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漫相機黃光明:互聯網+藝術 要做到互聯網+++
藝術容易感染大眾,但平面藝術不像音樂及舞蹈一樣容易被大眾接受,人們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了解與接受藝術。因此, 擺在平面藝術面前的有幾個難點:一是如何讓藝術大眾化;二是如何解決藝術互聯網化問題;三是如何改變藝術從業者的現狀。 互聯網+藝術這個領域,也當圍繞這三點。只有藝術進一步市場化,才能讓大眾接受藝術,才能養活更多的藝術相關從業者。那么,互聯網如何與藝術相結合呢?
帶著互聯網如何+ 藝術這個問題,我們采訪了魔漫相機的合伙創始人黃光明。 光明總是一副笑瞇瞇的樣子,講起話來也是幽默風趣。略有些低沉的口音,只沙不啞,非常適合講故事。但是光明不會講創業的辛酸故事,他認為創業應該有個好的心態,不能讓自己太累。所以有光明的地方就有歡樂,他是個樂觀主義者,也把他的下屬帶的積極、樂觀。光明講述事情非常有條理性,思維敏捷而有邏輯性,且非常善于總結。他總結的產品應該“有趣、有用、有利、有益”,這“四有”可以看作與雷軍的“七字訣”相似的互聯網思維,但是更接地氣,或者說更適合創業者們去借鑒。
把所有行業碼起來分析,最后選擇了藝術領域
我很想知道魔漫這個項目是如何從0到1的,也就是魔漫是怎么誕生的。尤其是在聯合創業上,是光明先找的任總,還是任總先找的光明,我非常感興趣。光明的回答則是,大家一起想的。怎么想的? 首先是,他們探討了很多領域的很多行業, 把所有的行業都碼起來,包括計算機,軟件,系統、醫療、生物、運輸、交通、地理、 GPS 、藝術品等等;然后,分析這些行業如何與互聯網結合, 從市場、數據、技術門檻等各方面來否定一個行業,一個個都被否定了; 最后,只剩下藝術這塊沒有人做。然后進一步分析分析為什么藝術品行業沒人做。 ?
“ 一個事情不能做,無外乎就是兩種情況:一個是做不成,一個是不能做。 ”光明吃一口煎餅(下午2點半開始采訪,光明一直在開會,還沒吃午飯)繼續道:“這個行業之前有案例,微軟曾與06年做過一個要把PC變成大頭貼相機的事,深度是夠了,但是商業及應用的級別做的不好。最后我們做了,三個月就拿下了。”聽到這里,我感覺魔漫相機的發展歷程,正是一個企業探索“互聯網+”的過程,這個方式是值得企業或者創業者學習與借鑒的。
光明的這個說法,跟我對創業的認識是相同的。在當前創業熱到燙手的時代,不知有多少人問我創業做什么項目。我的回答是, 一定要做你熟悉的、感興趣的或者正在從事的行業,然后考慮如何將其互聯網化:熟悉可以避免少走彎路;感興趣則可以在困難的時候苦中作樂;正在從事的行業,很多資源都可以借用;而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本身就是一種創新,以往的“互聯網 + ”模式改變了多少行業,剩下的行業總要有人去做,你不做也會有別人去做,時間早晚的不同而已。 魔漫這個項目,則是任總與光明搭檔的作品,兩個人一個熟悉藝術圈,一個熟悉互聯網與投資,又是多年的朋友,一拍即合。
這里多說幾句,魔漫相機的創始人任曉倩本人就是平面藝術這個圈的,而且是個非常高水準的設計師,多年的工作經驗使他對這個行業足夠的熟悉,同時體會到了藝術從業者的不易,這就為魔漫相機后來做生態埋下了伏筆。
生態就是一個自然延展的大圈子,讓藝術者更能受益
事實上,談及這個問題,不如說是魔漫的誕生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魔漫可以上來就做平臺或者生態,但是沒有足夠的用戶是什么也做不了的。 多次的論證,最終選擇從借用漫畫這個藝術形式來打第一仗。 很多人喜歡用漫畫形象做背景、做頭像,但是大部分人不會花時間去找設計師設計,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當然, 大家不要認為魔漫是以頭像切入藝術領域, 頭像只是被部分人使用并傳播了,只是一個小的切入點,魔漫進入藝術領域的真正切入點是其生產漫畫的能力。用戶正是借魔漫的這種漫畫能力來生成漫畫,在社交圈用魔漫漫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
魔漫至今沒有做推廣,這也是團隊比較輕的原因。從第一天的25個用戶,到第二天的上百用戶,第5天就已經破萬,原因是一個藝術協會的用戶用魔漫做了一個頭像,引發他的單位和周圍朋友都開始用魔漫。族群并列式的突破發展,使得魔漫到現在還有每天20萬的用戶增長。?
優秀的動漫生產能力以及用戶的口碑相傳,讓魔漫收獲了超過兩億的用戶,有了足夠的用戶就可以談任何的商業模式。魔漫這個項目的初衷是要做藝術品市場,準確的說要做藝術品市場的生態。談到生態,光明拿出一張紙,邊畫邊說:“魔漫做事情都是自然的延展。”魔漫的用戶需要各種各樣的藝術藝術作品,魔漫出了產品以后,會成為一個商品的一個商圈,所以它是一個自然的流向。“其實, 我們說的生態圈的概念就是把這些流向形成一個合理的、交互的、簡單的一個圈子,這個圈子里面有藝術家提供的藝術作品,然后電商把它做成產品,同時魔漫又有自己吸引來的大量的用戶,這之間都是互動的關系。我們考慮的是如何讓這些互動的關系活躍起來,魔漫的生態圈就是這么簡單。”
從魔漫的角度來看,其實藝術家是挺困難的一個群體。一幅畫說賣兩萬、三萬,一年也就賣幾幅,平均下來一個月也就幾千塊錢工資,算是最低生活費了。并且,一幅畫兩三萬,這個價值已經不低了,大部分藝術家的作品能賣不到這個價錢。可以說, 魔漫這個產品自誕生開始考慮到的就是解決藝術家的這個痛點,這與“‘互聯網 + ’最終+ 的是人”的說法是相通的。通過光明的敘述,我了解到在藝術品這個領域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解決大眾如何都能輕松擁有藝術品的問題,二是解決藝術從業者如何生活并盈利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上,做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平臺或者生態,恰可以滿足供給與需求的雙方,且從賣到賣的中間還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供應需求商家與業務線條。互聯網通過生態的方式+藝術品領域,是一個不錯的同時是可持續發展方向。如今在魔漫的生態里,已經有包括藝術家在內的20多萬家電商、小商家在用魔漫做東西了。
對于生態,光明有獨到的見解:“ 一個生態的存在絕對不是說誰去搭建的,沒有人能建的了生態的。生態是什么狀態?那一定是自然存在的,蚊子、蒼蠅早都存在了,只不過就是你是不是把它攏到你那塊地上去而已。” 通俗的講,所謂的生態就是做一個規則,生態下所有群體都依據這個規則從事。這正如在城市里劃一塊地,搞一個住宅區,有了足夠的用戶,各種商家都都被吸引過來了,然后再定個規則,建點道路、拉點線,把這個布局弄完就好了。
互聯網+ 只是連接互聯網,互聯網+++ 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魔漫可以看作是互聯網+藝術品的這樣一個項目,但又不單純是互聯網+這么簡單。魔漫的技術里有大量的算法形成,這是從08年開始研究了4年的結果。這是有技術門檻的,也是其他類似產品抄襲魔漫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并且,還需要把算法進行轉換,把照片轉換成藝術的形式,漫畫的形式,再加上一些東西,才能傳播到互聯網上去,這個門檻非常高。
說到“互聯網+“,光明自有理解:“ 比如說在網上賣家具的,算是互聯網 + 家居,這已經是互聯網+ 了,但只算是一級+ ,魔漫則算是互聯網+++ :第一是技術+ ,第二是藝術+ ,第三是移動互聯網+ ,第四是經營+ 。”這四個+ 可以這樣解釋,技術+ 是技術門檻,藝術+ 是融合的傳統行業,移動互聯網+ 是產品的形式,經營+ 是運營的基礎。對于一個企業或者項目,+ 的越多,就意味著你的企業越有門檻,越有競爭力,越不容易被抄襲。
對于創業,筆者也有類似的看法。 你要做個項目,就要做個有技術或者運營門檻的,這樣即便你還沒有完整的商業模式,也不會隨便就會抄襲與復制。中國人太多,模式非常容易創新,很多商家照搬歐美的項目來到中國,每每都是屢試不爽。所以,在中國的創業項目,早期更應該考慮如何保護自己的項目,而不是接二連三的在各大 媒體 平臺曝光自己。
當我問到魔漫相機怎么迎接互聯網+風口這個問題時,光明稍微沉思以后這樣回答:“我覺得我們都做了,我們做得就是藝術和互聯網結合起來。”確實,魔漫以后要做的定制模式,每一個定制產品都將是一個互聯網+藝術的藝術從業者的杰作。 魔漫理解的互聯網 + 比其他商家要更深一層,+ 市場,+ 人群,+ 藝術從業者,當魔漫把更多的藝術相關的人、事、物都+ 進來,整個生態就算完成,這也是其互聯網+++ 思路的最終目的。
互聯網+ 落實到企業,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連心態都是重要的
作為一個對“互聯網+”理解的比較深入的企業,筆者試著從魔漫的身上總結創業者通用的幾點,以讓更多的創業者有所借鑒。其實在采訪中就能感覺到光明與其他創業者的不同,光明敘述自己的創業史,沒有把自己說的多么不易多么苦,只是強調心態重要,心不能累。
魔漫給筆者的啟示,互聯網+要落實,最基本的要做到以下幾點:?
要選對行業。 選擇熟悉的或者正在從事的行業,然后想辦法把行業互聯網化。可以跟魔漫一樣用排除法,但是最終要深入到所選的行業。
建立行業門檻。 無論是技術門檻還是運營門檻,又或是資源等優勢,這是在你企業未形成特有商業模式之前,防止被復制的竅門。
要有格局觀,也就是定位。 你的產品的面向人群不一定必須是國內的,也可以考慮國外,就如魔漫一開始就有國際化格局。國內用戶達到6億已經是極限,全球用戶則可以超過10億。
項目要能聯系實際,如何與行業連接。 如果自己想做某個行業但是不熟悉,就找個熟悉行業的作合伙人。并且,從面向人群到用戶痛點,都需要深度了解。
為了達到最終目的,可以走多條彎路。 類比魔漫的以卡通頭像這個點切入,積累大量用戶后再做生態,最終以點帶面,這是非常值得推崇的方法。
干事創業也看心態。 黃光明創業以來一直保持樂觀的心態,這樣就不會被工作所累,他是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干事創業,首先要有好的心態,其次是保持好的心態,能夠在逆境中苦中作樂,這不容易。
采訪結束后,收拾背包,光明又要趕著去開另一個會。我突然很想知道光明的年齡,便隨口問了一句“黃總是70后嗎?”,黃總笑了笑,沒說。我知道他不方便透露,便又打趣的補充了一句“是80后吧?”,黃總又笑。不管光明真實年齡多大,他的心態絕對是80后甚至是90后的。
光明的說桌上,最顯眼的位置放著《九型人格》與《精益創業》,我打趣讓他給創業者推薦一個書單,光明又笑了:“那沒戲,我純粹是看著玩兒,你要看我讀的書單那真是沒法看了。我就是喜歡,瞎看,還有足球呢!”而對于我們提出的搞一個藝術家名鑒的建議,光明這樣回答:“我們這個一定會有的,這個我們早就想了,我會讓藝術家們都感到充分的驕傲和自豪,這是肯定我要做的事情。”
這意味著,黃光明今后肯定要跟藝術家們混在一起了。這將會為所有魔漫生態中的全部藝術從業者帶去光明與溫暖。
附錄:
中國的藝術源遠流長,黃帝時期的倉頡融會貫通了《易經》而創造了甲骨文,每一個文字即是符號又是圖形,而《易經》中六十四卦,每一個卦象都是一副圖畫。文字的出現結束了結繩記事的年代,其實在結繩記事的年代,遠古人類也用圖畫來記錄場面與故事。文字脫胎于《易經》以及人們對事物的長期觀察,以文字為例,無論是會意字還是形聲字,都演化于象形字。因此,字與畫自古同源,所以字與畫并稱為藝術,畫又稱作美術,字被稱為書法。
藝術是指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書法、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我們這里主要討論的是平面藝術,即書法與繪畫,也包含雕塑。至于音樂、舞蹈等形式,早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藝術領域,譬如唱片工業、電影產業以及舞臺劇等等。
胡潤研究院數據,當前中國有全球最大的藝術市場,總成交額超過10億美元,約占全球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的37.2%,位列第二的是美國與英國,分別占市場份額的32.1%與18.9%。巨大的市場催生了數以萬計的藝術相關從業者,他們有的是內容生產者,有的則是藝術市場服務者。在全行業轉型升級的現在,藝術領域同樣也在探討如何互聯網化。
當前大部分藝術品交易,限于行業網站及電商平臺以及線下收藏館與拍賣行,與移動互聯網相關的項目幾乎沒有,電商的運營門檻也沒有幫到更多的藝術從業者。筆者查閱了很多資料,也咨詢過一些相關人士,最終鎖定的采訪目標是之前沒想到的魔漫相機,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在接觸魔漫之前,估計很少有人知道魔漫相機的基本模式實際上是互聯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