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行業變局:到了整合分化關鍵節點
孵化器行業到了一個整合分化的關鍵節點上
“不收租金獲取股權,但股份這件事是需要投資眼光的。”4月20日的下午,英諾天使總部的共享會議室里, 合伙人 劉懷宇稱。英諾天使一開始做孵化器后來才成立基金。
這個共享會議室需要提前預約,沒有窗口,拐角上,用玻璃將旁邊的會議室區隔。這樣格局有利于在有限的面積里,安排更多的會議室。不僅英諾,記者訪問過的諸多孵化器均是這樣的格局。不僅創業公司,英諾天使也在這里辦公。
對于英諾天使來說,這棟位于北京中關村的鼎好大廈意義非凡,這是其第一個孵化器空間地址。
早期的孵化器模式進行了調整,不收租金或者少量租金孵化創業項目使得戰線拉得過長、運營成本較高,服務也是一個挑戰。現在的鼎好大廈,英諾天使的團隊和入駐企業共用空間,模式有點像后期衍生出的聯合辦公的模式,按工位付費,按月交租金。“企業成長不起來占了股份也是白占,孵化器考驗的是品牌、招商能力、服務能力等。”劉懷宇稱。
在記者專訪劉懷宇的時候,孵化器市場的結構正在不斷進化。就在前幾日, 優客工場 收購wedo 聯合創業 社。“很多人沒想明白。”4月11日的下午,記者見到了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在優客工場開的第一百個空間,他打扮得很“互聯網化”,白襯衫搭配球鞋,戴了個時髦的眼鏡框,在優客工場的第一百家店里,不斷有人和毛大慶交談,這個店剛開業,聚攏了創業者、大企業、媒體、廣告人等各路人馬,毛大慶很開放,經常聽到他說“你這個很好,我們可以合作下”。
他對記者稱,在這個風口下做什么要想清楚,這不僅是個樓宇經濟,還是個社群買賣,還要運用到互聯網應用技術、應用產品設計技術,并且把以上結合起來。
孵化器行業到了一個整合分化的關鍵節點上,幾乎每家公司都不會承認自己是孵化器這個定位,孵化器三個字已經不能概括他們的業務。
不收租金獲得股權以期獲得投資回報的早期的商業模式已經發生轉變,玩家紛紛思考更清晰的盈利模式,做法出現了分化,有人在做大做強投資,有人在專注于做辦公本身這件事,不管是哪種模式,成為頭部IP才能招攬到用戶。
分化
2017年4月,臘梅剛創立唐微時代的時候,團隊只有兩三個人,她剛從英國回國,對偌大的北京并不熟悉。團隊搭起來,她需要找個辦公的地方。
孵化器同質化嚴重,截至2016年底,全國納入火炬計劃的眾創空間有429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有3255家,企業加速器有400余家,三者累計近8000家。創業者選擇廣泛,入住率低的空間面臨生存壓力。
臘梅看過很多地方,辦公樓、孵化器、眾創空間、聯合辦公等等,最后選擇了位于回龍觀的英諾創新空間·回龍觀創客廣場。對于一個初創企業,她認為成本低是首要選擇的要素。她在去空間考察的路上坐地鐵有座位,到了空間看到有許多互聯網餐飲, 周圍 是回龍觀社區,并且空間一樓就有工商辦理窗口,當天她就簽合同選擇了這里。
一年過去,唐微時代獲得英諾天使的投資,團隊已有幾十人,場地也已經擴了多次。與工位聯動的還有英諾天使的投后管理服務。在英諾創新空間,臘梅渡過了創業第一年。
很多創業者在選擇場地時都有同樣的考慮,辦公這個最基本的需求被不斷開發升級。
英諾創新空間·回龍觀創客廣場的工位看上去幾乎是滿的,工作人員說:“目前暫時沒有位置可以給到新團隊,但下半年我們還有幾個新的空間要開園。”
被劉懷宇稱為是“做生意”的泛創業者,每年都有微利,但從投資角度來說,沒有特別好的投資價值,但是英諾也會為這些創業者提供標準化的企業服務;英諾投資的企業或者希望跟蹤的企業,會提供更深度的服務,包括但不局限于常見的投貸聯動、FA、人力資源、財務、法務、品牌等,還建立了導師一對一陪跑培訓等,運營過程幫企業解決兩個核心問題。空間只是載體,英諾天使服務的企業不局限于物理空間。
不同孵化器主打不同的特色。
例如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創立于2015年,依托清華大學校內外的人才資源、教育資源、金融資源、網絡資源等,為創業團隊提供空間孵化、創業者教育服務等,同時能為有潛力的團隊提供包括融資、各類資源對接在內的多項支持。
有的玩家在兼并收購快速擴大規模。
從去年至今,優客工場已經收購了 洪泰創新空間 、 無界空間 等企業,還融了一輪3億元融資,兼并融資讓其快速擴大規模。
規模效應會降低成本,一位從業者告訴記者,在拿地、裝修費用方面會節省出一部分,同時,這個階段品牌也很重要。優客工場已經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地開出來一百家空間。
在北京大望路旁邊的陽光100,優客工場的總部墻上掛著許多如創新型孵化器、海歸創業學院、中國僑聯創新創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單位等牌照。
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是做地產出身,他認為共享辦公的核心是企業服務,而不是簡單的空間租賃。毛大慶稱,一個大型的連鎖式共享辦公起碼應該具備六大功能:移動辦公、共享會議、社群活動與社交、服務商和交易的發生、沉淀企業數據、企業服務平臺的閉環制造,后續大量的產業鏈接。
毛大慶對記者稱,他對優客工場的戰略一開始就想的很清楚,社群思維孵化了共享辦公,人有流動性,把不同的物理空間連接起來,就有了移動互聯網,聚集后合作產生,就開始了聚變,再從聚變到裂變。所以他做了APP這種投入成本的事情。優客工場的APP叫優鮮集,除了空間工位、會議室預定等,還有招牌、事物招領等,用戶可以在上面自由交流,形成基于優客工場的創業社區。
大公司對辦公的需求產生了變化,不止創業公司,大量的空間已經開始瞄準企業定制、大企業定制和一些大企業的分布。毛大慶透露,在今年春節過后,優客工場的辦公空間被大企業整個包走,隨后在全國10個城市分別設立各種工作站。每一個城市包走了大片辦公室之后就開始大規模購買優客工場的會員包,企業行政部給移動辦公員工買會員包,因此優客工場的會員包收入開始大幅上漲。
相比這些知名品牌,其他孵化器則空位較多。
記者探訪的幾家知名孵化器入住率在80%以上。創業者心中的圣地中關村創業大街,當記者走進車庫咖啡、3W、 氪空間 時,依然熙熙攘攘。在車庫咖啡樓上這個24小時開放的空間,沒有人催促離開,人們三三兩兩的聚集,記者下午到時幾乎很難找到座位。幾百米的大街,入住了 氪空間 、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等,存在聯合辦公、創業培訓、跨境孵化等多元化孵化平臺,聚集和服務創業者,又吸引來投資人、供應商、用戶等,構成了極具代表性的創業生態。
調整
孵化是更寬廣的定義,原先孵化器以股權換租金的模式已發生改變,這種模式的弊端是,創業公司死掉的風險極高,即使投中優秀企業,股權收益不能短期回流,最終難以為繼。
收租金是更加清晰的商業模式,有資金進入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孵化。
以中關村大街上的氪空間來算, 一平米 裝修成本約4000元,一個工位租金約3000元,一平米一天租金4元左右,結合面積和工位數很容易算出盈利時間點。聯合辦公是一個核心服務載體,配備智能物聯系統和線上交互社群,將全國的創業者聚合在一起,復制時選址、設計、硬件、服務都是標準化的,2017年年底pre-B輪獲得行業單筆最大融資6億元。
氪空間是36氪生態的一部分,除了氪空間,36氪還有媒體報道和鯨準APP用于創投信息查詢。
一開始,36氪是想幫助企業對接資源、宣傳,空間一開始像普通寫字樓,有幾張大白桌子椅子,到2016年,他們的思路發生了改變,迭代了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理念,核心盈利模式轉向聯合辦公,創投服務和創新生態體系建設作為特色。
肉眼可見的改變是,氪空間最新版的空間被分割成很多小玻璃房,每個玻璃房有幾個工位不等。
氪空間累計完成孵化項目十期共200+項目,融資總額25億+,項目總估值超過160億元人民幣,氪空間同樣不局限于物理空間,服務范圍涵蓋全國。
每個空間的地理布局思考不同,其戰略也不相同,用戶群體也不相同。氪空間多選擇城市地標和CBD區域,英諾天使在大學城、外來人口居住地,優客工場多元合作落地,在國內一二三線城市都有空間。
英諾天使也不再是早期模式。
劉懷宇和英諾天使創始人 李竹 是清華校友,也是曾經的創業伙伴。清華大學有個TMT協會,在為創業者服務過程中發現創業者對空間有需求,于是,2012年10月,英諾第一個創業孵化器—— 厚德創新谷 在中關村發起創立,在孵化器運營過程中,發現初創企業發展中最缺兩個東西,一個是資金,一個是市場。因此又開始籌備天使基金,2013年4月, 英諾天使基金 正式成立。
英諾創新空間是劉懷宇的第三次創業,他從很多“坑”中爬出來:一個IT男,從裝修親自操刀,從外立面改造、空調改造等細節入手,不斷完善空間。聯合辦公只是最基本的需求,他把這里做成了一個綜合體,空間里有互聯網餐飲、書店、圖書館、親子空間、足球場等完善設施,通過運營的手段拉近企業之間的距離、培養創業交流的氛圍。
有調整的不止英諾天使。
2009年英諾天使還未成立, 創新工場 更早進入了孵化器,同樣是清華,在清華創業園,并且一開始創立就選擇了孵化器模式,但孵化器模式備受質疑。2年后, 創新工場 放棄內部孵化模式,轉向早期投資。
4月25日, 李開復 向媒體重新勾勒創 新工場 的定位:一家VC+AI的機構,也是一家技術型投資機構。他對記者稱,Tech VC的時代來到了。
創新工場合伙人 郎春暉 也稱,創新工場不是孵化器,而是一家帶有孵化功能的基金,這兩個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基金意味著“我們能給錢,我們不光給小錢,也能給大錢”。“我們最近比較郁悶,之前認識很多優秀的創業者,融資不來找我們。他們說我已經是連續創業者了,我可不是需要孵化的小孩”。剛成立基金的時候,創新工場確實只投資種子期、天使輪,她稱,基金規模大了,逼著往后走一點。另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在過去七年里,其投資的企業逐漸長大。
新的進入者
玩家繼續進入。4月25日,中糧營養健康科學園與生態谷健康科技園兩個產業園區落戶北京。中糧正在致力搭建農糧食品領域國際領先的營養健康科技創新平臺,帶動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
中糧集團 黨組成員、副總裁 周政 透露,中糧“雙創基地”是一個“科創”+“雙創”的雙重平臺。周政說:“一方面,我們通過科創平臺開放科研合作,另一方面,通過雙創平臺促進成果轉化,我們將最大化地盤活個人、企業、高校、院所、基金、政府、孵化器等國內外各方資源。”
另一方面國際孵化器進入中國。Y Combinator(YC)近期將進入中國,并在5月19日舉辦第一場中國活動。YC將給創業公司提供3個月的創業輔導以及種子資金,在這3個月期間,為公司提供發展建議和輔導,并投入種子資金。自2006年成立起,YC已經孵化和資助了1500多個創業公司,其中許多已經成長為知名科技公司,例如Airbnb, Twitch, Stripe, Dropbox, Coinbase和Cruise、本次活動聯合主辦方Strikingly等。YC也因此被昵稱為創業公司的哈佛大學。
有一些機構一開始就不做孵化器,瞄準聯合辦公。一年多不見, 夢想加 創始人王曉魯的經營策略并無改變,升級智能辦公系統,擴大空間規模。這位做過投資的連續創業者一開始就想的很清楚,第一年先做好兩個空間,把模式都驗證好、流程理順再開新的空間。夢想加早期是和物業分成的模式,提供改造空間、裝修、招商等一系列解決方案,相比整租樓層再裝修出租的模式,這樣更省成本,近期已經整租樓層加快步伐。夢想加不同于眾創空間,更不是孵化機構,也不做FA。大公司的辦公需求同樣體現在夢想加里,易道團隊搬入夢想加位于北京東二環的萬豪空間。王曉魯稱,現在的客戶不止創業者,成熟公司和大公司的部門占比也很高。
孵化器還可以進行很多探索,行業“還在發展初期”,在這間沒有窗口、拐角上的共享會議室里,劉懷宇對記者稱。
(實習記者 張燕 征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