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張氏父子,退無可退
即便 2023 年凈利潤又悄然虧損了 42.77 億元,但這依然是蘇寧易購(ST 易購,002024.SZ)最近連續(xù)四個凈利潤虧損財年中,業(yè)績最 " 好 " 的一年。
相較于 2021 年,業(yè)績巨虧 441.79 億元,阿里系和江蘇、南京國資緊急入局,創(chuàng)始人張近東黯然離任董事長,至少在當下,蘇寧易購最艱難的日子似乎已經過去。何況 " 戴帽 "ST 已近兩年,虧損早已是慣常,所以 2024 年 4 月 19 日下午召開的 2023 年度業(yè)績說明會,比往年的 5 月提前了不少。
在這場業(yè)績說明會上,蘇寧易購自然先亮出了 2023 年扭虧的姿態(tài):" 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董事會的統(tǒng)一領導下 "," 努力克服企業(yè)流動性不足 "," 實現(xiàn)了快于行業(yè)的穩(wěn)健發(fā)展 ",實現(xiàn)銷售收入 626.27 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減虧 74.79%。
但在 2023 年財報中,審計方普華永道卻列出一些嚴峻的數(shù)據(jù):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蘇寧易購流動負債超出流動資產 430.14 億元,但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僅有 38.15 億元。債務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應付銀行貸款和利息(包括觸發(fā)提前還款條款的)191.38 億元,以及逾期未支付的應付款項 329.44 億元。
實際上,普華永道給出的是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存在可能導致對蘇寧易購持續(xù)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重大不確定性 ",但 " 本事項不影響已發(fā)表的審計意見 "。換言之,這是普華永道在審計后認可了財務數(shù)據(jù)公允的情況下,針對蘇寧易購未來經營,特別是債務的風險,進行了 " 免責聲明 "。
在 4 月 19 日的業(yè)績說明會上,有 投資 者問到解決債務問題的具體方案,蘇寧易購給出了一個比較籠統(tǒng)的回復:對于欠款的供應商,要 " 通過恢復合作、擴大合作產生的毛利來解決歷史的問題 ",當然市場慣用的 " 分期或者延期支付 "" 債轉股 " 也可以討論。
本質上,擺在蘇寧易購債權人面前的,只剩一個 " 以時間換空間 " 的妥協(xié)方案——公司還活著,債就還能慢慢還。特別是,隨著最近這個財年阿里系董事長黃明端的離場,創(chuàng)始人張近東的 " 復出 ",進退之間,未來似乎又點燃了幾分閃爍的燈光。
這要比絕望稍微強一點點。畢竟假設這一點希望的火苗破滅,蘇寧易購如果倒下,就要輪到 " 債主 ",也就是銀行和供應商們計提這數(shù)百億級的損失了。
進退,始終是張近東的核心問題
2024 年 1 月 2 日,新年假期后開工第一天,蘇寧易購一場名為 " 破立 · 進穩(wěn) " 的年度工作部署會上,久違的張近東出面了。對于之前退居上市公司 " 名譽董事長 " 的張近東而言,這次選擇了 " 進 ",不過要 " 穩(wěn) "。
2023 年 4 月,蘇寧易購進行了人事大調整。換屆后的董事會中,僅剩董事胡曉一人代表阿里系。取代阿里系人選黃明端的新任董事長,是 22 歲就加入蘇寧的總裁任俊,這時 46 歲。新出現(xiàn)在高管名單中的一眾 "80 后 " 事業(yè)部總裁,包括徐仲、柳賽、孫波、汪令軍、王葵、徐開闖、王振偉、徐海瀾、郝嘉、卞楊雨等等,都是蘇寧 "1200 工程 " 干部。
1200 工程源自蘇寧 2002 年啟動的,引進 1200 名應屆本科畢業(yè)生的計劃。后續(xù)多年,雖然這項計劃招聘人數(shù)遠超過首期 1200 人,但名稱一直沿用了下來。這些直接從校園中招聘的人才,從大學畢業(yè)起就一直在蘇寧工作,被認為是張近東的嫡系。
這也坐實了之前市場的判斷:隨著老部下們紛紛擔起重任,背后執(zhí)掌帥印的,只能是老板張近東。
在這場 " 破立 · 進穩(wěn) " 會議上,張近東進行了非常具體的工作部署:"2024 年要聚焦打造一批具有區(qū)域影響力的標桿旗艦店面 ",下沉市場 " 全年將新開超 3000 家門店 "," 深度鏈接并扎根各大流量平臺 "。
老將出馬扛起大旗,一眾忠誠的小將沖鋒陷陣,正是張近東 " 復出 " 的思路。他說:" 要讓更有沖勁、更有思路、敢于競爭的年輕干部擔大任、扛大旗。" 實際上,包括前面多位 1200 工程出身的事業(yè)部總裁,2023 年蘇寧易購有 32 名 "85 后 " 擔任了總經理及以上職務。
張近東是以蘇寧集團董事長的名義向蘇寧易購提出了這些要求。按照 2023 年報公布的股權結構,蘇寧電器集團和蘇寧控股集團兩大主體,合并對上市公司蘇寧易購的持股剛過 4%,張近東個人對上市公司的直接持股達到 17.62%。但張近東沒有使用蘇寧易購名譽董事長的職位公開前述會議信息。
畢竟,名譽董事長這個職位,對張近東而言并不是名譽。
截至 2023 年末,蘇寧易購股權及控制關系圖。來源:公司財報
到 2024 年 3 月,阿里系進一步淡出。原大股東淘寶中國,將其持有的全部蘇寧易購股份(19.99%)轉讓給杭州灝月。新任大股東杭州灝月也是阿里系 100% 持股的公司。這雖然是阿里系內部不同主體之間的轉讓,但無風不起浪。這樣的變動有阿里內部資源整合、財務優(yōu)化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至此蘇寧易購股東名單中不再有明晃晃的 " 淘寶中國 "。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阿里系在退,而重返戰(zhàn)場的張近東,在蘇寧易購層面能下的棋,也只有 " 退 "。
在 2023 年財報中," 退 " 的戰(zhàn)略被蘇寧易購表述為 " 聚焦核心 家電 3C 業(yè)務 "," 實現(xiàn)自身的恢復發(fā)展 "。在 4 月 19 日的業(yè)績說明會上,針對《棱鏡》作者提出的扭虧為盈時間表的問題,蘇寧易購方面給出的答復,更是兩次強調了 " 家電零售服務商的戰(zhàn)略定位 "。
財報披露的信息,更是仿佛回到了那個蘇寧在線下為王的年代:一二線城市重自營 " 開大店、開好店 "。三四線城市重心則放在 " 零售云加盟店 " 上——為加盟店提供云服務和工具,當然目標還是為了零售額。這可能是這家曾經叫做 " 云商 " 的企業(yè),現(xiàn)在與云最近的業(yè)務了。
財報不再公布線上銷售占比(2020 年這個數(shù)字是 70%),關于 互聯(lián)網 的表述更是寥寥幾許。可能是自有平臺流量確實已經有限,財報坦誠 " 易購主站(甚至沒有 APP)聚焦存量與忠誠會員 "。
張近東實際上退回到他熟悉,也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退回到了家電 3C 零售為核心業(yè)務的大本營。這是一切開始的地方,也是退無可退的最后的陣地。
2023 年蘇寧易購銷售規(guī)模排名前十名的門店(面積單位:平米)。來源:公司財報
日中則昃,激進擴張的后遺癥
一切在 2010 年代初就埋下了伏筆。彼時,老對手國美靈魂人物黃光裕身陷囹圄,為蘇寧和張近東讓出了寬廣的賽道。但好景不長,線上渠道迅速崛起,蘇寧又不得不直面京東、天貓、亞馬遜中國等對手的侵略性競爭。
張近東在當時選擇了 " 進 "。
上市公司幾易其名:從蘇寧電器到蘇寧云商,從蘇寧云商再到今天的蘇寧易購。線上線下的急速擴張,一場又一場的價格戰(zhàn),張近東要打造中國的 " 沃爾瑪 + 亞馬遜 "。第一個榜樣長期占據(jù)世界 500 強首位,第二個榜樣又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標桿,這讓市場充滿了想象空間。
2015 年 6 月,在 A 股大牛市的催化下,蘇寧易購(當時名為 " 蘇寧云商 ")的市值沖上 1683 億元。張近東本人則以 810 億元的財富身家,位列 2015 年胡潤百富榜第九位。
與影隨行的,是野心的膨脹。除了線上線下的不斷投入之外,一系列今天看來并不算成功的投資、并購也在持續(xù)積累債務和風險:從母嬰電商紅孩子,到團購網站滿座網;從視頻網站 PPTV,到電競賽道的龍珠直播;從入股智能 手機 努比亞,到收購天天快遞,賽道都選對了,但似乎都沒能在市場上產生太大的漣漪。
與恒大更是你來我往。2017 年 9 月,網上流傳出張近東和許家印喝 " 交杯酒 " 的照片。當年 11 月,蘇寧控股集團(非上市公司)200 億元戰(zhàn)略投資入股恒大。2018 年 6 月,蘇寧易購出資 98 億元與恒大共同設立恒寧 商業(yè) (深圳市恒寧商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占股 49%。
一切在 2019 年到達巔峰。年初,蘇寧易購以 27 億元價格悉數(shù)買下萬達百貨持有的 37 家百貨公司 100% 的股權。6 月,蘇寧 48 億收購家樂福中國 80% 股權。
擴張、再擴張,這是門店經營時代張近東就已經熟稔的戰(zhàn)略。擴張當然需要成本,實際上蘇寧易購扣非歸母凈利潤自 2014 年開始,就已經一直是負值。但這對于張近東而言不是什么問題,邏輯也很清晰:出售資產維持利潤和信用的穩(wěn)定,保證持續(xù)融資能力的前提下布局增量資產。
實際上,在大舉擴張的同時,隨著門店、PPTV、阿里巴巴股票、蘇寧金服等一眾資產的售出,通過 " 非經常損益的調節(jié) ",公司凈利潤直到 2020 年才開始出現(xiàn)虧損。
日中則昃。2020 年,就在家樂福 + 蘇寧易購剛剛布局完成,就在張近東的事業(yè)已經無限接近 " 沃爾瑪 + 亞馬遜 " 的時候,疫情大流行到來,不少之前的投資也開始大縮水,不得不開始計提損失。例如,在 2021 年的那場 441.79 億元巨虧中,蘇寧易購與恒大的聯(lián)營的恒寧商業(yè),賬面計提壞賬準備就有 209.9 億元,直接減去蘇寧易購股東的凈利潤 102.85 億元。
更關鍵的是流動性危機:業(yè)績承壓,募資不易,債務條款又重重跟進,資金鏈極端承壓。后來的事情外界已經非常熟悉,阿里系同江蘇、南京國帶資入股救場。為了 " 活下去 " 而進行的收縮,在阿里系董事長黃明端入場后就已經開始,直到張近東的回歸,又進行了更為干凈利落的了斷。
標志性的事件就是家樂福的大舉關停。從接手時的全國 200 多家門店,到 2023 年財報期末的僅剩四家運營和自有物業(yè)的出租。不過張近東沒有打算讓這部分資產完全歸零,在財報中,關于家樂福的未來用了一句話:" 家樂福中國主要通過自持的 12 家物業(yè)為基礎性門店實施再發(fā)展策略。"
實際上,按照當年蘇寧易購與家樂福中國母公司的協(xié)議,蘇寧須無條件購買家樂福中國剩余的 20% 股權,共計 12 億元。目前,蘇寧易購已經支付了 2.04 億元,剩余的約 10 億元,雖然已經進入法律仲裁流程,但似乎也沒有繼續(xù)支付的動力和行動。
何況,蘇寧易購,包括蘇寧集團和張近東家族,在現(xiàn)在的情況下,再拿出這 10 億元一定是慎之又慎的。
少東家張康陽,國際米蘭主席的位子還能坐多久
在最為如日中天的 2016 年,也正值中國資產全球并購的大潮,張近東主導的蘇寧系也曾有幾次大手筆的出手。最為知名的,應屬 2016 年蘇寧集團以 2.73 億歐元價格,拿下國際足球百年豪門意大利國際米蘭俱樂部近七成股權。
在南京舉辦的收購國際米蘭的簽約儀式上,張近東與國際米蘭時任主席埃里克 · 托希爾也喝了交杯酒。但更重要的是,張近東之子,1991 年出生的張康陽被推到了前臺。隨后,蘇寧集團委派張康陽等五人加入國際米蘭的九人董事會。
2018 年 10 月,27 歲的張康陽并不意外地當選國際米蘭俱樂部主席。這成為張康陽最為重要,更是無限風光的頭銜。而頻頻出現(xiàn)了體育新聞頭條上的張主席,時刻也在提醒著中國眾多國際米蘭的球迷——愛一家俱樂部的最高境界,就是讓爸爸買下來。
雖然在這位 90 后老板的帶領下,國際米蘭近年來多次在意大利奪冠。但隨著蘇寧易購,乃至整個蘇寧集團的資金壓力的蔓延,出售國際米蘭的消息已經多次傳出。何況運營一家足球俱樂部,本身資金壓力就不小。
2021 年,在主席張康陽的主導下,國際米蘭曾從美國橡樹資本貸款 2.75 億美元。2022 年 9 月,張康陽就已經找到高盛公司,開始討論為國際米蘭尋找買家。原因也很直接,困境中的蘇寧集團,可能無力歸還這些欠款。
當下,問題已經非常迫切。蘇寧集團與橡樹資本的協(xié)議將于 2024 年 5 月 20 日到期,加上利息,這筆債務總數(shù)已經達到 3.5 億美元。如果張康陽找不到用以償還貸款和利息的資金,或者與橡樹資本達成展期協(xié)議,國際米蘭的大股東或將易主美國這家全球最大的不良資產基金——其創(chuàng)始人霍華德 · 馬克思被稱為 " 華爾街禿鷲 "。
《棱鏡》作者也向蘇寧易購方面詢問了關于國際米蘭出售的相關情況。但對于屬于上市公司體系外的相關交易,蘇寧易購方面表示,也是 " 從新聞上看到的這個消息 ",國際米蘭的交易屬于家族事務,對其中的細節(jié)更是不了解。
海外足球專業(yè) 媒體 報道稱,截至 2024 年 4 月 18 日," 國際米蘭的老板即將與橡樹資本達成協(xié)議,為這筆貸款進行再融資 "。實際上也有消息稱,橡樹資本并無意入主國際米蘭,他們更關心貸款的安全和回報。
不過對于張康陽而言,這個主席的位子或許已經不是那么穩(wěn),債務壓頂,退無可退。雖然目前迫切要解決的,是償還橡樹資本貸款的事宜,但意大利體育媒體也有消息指出,蘇寧集團出售國際米蘭多數(shù)股權的意圖是確定的。
見過世界的繁華,到了該退出的時候了。只是一直沒找到能夠給出一個滿意價格的買家。
胞兄實控的蘇寧環(huán)球,欲轉型而不得
談及家族,張近東長兄張桂平實控的上市公司蘇寧環(huán)球(000718.SZ),處境亦稱不上樂觀。
張氏兄弟一起創(chuàng)立 " 蘇寧 " 品牌,后分別著重發(fā)力零售、地產,又幾乎同步登錄資本市場。2004 年,借著國家啟動中小板的大潮,張近東實控的蘇寧電器在深交所掛牌,成為 A 股家電連鎖企業(yè)第一股。
張桂平實控的蘇寧環(huán)球緊隨其后。2005 年,即便當時處在 IPO 暫停時期,蘇寧環(huán)球依然順利借殼 *ST 吉紙(吉林紙業(yè))。在大眾對資本市場認知還較為迷惘的年代,這又是一次對政策精準把握的操作——在股權分置改革(打通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背景下,*ST 吉紙是首家進行控股權轉讓的績差公司。作為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 " 新模式 ",蘇寧環(huán)球的上市成為寫入教科書的案例。
張氏兄弟 創(chuàng)業(yè) 一代早期財務關系密切。上市前的蘇寧環(huán)球,張桂平持股 90%,其胞弟張桂民(張近東的二哥)持股 10%。張桂民的名字,也曾出現(xiàn)在蘇寧電器的 IPO 招股書中,他是上市主體公司蘇寧電器連鎖集團成立時的原始出資股東,最高時持股比例曾達 18.78%。
在蘇寧環(huán)球借殼上市的過程中,張桂平之子,時年 24 歲的張康黎,雖然仍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工商管理專業(yè)就讀,依然被推到前臺,作為自然人與蘇寧環(huán)球一起完成對 *ST 吉紙的收購。
有了上市公司身份的背書,疊加中國的房地產業(yè)進入歷史性的快車道,帶著蘇寧天潤城等明星項目,蘇寧環(huán)球曾一度位列中國地產二十強、中國民營企業(yè) 500 強第 17 位。但這一切在當下,都已是明日黃花。
就目前已經公開的最新財務數(shù)據(jù)看。蘇寧環(huán)球 2023 年前三季度的營收 14.65 億元,營業(yè)利潤 4.75 億元。要理解這個體量,可以參照近期風波不斷的萬科,同期三季報數(shù)據(jù),后者營業(yè)收入和營業(yè)利潤分別是 2903 億元和 282 億元。從經營數(shù)據(jù)上看,蘇寧環(huán)球已經位列地產類上市公司的后 30%,與一眾地方城投類地產公司體量相近。
除了地產的政策、市場大周期影響外,蘇寧環(huán)球或者其背后的掌舵人張桂平在戰(zhàn)略上的躊躇或者收縮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早在 2013-2014 年那輪地產周期時,蘇寧環(huán)球判斷 " 地產行業(yè)本身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進行自身的休整 "," 中小公司則將積極謀求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的轉型和調整 ",并且表示將 " 拓展新的戰(zhàn)略轉型方向 "。很快在 2015 年,蘇寧環(huán)球提出了 " 大文體、大健康、大 金融 的轉型目標 "。
年逾花甲的張桂平,或許已經不想在地產行業(yè)沖鋒陷陣,或許人生已經有了更高的追求,或許有著自己對大趨勢的判斷。2016 年 7 月,張桂平加入了民革,12 月出任民革中央企業(yè)家聯(lián)誼會會長。2018 年 1 月,張桂平以民革界別身份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2019 年,張桂平以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身份接受媒體采訪時特別談到:蘇寧環(huán)球將持續(xù)關注市場和政策變化。
市場的節(jié)奏難免與戰(zhàn)略規(guī)劃的節(jié)奏不同。就在提出轉型后第二年,2016 年,適逢地產大年。當年,蘇寧環(huán)球 82.47 億元的營業(yè)收入,地產就貢獻了 77.91 億元,利潤貢獻更是達到 93.65%。而之后地產市場逐步進入調整周期,蘇寧環(huán)球隨后幾年業(yè)績也自然也難免開始收縮。
最終," 大文體、大健康、大金融 " 的三大轉型戰(zhàn)略,也收縮為 " 大健康 ",更具體而言是醫(yī)美。在 2023 年 9 月的券商調研中,蘇寧環(huán)球對公司的定位更直接了:" 在確保主營房地產業(yè)務持續(xù)穩(wěn)健發(fā)展的同時,圍繞抗衰再生醫(yī)學為重點方向轉型。"
到 2023 年半年報時,那個曾經拿下過上海黃金地段南京東路地王的蘇寧環(huán)球,江蘇民營地產企業(yè)標桿蘇寧環(huán)球,已經沒有新增土地儲備。剩余的土地儲備零星分布在南京、上海、宜興、陜西西咸新區(qū),合并剩余可開發(fā)建筑面積 208.66 萬平米。這個數(shù)字還不及當年南京蘇寧天潤城 360 萬平米總建筑面積的 60%。
這依然難以改變的是地產依舊是棲身之所。最新的分業(yè)務板塊數(shù)據(jù)來自 2023 年半年報,轉型的口號已經喊了近十年,但地產業(yè)務合并酒店業(yè)務超 9 億元的營業(yè)收入,依然貢獻了總數(shù)的 88%,反之醫(yī)美剛過 9%。
利潤更是要依靠地產,前述報告期內,蘇寧環(huán)球營業(yè)利潤 4.75 億元,而地產單項業(yè)務的營業(yè)利潤卻有 5.51 億元。可以說,即便在當下的市場環(huán)境下,地產還在反哺其他業(yè)務板塊,養(yǎng)著整個蘇寧環(huán)球。
不過蘇寧環(huán)球的市值已經從 2015 年 6 月峰值時的 418 億元,跌到了今天的不到 59 億元——比掛上 ST 的蘇寧易購的近 141 億元市值,還少了一大截。
正如道德經所言: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來源:棱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