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微博、搜搜沉沒背后,是同一個失意男人
騰訊 微博在 騰訊 OMG事業群中地位下調,不再增加新的功能,團隊主力轉戰微視,騰訊微博自此宣告已經退出和 新浪 微博的競爭,而與微博對抗的使命留給了QQ空間和微信,第二次帶隊進行防守反擊戰的邢宏宇無奈選擇新方向,社交戰爭指揮棒也送還到張小龍和湯道生手里。(相關報道見鈦媒體此前文章《騰訊獨家回應鈦媒體:微博團隊正與新聞團隊整合》)
騰訊微博的切入時機很好,投入不算少
在眾多門戶企業中,騰訊微博是最快速地跟隨 新浪 微博推出微博產品的,也是幾年來新浪微博唯一的真正的對手,騰訊也在客戶端、QQ空間、朋友網等做了很多整合工作,媒體部門也大力拉進名人資源,連 馬化騰 也在騰訊微博早期非常活躍。在高層重視、門戶為之改變的情況下,騰訊微博雖然要比 搜狐 微博、 網易 微博強太多,但是,在新浪微博成功上市后,騰訊微博就基本上戰略放棄了。
戰略放棄騰訊微博,也可以說成是微信勢大,騰訊在戰略上已經取得移動領域的門票,不在微博上有很多緊張和恐懼,而反思騰訊微博自身沒有像微信那樣后來居上,脫穎而出,更多的原因還是產品上。
騰訊網在微博上引入的集團資源并不比新浪少太多,而且還占了QQ覆蓋度極高的優勢,從渠道上,騰訊微博不處于劣勢,那么問題在哪里?我覺得還是產品和社群化運營的問題。
產品差異化不是為了刷存在感,社群化運營缺失是致命短板
騰訊微博的產品,到現在我也有很多不理解的東西,一個是評論和轉發混在一起,一個是新主題作了一半,這兩點我是如何也想不明白,除非團隊已經早已放棄微博,懶得去改。微博雖然是一種媒體產品,但更重要的是一種社交化產品,關于信息流單元的產品模式和細節是非常大的事情,而騰訊微博似乎沒有做好這一個部分的動力,以致最重要的部分一直存在著結構性殘缺。
騰訊微博在和新浪微博爭斗的日子里,事實上沒有看清這類產品的發展方向,我多年前博客里探討過信息流內閉合產品模式,而這一個模式才是微博的方向和未來,新浪微博在這方面也犯過很多錯誤,但是基本看清了產品的方向,而騰訊微博沒有看清方向,所以,總是被動地和新浪微博做一些無關痛癢的產品功能和擴展的比拼。社交產品的移動化方向和產品模式的進化,騰訊微博后知后覺了,并且沒有拿出足夠強勢的產品創新和營銷推動。
社交化產品的社群化運營也至關重要,雖然騰訊微博借助騰訊平臺優勢,很容易放大用戶規模,但是,在運營端并沒有經營好微博上的社群文化,我自己在騰訊微博上找不到幾個 互聯網 圈的人進行互動,加上評論轉發混亂造成的信息噪音,互動的流暢性也大打折扣。新浪微博運營團隊主力是新浪網過去的編輯團隊,他們很多地通過行業意見領袖的互動、維護、話題延伸等等留下了這些人,并形成很好的社群化氛圍,而騰訊微博從QQ那里來了很多用戶,卻是一群沒有社群化再組織的用戶,這些用戶是純碎社交網絡平臺的用戶習慣而來,在微博產品上自然難以成群,在微博上六度理論不是主要的,社群理論才是核心。
防守反擊專業戶邢宏宇的幸運和不幸
提到騰訊微博,就不能不提他們的總經理邢宏宇,宏宇是騰訊的老人兒了,而且還可能是騰訊體系重點培養的高管,在騰訊微博之前,他是騰訊搜搜的總經理,但是,負責任地說他領導搜搜的時候,搜搜還比較接地氣兒,后來搜搜突然完全高大上不食人間煙火了。
騰訊微博是算是邢宏宇的第二次領導騰訊戰略上的防守反擊戰役了(我所知道的),可惜都沒有最后取得勝利,搜搜并入搜狗,騰訊微博并入門戶,這一次,邢宏宇找了一個微視頻方向,做了一個叫“微視”的產品,目前國內這個領域競爭相對平衡一些,看宏宇能否抓住這一次機會。
邢宏宇比較幸運的是騰訊高層一直給他難度系數大的防守反擊型戰略的領導權,在龐大的騰訊體系里,能得到老板們如此看中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即便是微信出現錢的張小龍恐怕也沒這么多嘗鮮的機會。但是不幸的是,邢宏宇都開了好頭,卻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總是差那么一點點,邢宏宇在產品戰略和產品邏輯把控方面比起張小龍還是有一些差距,當然,宏宇的職位方面目前與allenzhang差距也不小-。- ,但是我們評價的是個人修煉方面,不涉及到職位高低問題。
張小龍在微信發展過程中給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對產品邏輯的考究,他非常敢于做減法,這保護了微信的信息流體驗,而同樣事情發生騰訊微博上,邢宏宇卻沒有做好減法,在產品細節邏輯上有很多模糊地帶。尤其在新浪微博產品經理集中腦殘期間,騰訊微博沒有迎頭趕上,在產品上反而跟著新浪微博走到坑里去,新浪微博的強大運營能力掩蓋了很多產品不足,所以,新浪微博贏得了時間來修正產品思念的偏差,而騰訊微博卻被帶到圈套里了。
大騰訊已到變革時,能否像paypal 一樣誕生創業家
騰訊已經培養了很多人才,而過去騰訊多數時間在國內市場拼殺,而現在當市場地位相對穩定的局面下, 馬化騰 和騰訊的創始人團隊能否像paypal創始團隊那樣誕生出一批偉大的創新者和企業家呢?而騰訊是否會像Google一樣高舉人類未來大旗,也許是創新主導的騰訊變革的標志,馬化騰能否讓騰訊拿出足夠勇氣和魄力來進行顛覆性的本源性的創新探索,這或許是中國 互聯網 走出山寨氣質的不二選擇。
像過去那樣利用規模優勢和流量勢能來進行增量創新和零和博弈的時代,也許應該成為過去了,馬化騰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已經很不差錢了,如果他還能繼續保持理想主義情結,那么,也許騰訊會給我們帶來很多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東西。當騰訊初創團隊已成為互聯網商業教父的時候,下一代創業者從他們那里拿到,也許最好別只有錢。
精神和價值觀的傳遞,會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就像google 、apple、paypal等影響一代創業者那樣,我們也許需要騰訊這樣的企業來帶領大家走到一個 光明 的未來,而馬化騰這樣的科技領袖也許傳遞給下一代創業者和企業家的不止是產品經理的方法論,也許中國互聯網的科技哲學和價值觀是更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