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培訓機構“停擺”!2個月前曾高調收購VIP陪練
兩個月前,高調宣布全資收購準獨角獸“VIP陪練”的小音咖,如今卻聲稱“資金緊張、運營困難”。
近日,音樂教育品牌小音咖被曝教師沒有領到工資,目前上海線下門店已全部處于關閉狀態。小音咖兼職老師張偉表示,自己2月份入職小音咖,到目前小音咖并未支付其任何薪資。“一開始組長說一定會發工資,后來組長就聯系不上了,接著銷售和班主任都被裁員。”
同時,還有家長向媒體表示,剩余課時在沒退到費的情況,其課時數在小音咖App上就被清零,并指出此前小音咖對外聲稱的資金監管其實也并未實施。
對此,6月13日小音咖訂閱號發表了一篇名為《致小音咖家長和老師的一封信》,創始人李艾公開表示“小音咖確實遇到了問題,外部環境不可控,加之內部對環境變化的預計不足,目前資金緊張、運營困難;另一方面,為響應防疫工作安排,在尚未接到上級主管部門允許復工的通知情況下,無法正常開展業務活動。”
李艾在公開信中表示,針對老師將會把課酬現以打折方式支付,剩余部分分期進行支付,并會分批分次恢復課程,詳細方案擬于6月17日開始公布,并于6月15日起啟動服務及答疑熱線。
但就在李艾這封信發布后不久,廣州小音咖音樂中心通過官方公眾號宣布,自6月13日起將暫停廣州校區全部課程,對于后續安排,表示“資金籌措完成后爭取繼續開展廣州校區的業務”。
為了進一步核實情況,獵云網撥打了小音咖答疑熱線,但卻處于關機狀態,且添加客服微信還暫未通過。
讓人不禁好奇,從高調收購到突然“停擺”,小音咖到底發生了什么?
學費和薪酬成倒掛,商業模式存疑
據公開資料顯示,小音咖隸屬于上海藝齊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個O2O音樂學習服務平臺,通過線上鏈接線下教學、到家服務等模式,就近匹配音樂教師,為音樂愛好者提供音樂教學服務,并推出音樂教育產品、音樂教師成長營、琴童家長沙龍和小音咖App四大運營模塊。
創始人李艾在2010年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后一直從事兒童音樂教育,2015年,李艾創辦了“小音咖”音樂教育中心。成立之初,小音咖就獲得了分眾傳媒、滬江投資、東方財富網、大眾點評網等天使輪投資,截至目前共計完成4輪融資,華人文化集團、優優老師均為其背后資方。
小音咖在宣傳中表示,致力于通過革新的音樂教育理念,共享的商業模式,線上平臺和線下校區互補互動,幫助全國30萬音樂私教、400萬學生家庭們提供完整的音樂素養教育。
據介紹,家長登錄小音咖App后可選擇不同樂器課程,并查看其中距離最近的音樂老師,可以根據課程價格、授課形式等篩選老師,并在線與老師進行溝通、預約和買單;而老師方面,小音咖認證教師在小音咖平臺上可獲得更多生源以及全額課時費,老師可以通過App與學員溝通、設置自己的課程以及管理訂單,教師還分為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
張偉透露,資本加持加上多年的品牌效應,小音咖的生意火爆老師們有目共睹。“疫情前我工作的一個月,金橋校區一個周末大概有1000節課,坐人的地方都沒有。”
但是火爆之下,張偉也對小音咖的商業模式有過存疑。據介紹,他收費300元每課時的鋼琴課,小音咖收家長235元/每節課,給家長端的理由是多交錢這樣更劃算,所以家長繳費基本都是以萬元計算。但是由于小音咖給教師的工資待遇不錯,合同也規范,張偉并沒有多想。
“重點是里面工作的老師,都覺得小音咖挺好的。”
相比較張偉,另一位在小音咖工作2年的兼職老師王麗則顯得更為警惕,她坦言,對于大部分老師來說,他們不太會去在意這些問題,主要自己收取的課時費滿意就可以。
但是小音咖通過低于市場的單價招收學員,讓學員繳納大筆預付學費的同時,又給與市場持平或者略高于市場價的課時費,她認為并不合理。
“2020年底我就開始提醒學生少付費,雖然當時靠融資其實這套模式還算合理,但2021年8月也出現過繳費8萬元的學員不給退費的情況,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只是在2022年爆發了而已。”
其透露,小音咖的銷售以更低的折扣讓家長盡量多買課,買越多越便宜。有家長甚至在買課不多的情況下,其付費單價課時也跟王麗所收取的課時費差價達100元。
“他們會規避老師和家長私下溝通,買課也不通知我們。我有一個學生買了10萬元的課程,還是我主動問他們才知道,這種 ‘游戲規則’讓我有點吃驚,而且他們解釋說要包孩子考到10級。”
王麗表示,自己也曾告知家長盡早退費,甚至很多學生第一節課她就會做提醒,讓學員合理買課。“很多人會說是疫情導致資金鏈問題,但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存在很久了。”
據悉,王麗和張偉作為兼職老師,均在2月份后就未收到小音咖拖欠的薪資。
先裁員后收購,家長預繳費走向成迷
事實上,從天眼查當前的股權結構圖來看,小音咖疑似實控人為喬月猛,通過上海音博文化傳播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在小音咖總股權比例達37.57%。
在2021年8月的一篇公開報道中,小音咖曾表示,“在喬月猛的帶領下,小音咖高速發展,2020年營收達2.6億元,疫情下同比2019年漲幅仍超200%;預計今年底門店數量擴張至22家,全年營收將超6億元。”按照小音咖App上的介紹,目前小音咖官方宣稱有超過3000名的教師。
拖欠的薪資再加上家長的預繳費,小音咖面臨的資金難關可想而知。
知情人士表示,就在今年年初小音咖公關以及品牌等基本職能部門還進行了一輪裁員,當時的裁員賠償為n+1。
而就在裁員不久后,4月11日,小音咖和VIP陪練就雙雙官宣,小音咖近日已完成對VIP陪練(隸屬于上海妙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收購,成為其獨資股東。
據當時媒體報道指出,本次收購的完成,意味著國內最大的在線音樂陪練平臺與最知名的線下音樂藝術輔導平臺合二為一,組成國內最大的少兒音樂藝術集團。小音咖集團表示,未來,集團將發揮標準化產品的可復制力,“以點帶面”向全國擴張,深耕49個一二線核心城市,覆蓋全國80%的市場,實現規模化商業盈利,計劃5年內實現營收百億。
據獵云網查詢天眼查發現,2022年6月13日VIP陪練主要人員進行了變更,姚立嘉和葛佳麒退出,新增主要人員李艾和徐靜莉,小音咖對VIP陪練持股比例為100%。
對此,張偉直言不解,“為什么小音咖有錢收購卻沒錢支付我們薪資?”
基于近期情況,部分家長也對2021年12月小音咖“已經在上海銀行正式開設資金監管賬戶,主動保障客戶資金安全,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產生了質疑,有家長找到上海銀行進行核實,卻得知,所謂“資金監管合作”實際還只是“意向”,目前還未正式實行。
上海銀行工作人員也表示,小音咖是在2021年12月和上海銀行達成資金監管合作意向,并在今年年初討論推進在上海銀行開立監管專戶系統運行等具體的監管實施方案。但因疫情影響,相關的工作推遲了,目前尚未正式實行資金監管。后續如果正式實施資金監管,上海銀行會明確告知,并與相關機構、消費者簽訂資金監管的三方協議等相關的業務。
教培機構面臨“生存”考驗,家長更要理智消費
在中消協發布《2021年校外教育培訓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有關校外教育培訓的投訴案件共80528件,同比增長43.4%。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某音樂教育機構創始人James表示,因政策、疫情、經營不善等諸多因素,教培機構不同程度陷入經營困境。
“教育機構原本的模式就是通過預收款來補充現金流,保障企業正常經營。直到機構的學員數達到課消收入的盈虧平衡點,才算真正的盈利,再補充之前的預收款造成的債務。通常無疫情的情況下需要1-3年的時間,發展慢的機構可能需要5年。但是疫情的大環境下,不斷的停業,這個周期內預收款逐漸被消耗掉了,課消卻沒有,企業社保成本、基礎薪資支出照舊,退費增加,訂單減少,造成現金流暫停的問題。”
上海家長Lucy于去年9月支付的4萬元學費,截至目前共上了21節課 ,還有3萬多學費暫未使用,據其透露,目前已無人可聯系。
“當初選擇小音咖也是因為品牌影響力大、有國資背景且課時費劃算。但后面買課的學員比我支付的客單價還要低,至少降了30%。”Lucy認為,可能是小音咖后期資金鏈越來越緊張,為了拉新客,才會讓課單價越來越低。
據張偉透露,后期銷售想簽大單,就會給很大的折扣,所以倒掛就更明顯,還有學員剛繳費就遇上了封控,課都沒怎么上。
“我們如果自己授課,一般都是先上課后給錢,或者上一節課給一節課的費用,這樣家長相對來說付費更安全。但是小音咖作為教育機構有其自身優勢,專業較好的藝術類老師通過各種渠道自主招生,有自己的招生和教學成本,譬如買琴租場地,而應屆畢業生又通常沒有經驗,會先去機構磨煉一下,這時候小音咖提供了生源、場地以及跟自己招生一樣的工資,就特別吸引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投資人表示,小音咖目前的現況更像是天災+人禍下雙重打擊的結果。
“我傾向于說小音咖收購VIP陪練,對于前者來說是給自己做背書,有實力可以收購一家準獨角獸企業;而對于后者來說,是其業務情況不佳的情況下,以合并的方式給自己一個較好的收場,畢竟現在教育賽道上很難融資。”
在他看來,雖然目前小音咖可以推出可實行的替代方案,但對于正常經營來說,付費轉化率以及正常的續費率都會有極大的影響。當下在融資現金流為零,經營現金流因為無法上課而受到較大影響,而房租、管理人員等支出這一塊也沒有明顯減少的情況下,小音咖的經營性凈現金流很難撐住。
截至發稿前,小音咖還暫未發布《紓困計劃》詳細方案,家長們表示,退款或者復課,他們希望能盡早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偉、王麗、Lucy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