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京東隔空對壘,從即時零售競速到重燃外賣市場
4月15日,美團醞釀已久的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正式獨立發布,并在美團APP增加“閃購”一級入口。這意味著閃購獲得了平臺進一步的流量傾斜。
在當天美團閃購的視頻中,閃購被定義為“下一代購物方式”,其中提及網購為“你的東東再等等”,被認為暗指京東。隨后,京東也在當天宣布,其外賣訂單量突破500萬單,在官方微信公號提及“GMV比‘幽靈外賣’1000萬單還大”。雙方的官方發言充滿了硝煙味。
此前4月12日,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在社交平臺“點評”京東外賣,引發行業高度關注。王莆中在社交平臺發言提及,京東不是第一家想做外賣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阿里、滴滴、字節此前都做過國內外賣,滴滴目前還在海外繼續做外賣。“‘30分鐘送萬物’的新體驗,一定會滿足更多用戶的需要,把那些大而無當的倉配體系掃進歷史垃圾堆?!?/p>
稍早一些,京東CEO許冉接受晚點LatePost 采訪時表示,百億補貼上線后,京東外賣餐飲單量增長迅速,提前預告了日單量將突破500萬單的消息。
比起雙方的輿論層面的互嗆,雷峰網會更加關注雙方業務方向的變動。
回到業務層面。此前,美團閃購在行業內已經為人熟知,但是在美團App一直沒有這個業務統一的入口,不過非餐飲品類的超市便利、百貨等其實都屬于閃購業務。然而消費者層面,對美團閃購并不像對美團外賣、小象超市一樣那么熟知。單獨發布美團閃購品牌將在消費者層面進一步明確,閃購作為餐飲業務之外的到家服務。
王莆中在其社交平臺提及,美團非餐飲品類訂單量已經突破1800萬單。美團曾在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公布過閃購的日均單量達1000萬單,峰值1600萬單。相關人士解釋,王莆中提及的1800萬單是美團閃購及其他非餐即時零售業務規模的整體體現。
閃購此前一直是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的一個增長點,根據雷峰網獲得的信息,2024年美團閃購的訂單增長超過25%,整體已經實現微盈利,不超在10億元。
一位投資人向雷峰網表示,以過往財報公布的數據估算,美團閃購2024年的整體GMV規模在2700億元左右。了解更多閃購方面的信息,添加作者微信 zymcfip 交流。
美團閃購代表的是幾家互聯網大廠喊了好幾年的戰略業務——即時零售。目前美團、京東、阿里都在密集布局這塊業務。由于覆蓋類目廣泛,美團閃購正在滲透數碼家電、美妝等大電商品類。
接近美團的人士指出,美團內部對獨立發布閃購品牌的規劃由來已久,2024年美團閃購取得超出預期的訂單規模和用戶粘性提升后,才決定加速這一升級動作。
即時零售也是京東的戰略業務,此前京東將即時零售業務升級為“京東秒送”品牌,而后更是高調入局外賣領域,直指美團腹地。
京東在4月11日上線了針對餐飲外賣的“百億補貼”。一位京東外賣商家吳清向雷峰網反饋,百億補貼上線后訂單量確實有比較大的增長,用券后“霸王茶姬一杯只要7塊,這羊毛誰不薅”。
吳清提及,一個在寫字樓區的門店,此前日單量只有十幾單,百億補貼生效后,在工作日增加到了上百單。不過其他門店在京東外賣的日單量普遍還是十幾單。 吳清告訴雷峰網,目前京東百億補貼都是平臺出錢,商家不參與補貼,傭金跟剛入駐時一樣,因此商家到手的利潤也不錯。
不過也有投資人向雷峰網 (公眾號:雷峰網) 分析,京東如此補貼,配送費也免去的話,每單都要虧錢。如果一單虧10元,按公布的日單500萬單來算,那么每天要虧5000萬元。
現在來看,京東外賣訂單量在百億補貼之后單量峰值一直在刷新,行業人稱,現在日單量變化很快,統計平均日單量也沒有意義。不過補貼能持續多久,雙方的競爭結局是什么,都是整個市場比較期待的。
本文作者應梅長期關注本地生活領域,跟蹤領域大事件和業務一線,歡迎感興趣的行業人士添加作者微信 zymcfip 交流。
注:文中出現的人名吳清為化名。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