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星座和Path Robotics誰更好解決焊工短缺問題?后者已連融1.56億美元
在全球焊工人才緊缺、而焊接工藝則廣泛應用于現代化制造業當下,焊接自動化裝備的市場需求持續升溫。近日,AI智能焊接賽道的美國公司Path Robotics宣布完成1億美元Pre-C輪融資,由Tiger Global領投,老股東Silicon Valley Bank跟投。Path Robotics此輪融資不僅規模顯著,且僅距其完成5600萬美元B輪融資時隔不到兩個半月。
Path Robotics能夠受到資本追捧,主要在于其自主機器人焊接系統能夠解決美國熟練焊工長期短缺的問題。對于工業基礎成熟度較高的歐美制造業環境來講,Path Robotics這套自主焊接解決方案確實能夠解決多數焊接應用場景中所遇到的問題,但中國制造業環境需求相比美國來說更為復雜。例如對于造船、橋梁、航空、核工業等大型化、復雜化工程機械行業,普遍存在工件精度低、偏差大、焊接難度高的情況,這就導致焊接工人在工作過程中的各類參數是實時動態調整而非恒定不變,從而對機器人焊接的自適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相比Path Robotics的自主焊接解決方案,國內AI智能焊接軟件公司大熊星座的智能焊接系統(WOS),不僅能夠使焊接機器人“焊得到”、同時能夠“焊得好”。對應來看,在“焊得到”層面,二者均能夠通過視覺技術實現機器人自主編程,但在“焊得好”層面,大熊星座的WOS系統基于“知識圖譜+AI”的解決方案,可以使機器人實現焊前工藝參數自主選擇、焊接過程工藝參數自適應調整等多項功能,從而真正實現焊接流程從前段到后段的完全“無人化”。公開資料顯示,大熊星座已獲成為資本、銅川高邁基金總計近億元的天使輪及Pre-A輪融資。
以其在海工裝備制造領域的管焊機器人產品為例,大熊星座的WOS系統所包含的智能焊接輔助編程和智能焊接工藝決策兩大子系統,幫助機器人實現程序自動生成、工藝參數自主適配、焊接過程工藝參數自適應調節、焊后質量數據化追溯等功能,解決了多規格工件在結構、材料、裝配尺寸等方面的隨機變化帶來的柔性自動化焊接需求。
長期以來,因中外工業基礎差異導致的焊接工藝問題是目前通用進口焊接機器人在“本土化服務”方面所欠缺的重要一塊,尤其是在面向船舶海工、橋梁工程、航空航天、核電能源等重型裝備焊接方面,各類品牌的焊接機器人無法穩定提供焊接質量合格的產品。這為像大熊星座這樣專注于垂直行業智能焊接解決方案的創業公司打開了機遇窗口。
基于對焊接技術本身的深度理解,融合船舶海工、航空航天、核電等行業真實焊接場景的數據積累,大熊星座已搭建了全球唯一配備“知識圖譜+AI”的智能焊接系統,使得其在前述行業對應的高難度不銹鋼、有色金屬管段工件上首次實現了其從打底到填充蓋面的全流程自適應焊接。截至2020年底,大熊星座首款標準化產品(WOS)已獲得包含中遠重工、中國船舶等頭部客戶的新一輪訂單,公司接下來計劃實現船舶行業頭部客戶全覆蓋、并向航空、電力、軌道交通等行業進行橫向擴張,助力中國制造由“自動化生產”向“智能化生產”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