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挖掘頂會ICDM 2021獎項出爐:華人包攬頭獎,張成奇獲杰出服務獎

近日,ICDM 2021公布了研究貢獻獎、杰出服務獎、10年最具影響力論文獎、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DEI獎等多項大獎。
其中,華人學者獲得包括杰出服務獎、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在內的眾多獎項!
IEEE ?ICDM(全稱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EEE 國際數據挖掘會議 )是世界數據挖掘研究頂級會議。該會議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展示原創研究成果以及交流傳播創新和實踐發展經驗的國際論壇。會議涵蓋了數據挖掘的所有方面,包括算法、軟件、系統和應用程序等。
ICDM吸引了眾多來自大數據、深度學習、模式識別、統計和機器學習、數據庫、數據倉庫、數據可視化、基于知識的系統和高性能計算等廣泛的數據挖掘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應用開發人員和從業人員。該會議旨在通過推廣新的、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以及對具有挑戰性的數據挖掘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來推動數據挖掘領域的最先進技術。
ICDM每年舉辦一次,本屆大會是第二十一屆。本次會議總計收錄了190余篇論文,其中包涵98篇長文,并且開設了21個主題研討會(Workshop)。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ICDM 2021 將于12月7日-10日在新西蘭以虛擬會議形式召開。
獲獎者: 張成奇(悉尼科技大學,澳大利亞)
張成奇為悉尼科技大學(UTS)協理副主席(研究關系中國)、特聘教授。他曾是UTS數據科學執行董事、昆士蘭大學(UQ)名譽教授、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兼職教授。此外,他還是澳大利亞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全國委員會主席、IEEE計算機學會智能信息學技術委員會(TCII)主席。?
張教授于1982年獲復旦大學學士學位,1985年獲吉林大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昆士蘭大學博士學位,隨后于2002年獲迪肯大學理學博士(DSc - Higher Doctorate)學位,均為計算機科學專業。
1990年1月,張教授在新英格蘭大學(UNE)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擔任講師,相繼被提升為高級講師、副教授。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他在迪肯大學擔任副教授,然后于2001年12月轉到悉尼科技大學,此后他一直擔任研究教授。
2008年,他成為了UTS量子計算與智能系統優先研究中心(QCIS)創始主任。在張教授的領導下,QCIS從ARC和工業界吸引了超過169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并吸引了10個ARC未來獎學金和5個ARC DECRAs獎項。QCIS幫助UTS計算機科學系躋身QS2018年排名前100位的大學,根據上海交通大學2017年的學術排名,其全球排名第48位。QCIS已經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建立了五個聯合研究中心。QCIS在2017年分拆為兩個新的研究中心,即量子軟件與信息中心(CQSI)和人工智能中心(CAI)。
個人主頁:https://profiles.uts.edu.au/chengqi.zhang
獲獎者 :Eamonn Keogh
Eamonn Keogh是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特聘教授。
個人主頁:http://www.cs.ucr.edu/~eamonn
獲獎論文 :“IRIE: Scalable and Robust Influence Maximization in Social Networks”
作者團隊:Kyomin Jung、Wooram Heo、Wei Chen
Kyomin Jung是首爾國立大學(SNU)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教授、南威爾士大學數學科學系的兼職教授。目前,他擔任歐洲經委會學生事務部副主席。
Kyomin Jung2003年獲得首爾大學數學系學士學位,200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博士學位,是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LIDS(信息和決策系統實驗室)的成員。2009 年 6 月至 2013 年 6 月,他擔任KAIST 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并在電氣工程系和數學系 KAIST 擔任聯合職位。
個人主頁:http://milab.snu.ac.kr/kjung
陳衛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科學研究所兼職教授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兼職研究員、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IEEE) 的會士。
陳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社會和信息網絡、在線學習、算法博弈論、互聯網經濟學、分布式計算和容錯。他的研究工作旨在通過數學和算法工具將現實世界的應用和現象與理論基礎聯系起來。
此外,他還曾在KDD、WSDM、WWW、SDM、SIGMOD、ICDE、NIPS、ICML、IJCAI、AAAI等頂級數據挖掘、數據庫、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會議擔任PC主席、軌道主席、PC成員, ASONAM等。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與理論計算機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個人主頁:https://www.microsoft.com/en-us/research/people/weic/
獲獎論文 :“A Statistically-Guided Deep Network Transformation and Moderation Framework for Data with Spatial Heterogeneity”
作者團隊:Yiqun Xie、Erhu He、Xiaowei Jia、Han Bao、Xun Zhou、Rahul Ghosh 和 Praveen Ravirathinam
Yiqun Xie是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地理空間信息科學助理教授助理教授。他于2020年在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導師為Shashi Shekhar博士。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空間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又稱GeoAI)。一個尺寸的人工智能并不適合所有人。空間數據和應用所帶來的獨特挑戰(如虛擬模式的高成本、空間相互依賴性、空間異質性、有限的訓練數據/特征),限制了傳統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謝博士的工作是研究新的技術和理論見解,以彌補智能城市、交通、農業、地球觀測等應用方面的這些差距。
他曾獲SSTD'19的最佳論文獎和ACM SIGSPATIAL'19的最佳視覺論文獎、2017年地理信息科學大學聯盟的研討會最佳海報獎。
他還是ACM SIGKDD、ACM SIGSPATIAL、AAAI、IJCAI和SDM等會議的技術程序委員會成員;ACM SIGSPATIAL 2021的SpatialAPI研討會的聯合主席,以及IEEE ICDM 2018的空間和時空數據挖掘(SSTDM)研討會的會議主席;技術期刊(如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ACM Transactions on Data Science)的審稿人和跨學科期刊(如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IJGIS)的評審員。
個人主頁:https://geog.umd.edu/facultyprofile/xie/yiqun
獲獎論文 :“TRIO:Task-agnostic dataset representation optimized for automatic algorithm selection”
作者團隊:Noy Cohen-Shapira 、Lior Rokach
Noy Cohen-Shapira是本古里安大學自動化機器學習領域的博士生,師從Lior Rokach教授。她擁有本古里安大學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分析專業碩士學位和信息系統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獲獎論文 :“FRAUDRE: Fraud Detection Dual-Resistant to Graph Inconsistency and Imbalance”
作者團隊:Ge Zhang、Jia Wu、Jian Yang、Amin Beheshti、Shan Xue、Chuan Zhou 和 Michael Sheng
Ge Zhang是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一年級博士生,導師是Jia Wu和Jian Yang教授,于2019年在天津大學完成了碩士學位。
她的研究方向圍繞圖結構數據展開,包括圖神經網絡,圖異常檢測,圖分類,社交網絡分析以及腦網絡分析等。她曾在數據挖掘與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發表數篇頂會頂刊論文,包括IEEE ICDM,IEEE TKDE,ACM TOIS,以及IJCAI等。
Michael Sheng是麥考瑞大學全職教授兼計算機學院院長。在此之前,他在阿德萊德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工作了 10 年,擔任過高級領導職務,如代理校長和副校長。Michael 擁有新南威爾士大學 (UNSW) 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并在 CSIRO ICT 中心作為研究科學家完成了博士后。1999年至2001年,他還在新南威爾士大學擔任訪問研究員。在此之前,他在行業中擔任了 6 年的高級軟件工程師。?
Michael Sheng 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物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網絡科學、面向服務的計算、普適計算和傳感器網絡。
他被 Microsoft Academic 評為服務計算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作者之一(全球排名第 7 位)。他是 AMiner 物聯網最具影響力學者獎(2019 年)、ARC 未來獎學金(2014 年)、克里斯·華萊士杰出研究貢獻獎(2012 年)和微軟研究獎學金(2003 年)的獲得者。
個人主頁:https://researchers.mq.edu.au/en/persons/michael-sheng
獲獎論文 :“AS-GCN: Adaptive Semantic Architecture of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Text-Rich Networks”
作者團隊:Zhizhi Yu、Di Jin、Ziyang Liu、Dongxiao He、Xiao Wang、Hanghang Tong、Jiawei Han
于智郅是天津大學博士生,主要研究圖神經網絡。
她的導師金弟是天津大學智算學部副教授,主要研究圖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
韓家煒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系教授,IEEE和ACM院士,美國信息網絡學術研究中心主任。曾擔任KDD、SDM和ICDM等國際知名會議的程序委員會主席,創辦了ACM TKDD學報并任主編。在數據挖掘、數據庫和信息網絡領域發表論文600余篇。
韓教授曾獲2004 ACM SIGKDD創新獎、2005 IEEE計算機分會技術成就獎、2009 IEEE計算機分會WAllace McDowell Award和2011 Daniel C. Drucker Eminent Faculty Award at UIUC等獎項。
獲獎者1 :Smilla Hinterreiter (Germany)
Smilla Hinterreiter是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Factory Operation和Automation IFF的研究助理。她對未來的技術以及對未來的生活方式充滿興趣,對未來的技術和人類的思想非常著迷。
獲獎者2 :Duoyi Zhang (Australia)
Duoyi Zhang是墨爾本大學的計算機與信息系統系碩士。
獲獎者3 :Yue(Joy) Wang (Australia)
Yue(Joy) Wang是昆士蘭科技大學(QUT)的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包括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
雷峰網 (公眾號:雷峰網) 雷峰網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