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6無碼難解一票難求,春運數據人算不如天算
文/藍鯨TMT 劉洋
2017年春運到來之際,各類網站競相發布春運大數據。而今年,由于鐵路放票時間定為提前30天,導致傳說中的最難搶票年的到來。盡管12306在今年取消了萬惡的驗證碼。可是刷票工具依然紅火。
春運大數據的發布,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其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就好像,數據顯示27號訂票難,那我一定會從26號就開始準備刷票。數據證明從北京到佳木斯的機票難以預定,我就選擇是否改變出行方式一樣。大數據作為拯救了數學學科的產業出現至今,對于企業或者個人的影響深遠。
而12306一則關于放票時間的規定,更是讓很多人的計劃重新開始劃歸。無論是這樣的指導,還是那樣的意見,對于身在異鄉的游客來說,在春運期間都格外敏感。
而此次即將到來的春運,其背后的大數據博弈,更帶有強烈的商業價值與主觀意向。而對于生活在充斥各種各樣數據的當今社會的我們而言,出行的決策權,到底在誰的手上。大數據又決定了誰?這個問題就顯得各位獨特與有趣。
春運出行實為剛需,造就數據博弈
春節是每個在外工作打拼的游子最重要的節日,而這也直接造就了春運成為剛需,而且根據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部門近日預測,2017年春運客流量仍將保持小幅增長,全國春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7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2.2%。其中鐵路發送旅客量將創歷史新高,達到3.56億人次,同比增長9.7%,較2002年激增近200%。
可以預見,今年春運勢必更為緊張與激烈。春運所囊括的流量之大,價值之高是其他時間段很難比擬的。這也導致了對于出行服務類產業來說,誰能夠搶占春運的高地,誰就贏下了春運這場“戰爭”而這也造就了春運大數據的產生。
很多人鼓吹隨著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用戶增長停滯,人口紅利殆盡,但是伴隨大數據的開發,可以發現,在出行層面上,精確到春運方面,人口功利仍然存在,用戶增長依舊迅猛,這個地方也曾被稱為互聯網第四級最有可能誕生的地方。
今年已經發布春運大數據的公司有360,去哪兒網。不約而同的雙方都聚焦到春運搶票難的問題,并且關注到出行人群的年輕化。90日趨成為主導人群,對于出行體驗要求的提升成為必然。
曾幾何時熬夜排隊買票、綠皮車擁擠不堪、動輒幾十個小時、上廁所怕座位被占,這樣的記憶仍是很多人對于春運的記憶,但是對于逐漸成為主流的90后等主力軍而言,這樣的記憶已經逐漸淡化,轉而成為網上搶票,刷票,春節旅游。越來越多的人選在在網上購票,參考數據,票價做出出行規劃。誰可以發布準確數據,提供可靠線路誰就可以獲得大量用戶和經濟效益。這讓大部分出行旅游產業的公司趨之若鶩。
大數據對民眾影響重大,對票務卻影響有限
數據的根本用途就是提供決策依據,減少不確定性。對未來、對未知領域,每個人、每個組織都會面臨不確定。然而,盡管有各種不確定,每個人、每個組織、在每天都會作出決策;事實也證明很多決策是明顯錯誤的
現有人類的決策,大多數是靠感覺,靠跟風,靠個人經驗,只有很少部分是客觀數據分析。海量數據,提供了一種更為可靠的決策依據。
想象一下,當有一款軟件可以提供給你準確,優質的數據,幫助你做出決策的時候,這款軟件的價值有多大,影響有多大。一款可以有效提供出行方式和合理的安排,那么這家平臺會有多少流量和多強的粘性,將帶來的巨額經濟消息更是不言而喻。
對于大部分春運參與者而言,決策失誤是不能被接受的,因為這可能直接導致其面臨無法正常回家的后果。那么準確有利,實時的數據就體現了價值。各家網站爭相發布數據的真正意義就在于,利用春運剛需,進行對普通用戶出行決策權的指導。
但是難以繞過的仍然是票務緊張的問題。互聯網公司不是票務部門,他們只是利用程序將購票環節簡化,提供出行路線,決定是否購買的權利在用戶,決定是否放票的問題,則在票務部門。
盡管說了那么多關于大數據的獨特之處,卻發現,互聯網公司能力有限,他們不能售票啊,他們可以分析自己手中的用戶來觀察購票情況,卻無法對票務緊張的問題,有任何幫助。畢竟,他們不是主管運力的單位。
這里我們就不得不提,國內一個神奇的網站,12306,任何火車票的購買都繞不開的一座大山。
12306為何讓用戶又愛又恨
大部分用戶,在春運中,最關注的運力仍是鐵路。這在過去,和未來很多年都很難轉變。那么問題來了,誰是網上訂票的官網呢?自然是那個響當當的網站,12306。
12306是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更是鐵路服務客戶的重要窗口。絕大部分用戶,在選擇購票的時候,都是直接登陸12306官網來進行的。并且所有關于訂票信息的公告也都出自于此。網友們對于12306的依賴是不言自明的。
但是,不少網民購票時都有這樣的經歷,買票時跳出一個九宮格或十二宮格選擇里面的內容,由于圖片花哨或是用手機操作,很難一次選擇正確,一旦選錯將會出現更復雜的圖形,這種驗證碼往往讓著急買票的人很“抓狂”。這也直接催生了360搶票王等一大批搶票軟件的出現。
據了解,2017年春運鐵路部門將對12306網站進行擴容改造,那些很難分清的驗證碼將大幅減少出現,近六成車票發售時旅客不再需要使用驗證碼,旅客購票體驗將大為改善。昨日記者親身體驗,任意選擇十趟列車購票,其中只有兩次跳出驗證碼框。
作為唯一官網購票渠道的12306,無論從任何渠道,都無法繞開。這讓用戶一邊被12306“折磨”的欲罷不能,一邊卻又不得不聽之任之。12306的墨守陳規讓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購票渠道上花盡心思,如今的12306似乎意識到這點,主動將驗證碼取消。但這也讓很多做驗證碼破解的公司著實難堪。12306的任何一個公告不僅在牽動旅客的心,更牽動這條產業鏈上的企業的心。
大數據指導出行,仍面臨哪些問題?
由上文可知,大數據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日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那么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大數據所帶來的便捷與準確將對效率有很高的提升,而這當中涉及的核心問題是這樣做到底是借了誰的東風,是分享誰的紅利,公民的出行決策權究竟在誰的手上。
在國內,真正具有大數據處理運算能力的公司并不多,而很多數據都上升到商業機密的層面。以出行類APP舉例,各類出行軟件只掌握自身的一部分數據,本來是多方的數據匯總才能拼湊出比較完整的網上信息圖譜,但是各家公司為了自身的商業利益,并沒有體現出數據合作的意愿。這也直接導致了信息不完整與流通不暢。
而且,大數據包含的隱私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大數據是基于用戶的采集而產生的,數據應該共融共通,還要開放市場。這個開放市場不僅僅是企業之間開放,企業對個人也要開放。為什么現在開放變得這么謹慎?因為開放有風險,一是安全問題,二是倫理問題。在收集用戶的各種消費習慣、瀏覽習慣甚至生活習慣的同時。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成了大數據時代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春運大數據的公布與衍生,雖然達到了惠民的效果,卻在不停影響著用戶的出行習慣與決策權。互聯網公司發展平臺經濟具有先天優勢,因為互聯網平臺最接近經濟學中的“雙邊市場理論”:在雙邊市場里,連接不同用戶群的產品或服務,就是平臺。互聯網具有放大效應,億級用戶量帶來巨大的能量和信息。利用用戶本身提供的數據,去影響數據今后的走向,是否應該上升為倫理問題?
對于春運的親身經歷者而言,順利回家或許就是最終目標。用大數據作為輔助的考量標準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顯然在被這個數據影響著。你出行的決策權,還在自己手上嗎?而真正的運力部門又有多少決策是出于數據的考量?就好像很多人在雙11結束后感嘆,自己上網購物的初衷是為了省錢一樣。未來大數據的走向會怎樣沒人知道。但是就目前來看,春運大數據的公布,將對春運參與者造成很強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