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一季度消費觀察:大西南的“流量熱潮”
2025 年,涵蓋川渝云貴藏的大西南地區很火。
從春節開始,大西南地區的線上消費及線下商圈、景點客流量熱度持續攀升,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據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聯通數智智慧足跡發布的《31 城市春節消費觀察》顯示,春節期間,在全國 31 個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線上消費排名中,成都的購買力排名第三位,重慶、昆明、拉薩成交額同比增速均進入前五,彰顯出強勁的消費活力。同時,在線下場景中西南多城市的客流量實現猛增,其中成都春熙路智慧商圈、重慶解放碑步行街和昆明南屏步行街躋身全國熱門商圈,重慶武隆喀斯特景區旅游區、貴州黔靈山景區則憑借獨特的自然風光成為「吸粉無數」的熱門景點。西南景點、商圈的繁榮也進一步帶火了當地的特色消費,除特色美食外,在今年「世界非遺版春節」的帶動下,特色非遺文化產品也收獲高度關注,西藏唐卡、四川瓷胎竹編、重慶辣子雞、貴州酸湯魚等共同構成西南特色商品的「頂流矩陣」。
Q1 趨勢顯示,大西南地區的「流量熱潮」,春節后依然在延續。
看大西南文旅熱度:
松弛感旅行與特色美食均「吸睛」
特產伴手禮消費金額同比增長超 5 0 %
公開數據顯示,2025 年一季度,四川三星堆博物館以全國第六的成績入圍全國熱門博物館百強榜單,四川清明節期間全省接待游客 1274.57 萬人次,帶動門票收入近 1.2 億元;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口岸一季度出入境流量突破 52 萬人次,入境外國游客激增 1.5 倍;云南文旅市場強勁復蘇,一季度攬客 1.9 億人次創收 3261.8 億元,旅居人數同比增長 56.9%,入境過夜游客增幅達 77.9%;貴州文旅 經濟 穩步提升,服務業增加值增長 4.6%,游客人次與旅游總花費分別增長 8.1% 和 9.9%;西藏則延續了「淡季不淡」的態勢,接待游客 471.89 萬人次,入境游客增長 25.9%,隨著林芝桃花季啟動,「林芝+桃花」的搜索熱度暴增近 500%,雪域春色持續破圈。
西南地區之所以能夠火出圈,不僅僅是因為這里山清水秀、坐擁 50 多個國家 5A 級旅游景區,更因為刻在骨子里那份「慢得理直氣壯」的松弛感:浸潤著蓋碗茶香的西南街巷里,麻將聲與外賣派送的導航語音此起彼伏,西南人特有的「松弛感」與高效便捷的消費方式構成新世代慢生活。有調研顯示,在松弛感旅游城市選擇中,四川、云南和西藏均排名靠前,被問及選擇理由時,「在四川的公園里喝個茶能發呆一下午」「在西藏旅游不著急打卡趕景點,路上風景就很美」等均是提及率較高的松弛感旅行場景。
還有很多人鐘情西南,是被「西南味道」所吸引。琳瑯滿目的西南特色美食在電商平臺和旅行游客伴手禮消費的助推下,臘肉、菌子、麻辣調料等「舌尖上的西南特產」在加速走向全國。觀察顯示,四川、重慶、貴州、云南、西藏五省(區、市)總體特產成交額同比增長超 50%,其中,貴州辣椒脆、刺梨糕點、山珍組合等特色產品成交額同比增幅均超 70%;云南則憑借鮮花、咖啡與茶葉組合,特產在全國實現超 80% 增長,證明了「云南風味」的全國輻射力;四川特產中,以張飛牛肉為代表的麻辣休閑零食受到了全國消費者的關注;重慶陳昌銀麻花成為最受關注的本地產品;西藏的青稞藏酥成為最受關注的西藏本地產品。
看大西南非遺文化:
非遺元素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 120%
蜀繡、蜀錦、苗繡、扎染等受關注
歷史傳承滲透日常生活方方面面。西南地區自古便是民族文化基因庫,在云南的群山、貴州的苗嶺、川藏的茶馬古道上,30 余個民族的 615 項非遺項目依然鮮活傳承。對于西南人來說,非遺并非只存在于博物館內,而是滲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大理白族扎染的藍白紋樣在蒼山洱海的晨霧中若隱若現;成都平原的陶缸里,郫縣豆瓣正發酵著辣椒與蠶豆的千年對話;在黔東南肇興侗寨的風雨橋頭,全木構的鼓樓群以榫卯結構支撐起村寨的過往、現在和未來;曾經響徹重慶碼頭的川江號子如今已成為兩江游輪上的沉浸式文旅 IP。
今天,這些曾深藏村寨的文化符號,除了依靠其自身的生命力不斷傳承,更借力電商平臺與文旅熱潮破繭而出、煥發新生。觀察顯示,2025 年一季度中,西南地區非遺文化元素產品在全國的成交額整體同比增長超 120%,其中貴州以 136% 的增速領跑,印證了「山地公園省」的文化覺醒,四川、重慶分別以 130%、113% 緊隨其后,云藏兩地亦呈現 97% 和 88% 的穩健增長,非遺文化的生命力在消費端形成共振。從非遺元素熱度來看,蜀繡、蜀錦、苗繡、扎染等關鍵詞更受關注。
傳統技藝的符號化應用讓非遺真正「活」在當代場景,大西南的消費者也熱衷購買非遺元素的產品,非遺銅器、木雕、紡染織繡等品類在西南地區均獲得高速增長,其中非遺銅器通過現代鑄造工藝轉化為茶席擺件、文房禮器,同比成交額增長近 10 倍;非遺木雕變身家居藝術品,蜀繡、苗繡等非遺紡染織繡化作國潮符號,成為都市年輕人裝飾新居的熱門選擇,同比成交額分別達 886% 和 584%。
線下的體驗場景也進一步拉動了傳統服飾消費,在成都寬窄巷子、在西雙版納星光夜市等熱門街區的旅拍體驗館里,消費者們身著刺繡襦裙、馬面裙、漢服等打卡拍照,也有不少消費者自己置辦有民族特色的「行頭」旅拍。觀察顯示,西南地區漢服品類一季度成交額同比增長 194%。
大西南各省市一季度的表現也各具特色
京東 《2025 年第一季度西南地區消費觀察》 還 顯示 :
l? 四川一季度:線上消費力位居全國第四領跑西南地區,「辣味特產」消費亮眼
調研顯示,超九成的消費者將四川排在旅行向往目的地 TOP3 之一,九寨溝、峨眉山、樂山大佛等成為度假首選的熱門景點。超七成的消費者旅游時不忘帶上伴手禮,傾向選擇「辣味加持」特色食品,其中香辣手撕兔、麻辣香腸、香辣牛肉等更受青睞。觀察顯示,四川特產一季度成交額同比增長超 70%,其中來自遼寧、重慶、寧夏、浙江、湖北的消費者買走了更多特產。總體線上消費金額在西南地區排名居首,全國排名第 4 位。
l? 重慶一季度: 科技 感體驗拉滿,智能消費受關注
火鍋沸騰的市井煙火與智能科技光影交融。在重慶必做項的調研顯示,「大街小巷吃火鍋、吃串串」「體驗李子壩輕軌穿樓」「感受洪崖洞魔幻夜景」等排名靠前,同時「去觀看人類首場 AI 馬拉松賽事」也在不少用戶的選擇清單中。3 月,重慶舉辦了首場 AI 馬拉松賽事,用科技定義奔跑的浪漫,成為一季度亮眼的「科技之城」,同時重慶在智能消費上也表現得十分突出,觀察顯示,重慶智能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 60%,智能浴室柜、智能機器人、智能手表等產品深受青睞。
l? 貴州一季度:傳統技藝融入產品,非遺文化「出圈」
貴州擁有著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非遺項目涵蓋苗族銀飾、水族馬尾繡、侗族大歌等 159 項國家級非遺,大量圖案和技法融入了服飾鞋靴、家居日用、節慶裝飾等產品中,同時非遺項目相關研究書籍也受到關注。觀察顯示,融合貴州非遺項目元素產品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超 130%,這一增速在大西南地區排名首位。
l? 云南一季度:時令風味也是地標好物,新鮮藍莓、蛋黃果、鮮花、茶咖受關注
云南作為各類農產品、咖啡和茶葉產地,各類地標好物在出口市場的熱度持續攀升,公開數據顯示,一季度云南水果、高原冷涼蔬菜及食用菌、咖啡及制品等產品出口貨值同比均呈高速增長趨勢。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消費者也對云南的地標好物十分關注,觀察顯示,一季度以云南咖啡、普洱茶、藍莓及蛋黃果等為代表的云南地標好物線上成交額同比增長超 80%,其中寧夏、福建、青海的消費增速更加明顯,云南基地直發的鮮花產品也受到消費者青睞,其中鮮花盲盒、多頭玫瑰花、馬蹄蓮、繡球花等收獲更多關注。
l? 西藏一季度:消費者更「舍得花錢」,戶外裝備熱度高:
一季度,西藏的客單價領跑全國,體現出在消費領域消費者更傾向選購高品質商品。在消費偏好上,由于西藏的風景宜人,本地消費者由此熱衷戶外活動,一季度西藏消費者買走了更多戶外裝備,如登山裝備、徒步裝備、騎行裝備等產品均成為熱銷商品。同時,西藏旅游市場也十分火熱,全國有不少消費者計劃到西藏自駕旅行,調研顯示,以「中國最美景觀大道」著稱的川藏線(G318)成為自駕公路旅行者的首選線路。西藏非常豐富獨特的特產資源也受到青睞,風干牛肉干、青稞藏酥等成為不少消費者口中的美味。
總體來看,一季度的大西南地區,既保留著松弛感的文化旅游氛圍,也積極擁抱高速發展的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不僅非遺文化正在加速「出圈」,也有更多地標特色產品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織,在這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