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集團創始人周鴻祎:未來大模型將成為數字化系統標配
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在各個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如醫療、 金融 和交通等,還對社會 經濟 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工智能的應用涉及到算法研究、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等多個領域,對推動 科技 創新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加強人工智能的發展,將為人類創造更多的機遇和可能,引領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
近日,以 " 智能涌現,重塑未來 " 為主題的 2023 全球數字經濟大會 " 人工智能高峰論壇 " 上,360 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表示,產業數字化是國家戰略,中國發展大模型也要抓住產業機會,賦能百行千業才能引領工業革命。據了解,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網信辦、商務部、中國科協聯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人工智能行業屬于戰略新興產業,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 ( 2016 ) 》來看,我國人工智能可分為三個下屬行業,分別為人工智能軟件開發、人工智能消費相關設備制造和人工智能系統服務。
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市場規模方面,根據中國電子學會測算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市場規模為 1300 億元,同比增長 38.9%。
2020 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主要客戶來自政府城市治理和運營 ( 公安、交警、司法、城市運營、政務、交運管理、國土資源、監所、環保等 ) ,應用占比達到 49%,
互聯網
與金融行業緊隨其后,占比分別為 18% 和 12%。
企業和政府對人工智能的應用逐漸升溫。在決定企業產生經濟效益的各個環節,都已能夠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AI 核身幫助人們安全生活、遠程交易、便捷通行 ; 深度學習和知識圖譜幫助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分析預測、科學決策 ; 人機對話提升了拜訪登記、服務響應中的用戶體驗。人工智能將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推動社會進入智能經濟時代。前瞻估算,目前中國大型企業基本都已在持續規劃投入實施人工智能項目,而全部規上企業中約有超過 10% 的企業已將人工智能與其主營業務結合,實現產業地位提高或經營效益優化。
在政策支持、市場供給及需求雙雙增加的情況下,預計未來我國人工智能行業仍保持快速增長,預計 2023 年全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 5819 億元, 2028 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 14000 億元,2023-2028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20%.
360 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表示,大模型不是操作系統,未來將成為數字化系統標配。數字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人工智能的發展要服務產業數字化,所以企業級市場是大模型未來的藍海市場。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