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賭徒蔡文勝
一
千禧年開年,位于中環的港交所里,通夜燈火,滿屏飄紅,買入成交聲不絕于耳。
“紅衫仔”穿著醒目的紅色背心,上面印有自己的經紀號碼。他們口中小聲默念著數字,目不斜視,疾步快走,甚至跑了起來,仍然忙不完手頭的交易訂單。
十個足球場那么大的交易大廳里,擠滿了拿出全身家當買“電訊盈科”的香港人,瘋搶這只代碼為1186的神股——不到一年時間,從一毛錢的股價,一路漲到了二十幾塊,不帶喘的,沒停下來過。
整個香港為之騷動。碰面不說“你食咗飯未啊?”,而問“你買盈科咗冇?”
無論精英政要還是買菜大媽,幾乎人人持有盈科。誰不買就是傻子,誰不買就虧大了。盡管當時很多人都沒弄清楚,香港首富之子李澤楷的這個盈科,究竟是做什么的。但對他們來說,這些都無關緊要。
要緊的是,那個時候,誰也沒有見過,比這個賺錢更容易的東西了。
首個交易日,盈科股價翻了15倍。披著超前的互聯網概念,背靠政府“數碼港”一紙規劃,盈科借“得信佳”的殼,在股市上高歌猛進,短短幾日,市值從百億躍升到兩千億,甚至躋身香港TOP10。
全香港都在熱血沸騰。
二
而此時,與香港人一起無眠的,還有剛滿30歲的蔡文勝。盡管平復了心情,但蔡文勝仍然可以感覺到血液不斷涌到顱頂。激烈的暈眩,讓他一度懷疑這一切的真實性。他在香港島內,找了個僻靜地,給前腳剛到了澳洲的妻子打了個電話。
“你們回來吧,我不去澳洲了。我30萬能變成100多萬,明年一定能變成1000萬。”
蔡文勝剛剛把手頭的盈科股票,在股價20港幣左右的時候,全部賣了,賺了100多萬人民幣。其間不過短短4個月。十多年之后,他還記得買入的日子——1999年9月26日這一天,盈科股價還在5.8港幣的時候。
對于他人生中買的第一支股票,開局大利。蔡文勝事后評價“非常幸運”。因為,就在他拋手不久,盈科股價達到了28元的輝煌至高點,就開始了讓全香港心驚肉跳的直線下跌,跟跳樓似的,一直跌到出廠價,只剩幾毛錢。
上市近18天,靠著畫出來的餅,近乎空殼的盈科,空手套到了歷史達百年、每年凈收益達百億、估值千億的香港電訊,將其吞并。甚至曾一度創造了5800億港幣的市值,比肩其父李嘉誠的長江實業。
一夜之間,成了空氣。
這些在一年時間里,不斷刺激香港人貪欲的榮光,一瞬之間,殺人不見血。
負債累累,跳樓的,家破人亡的,應有盡有。
不可否認,蔡文勝拋得太是時候。他是個聰明人。陳偉星也這樣認為——“文勝是個直覺天才,我覺得他從來沒有完整的想明白很多事過,但他就是個直覺天才。”
不是所有人都有他這樣的直覺和好運,入場得剛剛好,撤得剛剛好。而我們再回看,則不得不說,藝高人膽大。這1999年用來購買股票的30萬元,是蔡文勝在菲律賓5年里,賺了一把,賠了一把后,想遠走澳洲,安身立命、從頭來過的全身家當。還有5萬,已經匯給了身在異國的妻兒。
壓上了全部身家,生死一搏。贏的人,成了一段投資佳話。輸的人,便是那紅了眼的賭徒。
倘若蔡文勝再把那股票多揣上幾個月?則又是怎樣的一番光景?不可說不可說。勝者可為王,敗者自成寇。
三
而在2018年,又是一個開春。位于微信的區塊鏈群。蔡文勝、陳偉星、薛蠻子等大佬坐鎮,三點鐘不眠,滿屏“顛覆”“未來”,一反悶聲發大財這個規律。
談笑有大佬,往來無白丁。不過,核心論點論據,最后都全部打包,不經意地透露給票圈尋常百姓。
這些有頭有臉的人,齊聚微信群,就如同湊在一張茶桌之上。三點不眠,深夜品茗。
他們不眠,整個中國,炒幣之人,買幣之主以及觀望之人,如何好夢?從六十歲跳廣場舞的大媽到二十八歲籌首付還房貸的工作人士,哪里敢睡?
怕是一入睡,就錯過了財富自由的機會。
夜夜激情陳詞,三點慷慨分享。2018年,一個打了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春節。而年一過完,這群振臂疾呼的上級階層精英,毫無倦意,斗志昂揚,造幣發幣,全忙活起來了。
掩蓋在這場三點鐘無眠“區塊鏈分享茶會”下的,更像一張擺滿籌碼的賭桌。
四
年后,蔡文勝投資的OKex虛擬貨幣交易所,上線了名為美蜜幣的代幣。總共發行70億個,35億個用來流通。盡管這枚幣,走的是無問西東的路線,開發團隊不詳,投資人不詳,創始人不詳。
但美蜜幣和美圖、蔡文勝,這其中無法一刀切的千絲萬縷的關系,仍然讓美蜜幣非常像美圖親生幣。
2月23日,BEC(美蜜幣)一上市,便從0.09美元的開盤價,坐著火箭扶搖直上,直沖80美元。緊接著又俯沖下跌,跌到4美元,才穩定下來。僅一天時間,漲幅高達4000%。
按照4美元的價格來算,同樣是披著區塊鏈的最超前的概念,背靠美系產品,近乎赤手空拳的美蜜幣,在發幣當日市值高達280億,相當于4個美圖。
而截至發稿,美蜜幣的價格,已經由最高點80美元,跌倒0.56美元。
一個合約。一串概念。大佬加持。一炮而紅。一飛沖天,一落千丈。
千禧年的香港故事,講了一年。2018的美鏈傳奇,夢幻了5天。蔡文勝,都或多或少,身在其中。
不一樣的時間地點,不一樣的故事。一樣的鐮刀,一樣的韭菜。
盡管蔡文勝一口否認美圖和美蜜幣的關系。但是,毋庸置疑,區塊鏈是蔡文勝的2018年的最大賭注。
2018年1月5日,風聲四起——美圖要進軍區塊鏈。隨即股價大漲6%,達到11.72港元。
大漲之前的15天前,也就是17年12月20日、21日,蔡文勝以10元的價格買入650萬股。
僅僅“區塊鏈”三個字,讓蔡文勝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內,賬面上多了1000萬港元。
區塊鏈首賭告捷。
消息放出來,又過了半個月,美圖終于推出了自己的區塊鏈白皮書,玩得好一手,避重就輕。
全書就兩個意思,區塊鏈大法好,美圖大法好。誰來做這個區塊鏈?發不發幣?投資多少?誰投資?核心信息,不告訴你。
其中美圖還推出Bec錢包。這個第三方錢包,支持轉入和轉出數字資產,還能管理多類數字資產,例如ETH以及以太坊的代幣。
造好勢了,就等“和美圖旗下的海外產品Beauty Plus有宣傳合作”的美鏈BEC上線了,發幣了。好巧不巧地,還重名了。也不枉費春節三點不眠,美蜜幣不負眾望滿載而歸。
至于誰又靠這次的下注,一夜暴富了一把,不可知不可知。
五
賭,怕輸。也怕贏。賭贏了的人啊,往往是會被誅心的。
人一旦賺了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快錢,用很輕松很容易的方式賺了一大筆,是很容易廢掉的。看不上普通勞動所得,做什么都沒勁,嫌賺錢太慢,沒意思。
太輕而易舉吃到甜頭,心再也沒法忍受一般的漫長的財富積累,坐如針氈。
蔡文勝自己也說過,“因為賺到盈科的錢,讓我覺得做股票實在是太爽了,不用天天跟人家打交道,就看著電腦研究各種資料就能發財。”
當年嘗過百萬快錢滋味的蔡文勝,是永遠沒辦法再回去了。他的人生,開始了無法停下的豪賭。賭出了“域名大王”和“知名天使投資人”的光環。
拿著靠盈科賺來的百萬,蔡又買了一堆的互聯網股票。然而逃得掉香港的奪命“八號仔”,也躲不掉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蔡文勝幾乎把賺的錢全部吐回去了。
一夜清零的蔡文勝,被兩個新聞,激起了新的賭欲。一是,李嘉誠花300萬港幣加3%的期權,買了個名叫tom.com的域名。二是,一個域名,Business,賣了750萬美金。
“我就覺得這太神奇了,因為當時注冊一個域名只是220塊人民幣,我就覺得220塊就能賺到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這太符合我的胃口了,因為我就喜歡干那種一塊錢賺一百塊的事,一塊錢賺五塊的事實在太慢了。”
六
他看到了新的賺快錢的法子。繼續賭。以小博大。
不一樣的是,他仍然是那個直覺天才。除了好運氣,賭徒和賭徒之間的階級距離,就在于此。
“那時候,誰都想通過股票、域名這么簡單的方式來賺錢。”,蔡文勝相信這是很多人的夢想。
其實不然。還真不是誰都能看到這里面的機會的。當年互聯網剛起步,絕大多數人還蒙著。他已經出手了。腦子靈光,眼睛很尖,看得準。這就領先了一眾不假思索的賭徒。
找到了符合胃口的事情,當時蔡文勝狂注冊了一千多個域名,想著注冊完,就等著發財了。因為當時人家賣幾百萬、幾千萬,他想著,“我一個賣50萬就可以了”。
結果一千多個,基本沒有人來問價,偶爾有一兩個來問價,他都開50萬,然后就沒有消息了。“注冊的一千多個域名都是垃圾。”
他也反思過。剛入門,不會賭,得認。蔡文勝念的書少,英語不靈通,上網打字也慢。對電腦技術更是不在行。
自己不會,那就找會的人。
他時不時到貼吧上逛逛,但誰也沒有搭理他。畢竟,2000年的貼吧上,潛伏的幾乎都是第一代程序員。
蔡也不惱,就靠著一個寫字板,手寫輸入,每天發十幾個帖子,硬是讓別人記住了他的名字。不久之后,蔡文勝勾搭到了程序員張力,讓他來廈門工作。
張力一來,首先就給蔡文勝建了數據庫,把商標庫的名字全部扒了下來,從中篩選適合的域名。同時蔡文勝和張力盯上了那些被注冊但是沒有續費而掉下來的域名。
相當于撿漏。被注冊的域名說明有價值。但是,它又有個游戲規則,你沒續費,別人就能重新注冊這個域名。
不管是忘了也好,還是一時沒續上。你想要再拿回這個域名,可以,花錢買回來。
七
“當時很多人關注域名,全世界關注域名的應該有幾十萬人,在中國我估計大概有十萬,跟我一樣懷揣著夢想,希望天上能掉餡餅、能夠發財的最少有十萬人。那十萬人里面你怎么勝出呢?”
賭局之中,贏的總是少數。高階賭徒從來不是盲選,碰運氣。有了張力的技術加持,直覺敏銳的蔡文勝兜住了不少從天而降的好域名,成為“域名大王”。
例如聯想花了一億美金做出來的了門戶FM365,還重金請了謝霆鋒代言。卻在互聯網不景氣的時候決定放棄掉了。
十萬域名賭徒都在盯著這從天而降的餡餅。蔡文勝則是十萬中勝出的賭徒,唯一贏家。
當時大家都認為這個域名會在2003年10月21號過期,都要搶。所以10萬個人里面90%人就等著2003年10月21號這一天要搶注,但是他們做不到。
因為,前期有一百多個注冊商,不同的注冊商的域名,掉出來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的當天到期就會掉出來,有的一個月后才會刪除,有的兩個月,有的甚至最長一年都不掉出來。
FM365這個域名的規則差不多要70天才掉,所以應該是在12月1號才掉出來。憑著第一點,蔡文勝就淘汰了90%的競爭對手。
還有一萬個人知道是在12月1號掉。蔡文勝勝率只有萬分之一。那怎么辦呢?
正常的流程是你查到可以注冊,然后寫下你的名字,你的地址,你的郵箱,這個流程最快的時間要花10秒鐘左右。蔡文勝有經驗,把這個資料提前都填寫了,然后提交,這樣他可以一秒鐘就能提交一次,這肯定比慢慢的填寫的更快。
憑著第二點,蔡文勝又可以淘汰90%。
那還有一千個人也是這樣干的。這樣做,還不能保證蔡文勝是最好的。
后來蔡文勝想,自己公司在廈門,這個注冊總部是在美國,自己從廈門到福州,福州再到上海,上海再通過太平洋電纜再到美國總部,這個一定很慢。
所以蔡文勝就在上海租了一臺服務器。從上海發出這個指令,遠遠快得多。
憑著第三點,蔡文勝又淘汰了90%的人,只剩下100個人了。蔡文勝覺得還不夠,這一百個人你還不能說你是最好的。
后來蔡文勝發現填寫的這些資料大概要花50個字節。后來他注意到,這個信息事后其實是可修改的。
那為什么名字要寫蔡文勝?所以他名字就填寫一個1,地址也是1,郵箱是1@COM,這樣我他信息可能才5個字節。
5字節一定比人家50字節更快。憑著第四點,蔡文勝又擊倒90%的對手。
好了,就剩10個人的決斗了。有一天蔡文勝在提交的時候,信息提示他說,注冊不成功,因為DNS不對。就每個域名注冊都要配一個DNS服務器。
相信所有的人下一個動作就是填上正確的DNS再提交,當時蔡文勝就琢磨,想既然要驗證DNS,證明系統要有這樣一個環節。那是不是能夠不填DNS,系統就少掉一個驗證的環節。所以蔡文勝就把DNS刪除提交,竟然成功了。
這下,蔡文勝在自己有99.99%的勝算下,從十萬人中順利出線,拿下FM365。
蔡文勝說:“這里面的小細節至少不下于十個或幾十個,其實是有這樣一個關注細節的過程才會讓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我可以驕傲的講,在當時只要任何域名掉下來,我肯定是前三名能拿到的。”
他出售過上千個域名,經手了奇藝網qiyi.com,土豆網tudou.com,創新工場Chuangxin.com、完美時空Wanmei.com、暴風影音Baofeng.com、優化大師Youhua.com等知名域名。
八
蔡文勝敢賭會賭,善于取巧。從經濟層面評價的話上,他無疑是個成功的互聯網商人。不過,賭這個東西,迷上了,很難停下來的。輸了,想贏回來。贏了,想要的更多。
就像坐上了無法退場的過山車,靈魂是永遠都要懸在空中的。從低處往上走,又從高處俯沖而下。一夜暴富,一無所有,往往不過一剎之間。
蔡文勝也沒法下車了。第三次,蔡文勝壓在了天使投資人這一身份上。看準了,下注。
2005年開始,蔡文勝先后投了4399、美圖秀秀、暴風影音、58同城、創新工場。
收購暴風影音的時候時,百度、軟銀、IDG都在搶投這個項目。最后蔡文勝靠一場豪賭拿下了。他動作更快,更直接。
打個飛的,和創始人兼軟件工程師周勝軍碰了個面。談妥了,僅僅只是達成了口頭協議。然后不到半小時,1200萬人民幣已經到周勝軍賬戶上了。
這錢是蔡文勝當時的絕大部分的積蓄。
后來他投資熊俊的創新工場,也不過一頓飯的時間。24小時內,熊俊的銀行卡多了100萬。
不愧是好賭之人,擅賭之人。千百萬投資,回報達數億。
九
當然,賭贏的人,從來不是偶然。他們的成功,也無可厚非。
要有多強的敏銳和判斷,才能在千萬機會中,挑出那個潛力股。
要有多大的信心和勇氣,才能在很多東西沒有太大起色的時候,堅信它,把大把積蓄擲入其中。
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承受得住忽高忽低,一夜之間,風雨來兮,一無所有。
要有多強的心理素質,才能經得起那種永遠漂浮在空中的不安定和虛無恐懼。
賭贏的人,事實上,他們應得的。畢竟盈虧自負。
朱嘯虎,也算得上成功的賭徒,下注過滴滴、OFO等一票獨角獸,卻在區塊鏈虛擬貨幣前,縮回了手。
他說:“人以類聚!安心做好我們的“古典互聯網”投資,賺自己看的懂得錢,賺能每天晚上睡的香的錢,賺能心安理得告訴女兒爸爸靠什么賺錢的錢。”
而在今天,朱嘯虎再次發聲,“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至少還有eyeball,今天的區塊鏈除了炒幣外還有什么?”
的確這些2018年的所有狂熱和質疑,在千禧年的香港神股中,在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中,都曾轟轟烈烈過。
親歷那次互聯網泡沫的蔡文勝曾說,“這個股票(盈科電訊)從1999年開始啟動的時候只有一毛錢。當時它創造了香港的很多記錄,盈科數碼曾經收購0008號香港電訊,市值曾經達到2000億港幣。
當然這個股票也是香港人最心痛的股票,因為讓香港人幾乎都虧了錢,這個股票是非常有意思的。這也是香港人后來不愿意聽互聯網的故事,香港人不再信互聯網的創業,應該就是從這個股票受傷開始的。”
十余年后,坐莊、做空、買漲、期貨、杠桿,所有盈科神股、互聯網泡沫中玩過的,幣圈都輪番上演了一遍。歷史不過是一次一次的輪回。不得不承認,如此相似。
如今,怕的是,中國人后來不愿意聽區塊鏈的故事,中國人不再信區塊鏈創業。從這些幣受傷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