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機:當增強現實遇到兒童教育
文| 亮風臺
越來越多的80后躋身奶爸奶媽的行列,他們習慣消費3C產品,對新科技新事物接受能力強,因而在育兒觀上,他們會適當引導孩子們接觸腦、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對于一些優質的兒童應用接納程度也更高。
去年蘋果宣布iTunes應用下載量突破十億次,其中1億來自兒童和教育類應用,教育類中又有80%的目標對象是兒童。特別是蘋果發布iPad以后,大屏幕加上易交互的特點,給兒童類應用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相關應用更是層出不窮。增強現實技術也被創造性地運用到了兒童應用中,玩具巨頭樂高就把宣傳畫冊變成了數字體驗中心,炫目的3D效果讓人驚嘆不已。與把孩子局限在屏幕前的一般應用不同,AR帶來的是現實和虛擬的雙重體驗,一件普通的兒童玩具借助AR的神力,就會變得與眾不同。
AR教育:邊學邊玩的樂趣
教育無疑是兒童應用市場的一塊大蛋糕,幼兒好動好奇的特點要求兒童教育寓教于樂,滿足趣味和教育的雙重要求,將AR應用與實體教具結合,既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擴展了教具的互動性,讓孩子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學習。
AR技術允許對內容靈活更新,可以有效提高用戶粘性,同時技術又有很高的門檻,將一部分內容賦予AR實現,降低了教具被山寨的風險。配合實體教具的使用方式,也使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孩子沉迷于電子產品。
1. 不可思議的AR地圖
加拿大一家公司聯合Layar公司,利用增強現實技術,推出了面向兒童的可交互世界地圖。這幅地圖含有80多個可識別的對象,孩子們通過掃描獲得音頻和視頻,從而認識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地標和有各地特色的動物。同時它將每月更新內容,以持續激發孩子對世界的好奇。
這款產品巧妙地拿掛在孩子房間里的地圖做文章,具備了互動、教育、個性的兒童用品要求。它將直觀的地理位置和該地的特色風土人情融合在一起,通過增強現實讓孩子足不出戶了解世界。同時,這幅色彩鮮艷的地圖還起到了修飾房間的作用。
2. 會說話的字母玩偶
淘米動漫出品的《摩爾字母樂園》是國內第一款增強現實玩具,與上文的地圖一樣,也是走實物和應用相結合的路線,但《摩爾字母樂園》的AR內容更豐富。這款產品是針對幼兒的英語早教玩具,26個玩偶代表26個英語字母,結合配套的應用,使孩子們既能學習26個字母的讀音和玩偶對應的單詞,還能進行拼字游戲,在寓教于樂中加深學習印象。同時,小動物和字母的形態可以折疊變換,整套玩具處處具備可玩性又緊密圍繞英語學習。
《摩爾字母樂園》脫胎于淘米動漫的熱門動畫《摩爾字母莊園》,動漫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這套實體玩具的誕生可謂得天獨厚,想必會受到市場的追捧。得益于增強現實的靈活性,據稱后期還會根據市場反饋增加更多有趣的玩法。
AR閱讀:探索世界的一把鑰匙
在爸爸媽媽懷里聽故事也許算是最傳統的早教方式。隨著技術和設備的發展,閱讀工具也越來越智能化,點讀機、電子書相繼問世,但傳統的紙質書能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仍是不少家長的首選。
兒童讀物以圖片為主,輔以少量文字解說,豐富多彩的圖像能激起閱讀興趣,但識字能力的欠缺會阻礙孩子獲取有效信息。將AR運用到兒童閱讀領域,可以很好地解決版面局限問題,只需掃一掃,書本上的圖片就會自己說話。
1. 好讀好玩的《哈哈畫報》
《哈哈畫報》是國內銷量領先的兒童科普讀物,本身裝幀采用了“多功能讀物”設計,如今又推出了一款專門的AR閱讀器“哈哈探寶器”配合閱讀,使畫報的可讀可玩性更強。
《哈哈畫報》采用“探寶”的形式,把可識別的物料埋藏在畫報里,孩子們拿著“哈哈探寶器”找到特定的識別LOGO,就能看視頻、玩游戲,獲得書本里看不到的意外驚喜。
據悉,自從推出“哈哈探寶器”以來,《哈哈畫報》的銷量有明顯提升,孩子們對尋找寶藏的形式感到新奇有趣。這樣的形式還吸引了廣告主的注意,風靡全球的社交游戲“星佳城市”就曾經是《哈哈畫報》中的一個寶藏。
2. 和爸爸一起讀《東京新聞》
成年人可以看電視、聽廣播還能讀報,那孩子們從哪里獲得消息呢?《東京新聞》專門為孩子設計了一款讀報應用,使“小孩新聞”成為現實。
在《東京新聞》上,有一些新聞板塊配上了特殊的標記,這背后是專門為孩子設計的網絡新聞。掃描一下,是詞匯更適合孩子閱讀的新聞,配上可愛的卡通形象和專人朗讀,內容包括藝術、經濟、政治、航天等,孩子們也能輕而易舉地和外面的世界無縫接軌。
這是一份把閱讀人群對準家庭的報紙,對于究竟擴充孩子多少信息量還不可知,但在鼓勵兒童探索、拉近親子距離上,它無疑是成功的。數據顯示,推出這款AR應用以來,月下載量增速為2100%,同時也吸引了一批兒童食品廣告客戶,以AR的形式投放廣告,真是一舉多得。
AR娛樂:更精彩的虛擬體驗
“快樂成長”是現在普遍接受的育兒觀,AR技術在為孩子提供娛樂上也有獨到的能力。AR技術結合3D模型,可以使傳統的兒童娛樂游戲推陳出新,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使孩子們體驗到科技的魅力。
1. colAR Mix:3D填色游戲
colAR Mix是一個把傳統填色游戲和前沿AR技術結合的兒童娛樂應用,它的操作非常簡單:為空白的圖案填色,然后用colAR Mix掃描后,就能得到這個圖案的3D立體彩色效果。小朋友們都喜歡涂涂畫畫,填色游戲是比較適合低齡孩子的畫圖游戲,相比以往涂完作罷的方式,colAR Mix創造性地孩子們的畫作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臺:360°可旋轉的3D動畫,配上美妙的音樂,好像完成了一幅藝術品。
這款游戲上市后,曾有老師把它當成家庭作業布置,學生反問:“如果今天都完成了,明天可以多要一點兒嗎?”臺灣一些小學的老師,也將這款應用當作研究對象,思考如何運用到課堂教學上。如果學校里的美術課也能這么有趣,也許會成就更多的藝術家。
2. 做孩子喜歡的廣告
樂高在兒童玩具的創新上一向敢于嘗試,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它早就把眼光拋向了增強現實的新手段。樂高和Daqri合作推出了宣傳冊專屬AR應用,只需掃描帶有“LEGO Connect”標志的圖片,就會出現玩具動態3D模型、宣傳視頻,還能直接跳轉購買。
樂高的這款應用,重金打造的3D效果確實讓人驚艷,如此逼真有趣的形象,外加簡便的購買方法,口袋里的錢包怕是捂不住了。
迪士尼的動畫有口皆碑,它和眾多品牌的合作不僅賺得盆滿缽滿還深受大眾歡迎,利用AR技術與邦迪創可貼的營銷活動就是例子。
迪士尼這次派出的是布偶家族的成員——豬小姐皮吉、青蛙科米和冒失鬼Gonzo,它們出現在邦迪創可貼上,打開應用掃描它,就能看到三個成員在舞臺上蹦蹦跳跳,同時還支持用戶與AR技術處理后的木偶形象合照。
受歡迎的布偶配上逼真的效果,迅速俘獲了孩子們的心,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病毒式傳播,而創可貼緩解疼痛和AR布偶獲得快樂的搭配巧妙地詮釋了邦迪的產品,使品牌形象潤物無聲地深入人心。這款創可貼應用還獲得了具有“廣告界奧斯卡”之稱的“戛納廣告節金獅獎——最佳移動手機廣告獎”,其互動性和娛樂性明顯帶動了產品的銷量,可謂名利雙收。
雀巢也在AR上有過不少探索。旗下的巧克力品牌KitKcat曾在日本與歌手陽光直人合作進行營銷活動,讓心儀的偶像出現在包裝上唱情歌。后谷歌將Android 4.4版本命名為KitKat,雙方更不能放過這樣的大好機會。它們聯合推出了AR抽獎活動,掃描報紙上的KitKat LOGO,谷歌的小機器人在屏幕上憨態可掬地品嘗著巧克力,還有機會獲得最新的Nexus 7平板電腦。
這是美國首次快消品牌在紙媒上做AR營銷嘗試,超過30個城市參加活動,掃描次數近15萬次,15%的用戶反復掃描,效果可見一斑。
增強現實技術具備超越以往的互動性,運用到兒童應用市場中,既使孩子們領略虛擬世界的多元與精彩,又使實體的玩具和書本發揮應有的作用。上述案例都證實AR技術與兒童教育和娛樂有天然的契合點,無論在內容的充實上、教育手段的延展上,或者是產品的展示銷量上,都有益處。采用AR的形式,既能全面鍛煉孩子的視覺、聽覺與動手能力,又能滿足他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一舉兩得。
當然兒童教育需要多管齊下,科技手段只是其中之一。要想給孩子留下完美的童年記憶,和諧的親子關系才是關鍵,家長們不妨趁著春暖花開帶著小朋友們融入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