頁的BBS社區軟件,3個月后被張志東提拔為網頁Web組組長。
最初,任宇昕對管理毫無興趣,只想做一名極客。當時,騰訊內部最有技術挑戰的部門是QQ服務器小組,任宇昕要放棄BBS開發組組長的職務,申請加入QQ服務器小組做程序員,半年間三次提出請求,但都遭張志東拒絕。
張志東認為任宇昕堪當大任,僅作一名程序員是大材小用。后來事實證明,他的判斷非常正確。 任宇昕華為出身,“狼性”十足、熱衷冒險 。后來他被指派負責沉于谷底、士氣渙散的游戲業務,并把其做到無限榮光。
任宇昕一路從公司增值開發部總經理做到公司首席運營官。 到2015年9月,他已經統領了騰訊旗下六大事業群中的三個,還出任了騰訊影業董事長。一路走來,為騰訊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離任騰訊?
甘當“馬化騰背后的男人”?
2014年3月,張志東發表公開信宣布離任。 自2004年騰訊上市后,他又陪跑10年。在大多數創業團隊成員選擇上市便套現離開,或最初志同道合的中國 合伙人 最終成為悲催的“中國散伙人”的當下,騰訊團隊打破合伙創業的一些鐵律,互相成就,實屬少見。
林軍 在《沸騰十五年》中是這樣描述張志東的:
張志東的確值得尊敬,一是其技術上的爐火純青,即便是他的對手,都對這點佩服得五體投地。QQ的架構設計源于1998年,10年過去了,用戶數從之前設計的百萬級到現在的數以億計,但整個架構還是適用,真的難能可貴,甚至說不可思議。張志東值得尊敬的另一個原因是其對物質上的追求極低,在騰訊創始人們紛紛買別墅、開游艇,高管集體團購寶馬的態勢下,張志東一直開著20多萬元的中檔車。
以下附上張志東卸任之際,給曾經共事過的同事發的一封道別信:
各位同事,
我懷著感恩和欣慰的心情在寫這封信, 我將辭任騰訊公司管理層和董事會的工作。在公司永不停息的發展和努力奮斗中,不知不覺已走過十六個年頭,從27歲走到43歲,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視的日子,我和所有騰訊人一起,見證并參與了中國互聯網大潮,伴隨團隊一起成長,這讓我的職業生涯感到特別開心。
對交棒接力的思考
我不是一個能力全面的人,領導力不是我的強項,在一家過兩萬人的企業里任職管理層,我有很多不足之處。加上近幾年來,身體狀況不太好,體力和精力成為一個大瓶頸。我深知公司所處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需要領導者全心投入和充沛精力,決不可以倚老賣老。我一直很希望,可以在公司培養出更全面的技術領導人,可以接替我更好地帶領公司走向未來。
2年前我開始和Pony、Martin深入溝通我的想法,經過多次深入溝通,我們達成了一致。用兩年的時間,在公司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幫助技術領軍同事成長和完成交棒接力的過程。
很開心看到,經過多年的融合實戰鍛煉,公司的管理團隊已有很長足的進步。 Ls 帶領的 TEG, Mark/Dowson 帶領的IEG/MIG/SNG, Allenzhang帶領的微信團隊,這兩年來取得重大進展,完成了面向移動互聯網的關鍵組織變革。他們幾位和團隊一起風雨同行多年,無論在技術能力,在帶領團隊的領導力上,特別在企業文化上,都已取得團隊的高度認同,他們已能很好的接棒。正因為伙伴們的良好成長和組織的進一步成熟,使得我可以有機會很放心地離任管理層,更換一種生活節奏。
離任管理層之后,我新的工作是將是騰訊學院的培訓講師,致力于公司技術理念和文化理念的傳承工作。 在幫助公司技術產品的同事成長助力上,一直是我未完成的心愿和興趣所在。原來在管理層的工作太忙,很慚愧在這里花在騰訊學院的時間很少,貢獻也少。希望退下管理層之后,可以有更多時間完成這個心愿。
對團隊的感恩
十六年前,Pony和我在做IT工程師, 我們有一個夢想,夢想我們可以做一個互聯網產品給很多人用,同時可以養活自己。因為一個樸素的夢想,因為創業伙伴之間的相互鼓勵,我們開始了騰訊的創業之旅。一個小公司能否憑技術和服務能生存下來 ? 我們完全沒有把握。
幸運的是我們遇上了中國互聯網大發展的浪潮,深圳這座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具有濃厚的創業氣氛, 出于對互聯網的熱衷,我們一頭撞進了互聯網這個新興行業。
感恩創業伙伴和管理團隊,我的個性比較急躁和固執,能力不全面。 是創業伙伴們對我的包容,讓我可以發揮所長, 修正我的缺點,幫助我成長。 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難關,難免經常有激烈的爭論,但騰訊的管理團隊一直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可以包容多種個性的伙伴,相互扶持,凝聚力量。能和這樣的伙伴一起共事一起成長,是我的幸運。
感恩所有的騰訊同事。在許多同事身上,我感受到十年如一日的熱忱和堅持。要做好互聯網服務是挺苦挺累的事情,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用戶的期望不斷在提升,團隊每天奔忙于各類改進,時刻面對各類突發事件,為了不讓用戶失望,騰訊人十年如一日用心的投入。許多可敬可愛的同事,他們并不僅僅是在做一份工作,而是用心做一份事業,用心幫助身邊的同事。在他們身上,可以讓人感受到團隊的魅力。在公司的每一天,我都可以感受到騰訊人的正氣和朝氣,每天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快樂。
對騰訊未來的期許
公司發展的每個歷史階段,都必然會面臨新問題和新挑戰。 我最關心的并不是業務得失成敗,而是團隊文化的凝聚。在我看來,一項業務受挫了,我們還可以重新再來。能讓騰訊人全心投入,努力奮斗的原因,并不是公司收入、市場份額、股票升跌這些外在因素,而是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和氣場,小伙伴們具有共同的價值觀,渴望通過技術和產品改變世界。
移動互聯網的大潮,將催生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騰訊必然會遇到許多艱難險阻,期望騰訊人能時刻在意用戶感受,永遠對用戶體驗戰戰兢兢,永遠對社會、對行業持敬畏之心,期望騰訊人能打造出讓社會和行業受益,讓生活更美好的生活平臺。
最后,祝福所有騰訊的兄弟姐妹們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
Tony
2014-03-19
張志東的辭去從一方面上來講,對騰訊來說無疑是十分痛惜的;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上看,他只是從前線退居幕后,他依然關注著騰訊的成長,用自己的熱情影響和鼓勵奮戰在產品一線的員工。正如馬化騰所說:“即使Tony不在管理崗位,他對公司人才培養的熱忱和努力,依然會在騰訊的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