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組團”占坑社區,站長能否PK掉“團長”

【編者按】在解決“最后100米”的問題上,快遞出身的菜鳥希望依托自身貼近社區的網絡節點,實現快遞業務和 社區團購 的流量共享。
本文轉載自十億消費者,作者房煜;由億歐整理轉載,供行業內認識參考。
在今天這個時代,你的對手永遠來自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商超 零售 業請注意,這一次是來自物流領域的菜鳥。
今日(6月23日)舉行的2020全球 智慧物流 峰會上,菜鳥總裁萬霖宣布,菜鳥驛站將打造數字社區生活中心:通過團購、洗衣、回收等,帶來家門口可信任的便利服務。
需要劃重點的是“團購”一項,疫情期間,團購模式的火爆不用多說。這意味著,菜鳥驛站告別單一快遞,正式入局社區生活,希望面向社區商業、家庭消費豐富場景,拓展更大的商業空間。
按照菜鳥的規劃,菜鳥驛站社區團購本著“好貨不貴”的原則,與大潤發、歐尚等全國連鎖商超合作,打造家門口的百貨商超,團購商品包括海鮮水產、新鮮蔬菜、時令水果、肉禽蛋類、居家百貨等等,基本涵蓋了日常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這意味著,社區居民有超過兩萬種品類商品可選擇,包括生鮮蔬果、日用百貨等,消費者只需下單預訂,就可在家等著收快遞。目前,菜鳥驛站已在上海、南京、蘇州、成都等15個大中城市開放社區團購,正逐步向全國推廣。而在履約模式方面,菜鳥將采用T+1的模式,即消費者當日下單,成團后次日送達。
其實,在今天社區團購的賽道上,玩家已經足夠多。除了專攻社區團購模式的公司,各大商超企業大都開始了自己的社區團購業務。此時菜鳥推出社區團購業務,頗值得玩味。這對于快遞公司的電商業務、商超零售企業的社區團購業務和社區零售業態都可能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菜鳥團購:大潤發+快遞
為了理解這件事,首先要理解社區團購。大家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社區團購和B2C電商究竟有什么區別?
按照前社區團購頭部公司戰略負責人、喵庫存CEO邢云飛的解讀,社區團購“是最典型的就是貨找人形式,以團長為中心點撬動私域流量包,通過團長分發商品信息流,快速觸達用戶。”也就是說,B2C電商是人找貨。社區團購能夠流行開來,是因為它提升了效率,除了前述的流量效率,還有展示效率和供應鏈效率。
如果是從電商的角度切入,那么做生活電商對于中國的幾大快遞公司都不陌生,大家也都做過。但是快遞公司自己做電商的問題有二,第一是往往在品類上集中在爆款品類,無法穩定的覆蓋更多品類。第二則是作為一家物流公司,缺少足夠的資源和人才,沒有辦法專注的長期去做零售這件事。
而這次菜鳥做團購的打法來看,通過與阿里控股的高鑫零售(大潤發和歐尚)的合作,徹底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選品和供應鏈這兩個零售業最大的難題,交給中國最專業的零售商去解決,從品類覆蓋來看,目前覆蓋的品類不僅有高頻的生鮮產品,也包括中低頻的百貨商品,豐富度足夠多。而菜鳥的職責,則是專心做好服務。
據介紹,通過與大潤發等合作,保障供應鏈,菜鳥驛站團購從而在數字化下,依托社區小店帶來供應鏈變化,產生新的獲客、庫存、售后方式,盡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比如一款巧克力冰淇淋,菜鳥驛站團購價格為10.9元,比商超一般25.8元的售價便宜一半,成為團購的網紅產品。
其他創業型的社區團購品牌發展壯大以后,雖然可以解決品類的擴大和專業性問題,但是又會碰到兩個問題:第一是團長的穩定性,第二是服務的穩定性。
所謂團長的穩定性,我們換個更直接的說法,就是“以團長為核心”,不僅帶來了高度的靈活性和自由度,同時降低了成本,團長收發貨物的區域,相當于一個內置在社區里的“前置倉”,而且往往是沒有成本或者成本極低的。這不僅讓開店的零售商沒法比,也讓真正的前置倉企業羨慕。倉的成本雖然比開店低,終究不能是零。
正因為沒有店的形態,所以社區團購的流量和用戶是被團長“一手遮天”,一旦團長跳槽,流量和用戶也隨之轉移。所以,商超零售做社區團購時,一次性把兩個問題都解決了。
在商超零售企業的“團”里,首先團購是一個基于原有供應鏈、門店和服務體系的疊加業務,并不額外增加太多成本。而門店的存在,使得流量和用戶還是以門店為中心聚集,并不會因為某個員工的變動而輕易變動。
而菜鳥驛站的社區團購,其實也是以“站點”為核心,同時站長的存在相對穩定。這一點和商超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菜鳥驛站還希望在基礎的快遞服務之上,通過疊加社區服務,比如洗衣服務,來增加用戶的黏性。
菜鳥驛站升級版效果圖
和商超的社區團購相比,菜鳥驛站設計了流量的“雙保險”。 目前商超零售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到店來客數下降。社區團購包括送貨上門,可以增加購買頻次和客單價,但是商超零售企業本身的流量基礎,仍舊是基于消費者對于所陳列和售賣商品的需求,但是在菜鳥驛站,收發快遞可以看作是當今社區生活的一個高頻行為,顯然除了商品本身,菜鳥驛站也希望,快遞業務和社區團購也可以形成流量的共享。
以上幾個特點,可以看出,菜鳥驛站在推出社區團購業務之初,是仔細研究過市場上社區團購的玩法的。
高鑫零售CEO黃明端認為,與菜鳥驛站合作社區團購,是一個雙方都有優勢的合作:大潤發有品牌、供應鏈優勢,菜鳥驛站是離社區顧客最近的業態,能夠解決最后一里路的配送和流量問題。兩者的融合完全可以形成足夠覆蓋密度,完全覆蓋市場。
關鍵是,菜鳥驛站的運營者,有收入基礎、有場地基礎、有流量基礎,是現成的“團長”,團購業務對他們也是增量收入。據菜鳥介紹,南京的一位驛站站長早在2018年10月就開始加入了團購業務,如今,他的驛站團購月均銷售額8萬左右,站長的傭金收入就有8000多元。而這家驛站所能提供商品種類,可以達到幾千種。
社區零售新節點?
事實上,最近半年來,因為疫情的發展,社區 生活服務 和本地零售(阿里稱之為同城零售)獲得了空前的關注度。無論是以商品力為核心的商超零售企業,還是以物流配送能力為核心的本地生活服務企業,比如美團和達達集團、餓了么,都在針對這一領域的最新變化進行針對性的布局。包括達達集團上市,阿里提出同城零售等等,都是令業內矚目的大事。但是大家嘗試來嘗試去,有個核心問題幾乎所有人都在繞著走,沒有找到理想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最后100米的節點問題。
節點最初是個物流概念,但是如果從服務的角度看,那么零售業企業同樣需要明白自己的服務節點在哪里。零售業無非是用服務來提高用戶認知,增強用戶黏性。而社區生活服務或者說本地零售的崛起,就意味著人們為了獲取商品特別是服務的活動半徑越來越小,以前可能為了吃一段飯穿越半個北京城,現在不敢了。
換言之,你說是物流節點也好,零售服務節點也好,總之離用戶越近越好。 所以 新零售 企業前置倉企業努力把服務的時效縮短到60-30分鐘內。如果是在商圈寫字樓,便利店與客戶的距離可以只有幾十米。但是從現在大城市的生活居住情況來看,社區的最后100米還是個難題。
從用戶價值上說,社區的最后100米,肯定值得設置一個“網點”,且不說是物流服務還是零售服務。但是問題在于,第一是網點的容納能力有限。都說好的便利店能夠提供多種衍生服務,但是請注意,能夠在便利店鋪開的服務往往是標準化服務,真正的社區需要的非標準化服務還是很難。
第二則是成本問題,現在小區的場地也是寸土寸金,如果能夠收回成本是個問題。以前也有不少快社區遞網點同時做社區服務的做法,但效果一般。很重要的一點是,快遞帶來的流量轉化效果沒有想象中的好。
真正在社區扎下根的目前只有快遞柜,但是快遞柜的問題很多文章也探討過。目前快遞柜連消費者和快遞公司都沒有完全搞定,更別說做其他更多的事情了。特別是,快遞柜這種機器本位的做法,本身就不具備服務的拓展性。在社區做服務,人的素質和溫度還是非常重要的。
菜鳥驛站
從這一點看,菜鳥驛站做社區團購,確實是大大跨出了一步。何況,今天的菜鳥早已不是“菜鳥”,這個商業模式是在已有的上萬個菜鳥驛站網點基礎上,疊加的新業務。沒有資本壓力,沒有流量饑渴,這也意味著,菜鳥可能可以給這個項目以更多的耐心。
從這幾年新零售的發展看,履約方式的改變和效率的提升,是一大進化方向。而到家服務的普及,已經促生了全渠道零售、本地零售等多方面的想象空間。
與到家相比,其實到店自提過去的發展一直不是很順利,因為這一履約方式處于到家服務和到店消費的中間狀態。社區團購起初實現了“自提”,但是又虛化了“到店”這件事。而菜鳥驛站的嘗試,也許會給到店自提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也給社區零售賽道帶來更多啟發。
當然,由于阿里的因素,這也絕對是一個值得零售業重視的新對手。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