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觸底反彈:聯盟嘀嗒拼車反擊滴滴打車
隨著網約車的出現,傳統出租車在出行市場的呼聲越來越低,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一二線城市,網約車憑借其獨特的出行模式使得出租車在出行領域的地位一再受到排擠。
不過好在網約車新政的實施,讓很多“不達標”的網約車退出一二線區域,而出租車也迎來了久違的小高潮,不過,日前嘀嗒拼車開啟了新一輪的針對出租車的新業務,這種新功能的誕生讓出租車在出行領域的地位有了更明顯的提升。隨著出租車在嘀嗒陣營的逐步擴大,網約車市場的一支獨大似乎出現了新的變革氣息。
網約車“新秀”變“老手”,出租車“首發”成“替補”
網約車的出現可以說是移動 互聯網 時代下出行領域的新產物,這種新產物憑借其特有的約車、支付新場景對傳統出租車形成了不小的擠壓。
從服務方網約車自身來看,網約車行業的自由性、補貼等特點深的司機們喜愛,很多司機本身的私家車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網約車平臺去賺取一些外快,在打發無聊時間的同時也給家里的收入進行補貼,可謂是一舉多得。
從用戶本身來說,網約車的出現使得用戶不必擔心因為打不著車還苦苦在外邊干等幾個小時的窘境,而且上門接送的這種方便性為用戶大大的縮短了出行時間,尤其是商務車的出現,用戶不必因為人口多而選擇兩個出租車,在節省了資金的同時讓自己的出行也更加舒適。
這種雙贏的局面讓網約車迅速在出行市場遍地開花,導致出租車的地位直線下滑,雖然出租車也可以接入網約車平臺,但網約車平臺以訂單抽成為主要盈利模式,對出租車是不抽成的,也就是說平臺從出租車身上是賺不到錢的,故而網約車平臺實行優先派單給自營車輛的派單機制,來保證平臺收益的最大化,從 商業 角度看這雖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卻對出租車形成一種“擠對”,原本就不多的網約車訂單在這種機制下變得更少,很多出租車司機對這一派單機制頗為不滿。
雖然出租車充滿怨言,但用戶的需求升級卻是勢不可擋的,而且在這種大娘不疼二娘不愛的場景下,人們選擇出租車出行的這種思維方式漸漸淹沒,曾經輝煌時局下,夜幕降臨中穿梭于街頭巷尾閃耀的TAXI頂燈也漸漸稀疏了不少。
差異化優勢凸顯 出租車開始“渦輪增壓”
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出行市場網約車的份額越來越大,人們對傳統出租車走向末路的定論似乎已成定局,但就在人們紛紛開始唱衰出租車的時候,嘀嗒拼車開通的出租車業務卻成了出行市場中的最大的黑馬。
從發展模式上看,嘀嗒拼車出租車業務摒棄動態加價、打賞叫車的模式,采取平臺不派單而讓司機搶單模式。即乘客發布出行訂單,附近的出租車司機可根據距離自己遠近自由挑單,同時平臺不設任務數,不強行派單,司機來去更加自由。嘀嗒拼車透露,嘀嗒平臺不抽取傭金,司機掙多少得多少,多賺多得。平臺只為司乘雙方提供信息匹配,不引入競價機制,最大程度保證司機和用戶利益不受傷害。
從優惠力度上看,產品推廣期間,嘀嗒拼車在北京上海區域推出了力度頗大的優惠政策。上海區域推出周一出租車日,司機接單最高獎勵90元,前15單每單獎6元;乘客方面,在嘀嗒拼車使用出租車下單首單優惠8元。北京區域本周免出租起步費,每位用戶可獲2張13元優惠券。
而且在近日嘀嗒拼車發布的三周年數據來看,三年以來,嘀嗒拼車始終專注于順路搭乘,現已坐穩互聯網出行全行業第二的位置,為順路搭乘領域領頭羊。從2014年9月1日上線以來,截止2017年9月1日,嘀嗒拼車總行駛里程達71.6億公里,總覆蓋城市達359個。用戶數超7000萬,其中車主1200萬。
三周年之際,嘀嗒拼車對外公布平臺三年以來的大數據,讓大家從另一角度了解順路拼車。
嘀嗒拼車三年苦戰憑借其優越獨特的服務模式在積累了良好的口碑之下也為出租車下一步的發力奠定了良好的數據基礎,在品牌和流量的雙向助推下,出租車也要開始自己的“渦輪增壓”時代了。
出行方式多樣化 用戶選擇標準考量出行市場服務質量
從車輛規模來看,出租車仍然是出行市場的主要力量。2016年底網約車細則逐步在京滬兩地落地之后,合規網約車數量大幅減少,以北京為例,活躍司機數量逾20萬,但只有10.7%符合新規要求,意味著活躍合規車數量僅為2萬輛左右,而營運出租車數量則將近7萬,仍是出行主力。在出行需求沒有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實現出行市場的供需平衡顯然需要保證出租車群體的健康有序運行。
而嘀嗒拼車和出租車的合作可以說在方便了用戶打車的時候也給用戶在出行領域增添了多樣性的選擇空間,同時對網約車的滴滴企業形成制衡,讓用戶的利益可以有了長足的保障。
縱觀現階段的出行市場,專車雖然相對舒適安全,但在價格方面同等情況下比快車和出租車都要高,而滴滴的快車由于對車輛無法選擇,盡管價格相對專車實惠,但車輛狀況卻很難掌控,而出租車由于是網約車的替補產業,盡管接入了網約車平臺,但接單數量上卻被網約車排擠,在用戶的隨機選擇性上,雖然出租車有優勢,但這種落后的出行方式卻在漸漸消退。
不過嘀嗒拼車此次在原有的私家車拼車業務基礎上上線出租車業務,其出發點顯然也是為了滿足更多人的出行需求,推動了出行市場供需關系的平衡,讓逐漸處于弱勢的出租車群體重新在市場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當然這種新的約車模式在日后與用戶的磨合中會產生哪些問題我們現在還很難估量,但這種多樣化的出行方式在給用戶提供多樣化出行供給的同時也在經歷著市場的考量,隨著市場、價格、服務標準的不斷變革,最后能被用戶接納的一定是最具性價比、最安全的出行方式。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