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路口的真格基金,交出“科技天使”答卷
在2019年的一次周例會上,方愛之有點生氣。
“為什么這周上會的全都是消費案子,拜托,難道沒有其他項目了嗎?”回憶起這次周會,方愛之(真格基金創始合伙人兼CEO)說道,“我們做早期投資,就是要找到水下的項目,所以我特別怕大家只看當下熱門的賽道,而錯過其他領域的項目。”
但這實屬對真格基金投資團隊的“苛責”。事實上,真格基金已經“悄悄”地投了一大批科技項目。
何謂“悄悄”?在完美日記、小紅書、內外、鐘薛高、官棧、觀夏、溪木源等一眾消費投資大案光環之下,真格基金已經命中了依圖科技、億航智能、地平線、云天勵飛、禾賽科技、晶泰科技、Momenta、燧原科技等科技明星項目。
何謂“大批”?據真格基金的投資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投資的近1000個案子里面,科技投資案例占比已經超過三分之一。
這是什么概念?嚴格意義上,真格基金已經很算得上是一家“科技天使”了。
就真格基金的投資策略而言,內部沒有嚴格的賽道之分,很多投資人并不局限于某一行業,“但是在今年年初的戰略會上,我們突然發現自己的定位其實很清晰,就是要做科技天使。我們在內部提醒自己,這不是轉型,而是基于過去的項目和未來的發展,就是如此。”方愛之說道。
投中國芯,做科技天使
作為AI芯片賽道的領頭羊,燧原科技近期發布了其第二代產品“邃思2.0”芯片,這也是其繼2019年發布“邃思1.0”的又一力作。燧原科技和真格基金之間的緣分則要更早一些,2018年真格基金就參與了其種子輪融資。
“我先在上海見了真格基金的投資人,緊接著又到北京見了王強(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方愛之,分別聊了半小時后,他們很快就做了決定,并給了一個我當時覺得是業界最友好的TS。”
但當投中網追問是否當場就簽署了TS造就佳話時,燧原科技創始人趙立東卻表示,自己有些猶豫。“真格當下就表示,TS可以簽,款也可以馬上打,只是我也聊了其他業界的投資人,需要商量投資額度。后來,我做投資的同學說,即便作為同學很想搶項目,但真格的TS確實站在了創業者一方,所以故事的后來大家都知道了,真格成了燧原科技當時的三家領投方之一。”
和趙立東的猶豫不同,真格基金對于這次投資很堅定,即使那是在2018年,國內投資機構還沒有大量下注芯片賽道,并且認為投芯片容易血本無歸。方愛之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當時就跟很多人提及,燧原科技非常有前景,這家公司值得一試。
“那時還沒有中美PK,也沒有中興和華為后續事情發生,我們做高端芯片的這條路充滿了起伏和挑戰,需要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有一定的情懷在,”趙立東感慨道,“這確實有點像談戀愛,需要共鳴,別自己往前沖的時候,投資人老在背后需要解釋和安慰,太分神了。在這條路上,真格一直陪我們到現在。”
造芯之路萬分艱難。在2018年之前,半導體行業并沒有被太多人注意,但隨著這個行業被一步步推向臺前,它引發的投資熱也逐漸蔓延開來。2018年之后,半導體行業走入更多投資機構的視線,而提前下注的真格基金,也加緊了在芯片行業的投資步伐。
這個“緊”體現在,遇到好項目,要爭。
“我們去年9月成立,其實10月初就拿到了融資,一方面確實這幾年半導體的投資相對熱,更重要的是沐曦成建制團隊近二十年端到端的高性能GPU設計量產經驗很快就得到了半導體專業投資機構的認可。”沐曦創始人兼CEO陳維良回憶道。
雖然沐曦的天使輪早已敲定投資方,但真格基金仍然和陳維良保持著積極的溝通。因為真格基金知道,沐曦團隊在過去近20多年里生產迭代過多款產品,團隊經驗老道、配置完整,市場上類似沐曦這樣的成建制的團隊并不多見。
隨后,在沐曦天使+輪的融資,真格基金成功搶占席位。在陳維良看來,半導體產業鏈條繁長,除了需要有經驗積累的創始團隊,也需要能沉下心來長期深耕。而這其中,真格基金確實從品牌加持、資源介紹、招人等各方面都幫忙不少。
在高熱度強競爭的半導體行業,除了靠硬功夫去“搶”前方的項目,有時也需要來自后方的“推”。芯耀輝創始團隊此前一直在新思科技,真格基金與其結緣,就是源于自家被投企業CEO的介紹,后續投資非常水到渠成。
對此,芯耀輝的創始人曾克強高興地表示,“真格本身定位就是天使投資,以前在新思科技的時候,我們的客戶和上下游公司就跟真格有過多次接觸,知道我們創業之后,對方專門找過來,如此誠懇,又懂產業,我們就一拍即合了。”
在曾克強眼里,投資人得懂產業規律、有技術嗅覺,還要能在關鍵的時候幫企業一把。“我能看出來他們不是看風口來湊熱鬧的,來自真格的投資于我們是如虎添翼,我們最終還是要踏踏實實做產品,把卡脖子的問題解決,有機會做出中國自己的標準并推向世界。”
真格基金投資副總裁姚方舟參與了沐曦和芯耀輝等芯片項目的投資,他向投中表示:“春江水暖鴨先知,真格一直在做的事是最先找到最優秀的人。如果這些優秀的人都共同看到了一些前瞻性的機會,那即使時間再早,也值得我們去‘下賭注’,跟他們一起探索。”
當下,真格基金已經在芯片賽道投了小20家企業,包括產業鏈上游的芯華章、芯行紀、芯耀輝和下游的地平線、燧原科技、沐曦集成電路、瀚博半導體、靈明光子、曦智科技、墨芯智能、馭光科技、隔空智能等等,形成了一個“真格芯片宇宙”。
看人就投不好科技?
一家天使基金在消費賽道的光芒,并不影響它在其他領域布局,即使這個賽道看上去似乎與消費背道而馳。
從2015年乃至更早,真格基金投資科技的節奏就一直穩定地在往前推進。
除了芯片投資之外,真格基金也在人工智能、企業服務、機器人&硬件、醫療健康等賽道重金投入,并押注中了思謀科技、愛筆智能、青藤云、黑湖智造、優艾智合、炬星科技、晶泰科技、森億智能、星亢原等潛力項目。
投資這些項目的背后,其實藏著真格基金數年都在思考并踐行的兩件事:一、如何在創業者需要幫助的時候,勇于出手、不拖時間;二、如何在項目快速發展的階段做好后盾、不添亂。
優艾智合機器人和真格基金的相識就在公司發展的關鍵階段,創始人張朝輝表示,“我們當時正處于轉型期和融資期,來參加真格星球的活動,促進了雙方的深入了解,活動結束后,我們和尹樂(真格基金董事總經理)在工博會現場遇到,聊完她直接帶我去過會,20分鐘后,全票通過,我們就簽了TS。”
為此,優艾智合還拒絕了其他機構的橄欖枝,因為在優艾智合看來,還是更加喜歡真格基金的風格,“我一直對機構的看法是,投資人要愿意陪你一起往前走,尊重你的選擇。支持但不添亂,其實是蠻重要的一件事情。”
投資之后,張朝輝切身感受到,真格基金尊重年輕創業者的態度,是自己見過的很多機構所不具備的。“他們愿意和你平等互尊,我感覺他們對我們的認可特別純粹,為什么?事實上,我們有很多方向的調整,但他們一直在背后說相信并贊同我們的判斷。”
“真誠地認可創業者,是因為真格更相信事在人為。”真格基金姚方舟表示,“盡管投資決策部分取決于機構對于公司價值的估算,但很多公司能真正做大,本質上源自于創始人對行業的看法和判斷。”
同為創業者,3D圖像傳感芯片“靈明光子”的CEO臧凱也感受到了真格基金的這份尊重。對臧凱來說,創業是一件艱難但正確的事,不論產品落地、打通商業模式、還是拿融資,都是如此。但和真格基金的融資過程卻十分順利,“整個融資過程,真格基金就真的憑借一頁紙的TS,非常精簡也非常清晰的思路,節約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臧凱回憶起當年自己“像愣頭青般”單憑學術上的研究就出來創業,因為行業比較新所以才有機會。當時沒有那么多人相信靈明光子,但真格基金敢于投資。于真格本身,這是幫助了初創企業一把,但于靈明光子,這就是一種實打實的支持和尊重。
從優艾智合和靈明光子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真格基金的投資都不是完全基于行業判斷,反而主要看人,所以這樣的投資不糾結好判斷,也很容易趕上行業爆發的前夜。
除了篤定投人,真格基金還有一樣底色,就是強調創新。即便是消費項目,也要有跟別人不一樣的創新點。方愛之總結道,做天使投資,就是要投第一筆錢,給到first check。當下,是創新和科技的季節,一旦發現相關的創新項目,就需要毫不猶豫,直接投進去。
自2015年加入真格以來,真格董事總經理尹樂一直在關注科技企服相關賽道,她告訴投中網,創新往往出現在真實存在的問題和真實的剛需中,遇到這樣的項目,真格基金就愿意支持。
“為了保持對變化和創新的敏感性,我們喜歡和行業里面的人保持緊密聯系,并幫助對方解決很多問題,借此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更多的人,這樣順藤摸瓜,總是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項目。但如果你平時不怎么聯系,沒有人會主動跑來告訴你。”尹樂說道。
正是通過這種方法,尹樂很早就接觸到了AutoX的創始人肖健雄,并發現了他在AI領域的實力,在其后續回國考察創業的時候,三顧茅廬,并提供很多幫助,最后成功地投到了這家自動駕駛領域的明星企業。
愛筆智能的林元慶也是如此快速拿下的,用尹樂的話來說,第一天看新聞,第二天約到,第三天簽約,“我們的真誠打動了對方,無條件地支持創業者,創業者才會給我們更多機會。”
出手準、案例多,讓真格基金有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上述受訪公司均提及,“來自于真格的認可有利于我們整體的對外推進。除此之外,各種各樣的分享活動也讓我們受益匪淺,真正切切地避免了很多公司發展路上的坑。”
當然,這些都被真格基金歸結為“該做的事”,在每位創業者的背后,真格基金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幫助企業下一輪融資的demoday,行業資源的對接,分享創業早期所要避開的坑,如何解決拿著錘子找釘子的場景問題等等。
“變與不變”,下一個十年的天使答卷
近一兩年科技投資熱度越來越熱,早期估值水漲船高。對此,方愛之表示并不焦慮,早期永遠是最便宜的,早期貴就意味著后期也貴,估值倍數翻倍是成比例的,所以堅持做自己的事情就好。
“我不怕貴,我只關心兩件事,第一能不能發現他們,第二能不能投進去。”方愛之表示,只要優秀的人出來創業,真格都會敢于投資,一旦決定要投資,就要越快越好。
這樣的底氣來自于真格基金如今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已經可以投1000萬美金的天使。戴雨森告訴投中網,真格基金在天使投資里面盤子算比較大的,就專等找到最好的人。
跟著創業者走,相信優秀的人的判斷,已經成為了真格基金一以貫之投資哲學。方愛之稱,“我們一般不選賽道,但我們投的賽道反而要比市場上早幾個月乃至幾年。”
對真格基金而言,最優秀的未來是被創業者創造出來的,投資人很難預見,勇于承認自己對很多事情不懂,才能找到最優秀的人一起同行,然后一起發現未來。
“我相信一個新的創業方向,一定是被少數非常有使命感且非常厲害的人先發現,然后被更多人發現,逐漸吸引到投資人的關注和加入,最終再變成一個大的賽道和共識。”戴雨森如此總結道。
什么樣的人才是最好的人?看人起家的真格基金,在10年間積累了足夠多的創業者樣本,在不斷的交學費和復盤后,總結出了一套方法論:1、老司機,也就是連續創業者;2、操盤手,在大公司帶過團隊,負責過重要業務發展;3、技術派,即掌握核心技術的人;4、小天才,很早就展現出了創業想法和熱情的優秀年輕人。
投最好的人,并做TA的第一筆錢。堅守這套投資策略的真格基金,在邁入10年的門檻時,投資動作變得更加行云流水。但是,在10年的門檻上,如何做到繼續復利10年,保持前進?對此,真格基金內部已經達成了共識——“科技天使”。
當下互聯網投資到達一個深水區,天使投資本質上就是在投科技的變化。畢竟從長邏輯看,只有新的技術變化,才能夠在10年的維度上持續盈利。當一個技術從早期很小的滲透率變成很大滲透率的時候,往往藏著巨大的機會,真格基金的新十年,就是要尋找這樣帶來巨大變化的科技。
“我們要做就做獨一無二的天使,服務好創業者,陪伴創業者,成為創業者最好的朋友。市面上不缺一家新的VC,但還缺唯一一家真格基金。”方愛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