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萬強與雷軍的 20 年
11 月 29 日,小米集團進行了新一輪人事任命。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因個人原因離職,之后將出任小米集團高級顧問。
在全員內部信中,雷軍寫下: 感謝阿黎 創業 以來的長期付出和巨大貢獻。 阿黎帶領 MIUI 、小米網(小米銷售與服務體系)、小米品牌市場體系等多項業務持續開荒,在 商業 模式驗證執行、企業文化及品牌建設等多個領域,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眾所周知,黎萬強與雷軍有著近 20 年共同奮斗的經歷和友情。在金山時,黎萬強就是雷軍的「得力助手」,后來又成為了小米的「靈魂人物」。這一次黎萬強的突然出走,可謂備受業界關注。在朋友圈,雷軍還祝福道: 祝阿黎從此徹底放飛自我,快意人生!
1
雷軍與黎萬強
2000 年,金山與聯想剛完成「對賭協議」,雷軍算是坐穩了金山軟件 CEO 的位置。
在金山的主頁上,雷軍寫下:金山展示了風光無限的舞臺,造就了求伯君這樣的巨星,成就了 WPS 這樣暢銷的產品。加盟金山,就是加入激動人心、充滿奇跡和幻想的軟件行業,就是和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一起創業。
在雷軍的感染下, 2000 年,大學剛畢業的黎萬強就加入了金山,擔任軟件界面的設計師。很快,他的能力得到了雷軍的認可,然后組建了金山用戶體驗設計團隊,這是軟件產業最早做用戶交互研究的團隊。此后,在金山工作十年間,黎萬強陸續擔任了金山軟件設計中心設計總監、 互聯網 內容總監、金山詞霸總經理等職務。雷軍回憶說: 黎萬強帶領團隊陸續做了金山詞霸、金山毒霸、 WPS 等產品的軟件交互設計,受到了用戶的廣泛好評。
在《參與感》一書中,黎萬強也談及到自己與雷軍的金山歲月,他這樣寫道:我作為一名設計師于 2000 年加入金山公司,那時在產品、市場和團隊管理方面,金山 CEO 雷總(雷軍)帶著我們創造了很多彪悍的打法。 雷總一直是我的良師益友,從他身上我獲益最多的是「死磕」和「不斷刷系統」。 每次發布會 PPT 都要改個上百遍,改到不能再改,臨上場半小時還在改,連屏幕的一個像素的位置和顏色都死磕到底?!覆粩嗨⑾到y」就是保持不斷學習的心態。記得 2004 年我從珠海剛到北京,晚上 10 點在辦公室忙完后,雷總帶著我逐個拜訪了很多互聯網的草根站長,學習搜索引擎優化和網站聯盟運營,如何用最低成本來獲取流量;我們曾經有半年著迷于域名的注冊,經常半夜電話說搶拍了哪個好域名,那時雷總就拿下了不少類似「 duowan.com (多玩)」、「 duokan.com (多看)」這樣的好域名。
2007 年 12 月,在金山軟件上市兩個月后,沒有實現「英雄夢想」的雷軍,決定辭去金山 CEO 等日常管理職務。退隱后,他成為了一個快樂的天使 投資 人。雷軍的退隱,留給金山更多的是感傷,當時許多員工出走。據金山一位老員工描述:我的內心很痛苦,雷總走了,金山當年的夢想遙遙無期,一起奮斗過的兄弟都四散逃竄,自己又無能為力,不知道該怎么活下去了。
2009 年年底,在金山奮斗十年的黎萬強也離職了。那時候恰逢雷軍 40 歲生日,雷軍請黎萬強開懷暢飲到深夜。酒桌上,黎萬強告訴雷軍: 我想去玩商業攝影。
眾所周知,黎萬強是中國第一代的 UI 設計師,此外,他對攝影、繪畫等藝術近乎癡迷。黎萬強曾說: 我喜歡藝術,當我翻閱手頭的藝術家作品畫冊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個遠超藝術本身的故事和情感。 在 1991 年左右,我就買了第一臺相機,理光 XR8 的膠片機。曾有位記者朋友問我,對于未來有什么期許寄望。我的答案是,希望能一直保持熱愛。 我的熱愛來自自我實現,它關乎欲望,如成就感、榮譽感; 又關乎內省,如對卓越藝術的虔誠信仰,對更優美精準呈現的單純向往。
黎萬強話畢后,雷軍又開始在酒桌上暢談他的人生理想。18 歲那年,雷軍就想創辦一家世界一流的企業,想做一件偉大的事情,結果一直沒有實現?,F在 40 歲了,雷軍發現不能再等了,不管成敗,他決定試最后一次。于是,雷軍告訴黎萬強:我計劃再創業,要不要一起干。據雷軍描述:黎萬強不假思索就答應了。當時,我愣住了,問他,「你知道我要干什么嗎?」黎萬強立刻回答,「你要做 手機 ?!共贿^,事后黎萬強開玩笑說: 不是被雷軍說服了,而是我的體力已經透支了。 從中午 1 點多,一直聊到凌晨 2 點多。 為了打造小米的巔峰團隊,雷軍也是拼了。
2
2010 年 4 月 6 日,雷軍、黎萬強、林斌等人正式創辦了小米。公司開工的當天,黎萬強的父親早上五點就起來熬小米粥。黎萬強回想: 當我們創業初始團隊 14 人舉起粥碗相慶,那瞬間我真的感覺是「小米加步槍」干革命。 從此,小米每次搬家也保留了喝小米粥的傳統。
小米剛成立的時候,雷軍的想法就是不管這個公司未來能做多大,一定要把小米辦成一個像小餐館一樣,能讓用戶參與進來的公司。老板跟每個來吃飯的客人,都是朋友。雷軍堅信,這種朋友的方式,才是可以長期持續發展的方式。
在《參與感》中,黎萬強寫下:做企業就像做人一樣,朋友才會真心去為你傳播、維護你的口碑,朋友是信任度最強的用戶關系。 小米的用戶關系指導思想就是——和用戶做朋友! 讓員工成為產品的用戶,讓員工的朋友也變成用戶,要求所有的員工「全員客服」,鼓勵與用戶做朋友。為了讓用戶有更深入的體驗,小米一開始就讓用戶參與到產品研發、市場運營等過程中來,和用戶如朋友般一起玩、討論產品,通過論壇、米聊、 QQ 、 微信 、微博等 社交 媒體 或者線下活動收集需求,進行產品傳播。我們逐步發現「參與式消費」的時代已經到來,并滿足了用戶這個全新的消費心態。 互聯網思維核心是口碑為王,口碑的本質是用戶思維,就是讓用戶有參與感。 大家說小米的 營銷 好,其實是口碑好,本質上小米的營銷是口碑營銷。
小米剛創辦半年時,金山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戰,求伯君開始頻繁動員雷軍回去接任董事長。困難之下,黎萬強毫不猶豫地支持了雷軍回歸接任金山董事長。據黎萬強描述:有一次我去找雷軍,他掏出手機給我看求伯君的短信,短信說雷軍如果不回來,金山可能不行了。雷軍問我,回不回?在一篇文章中,黎萬強還談到,「雷總曾講過創業成功的三個關鍵因素:選個大市場,組建最優秀的團隊和拿到花不完的錢。那么做小米和做金山有什么不一樣?小米和金山在創業時都選了很好的業務方向,組建了非常優秀的團隊, 兩者不一樣的是: 一、小米在創業早期就拿到了足夠多的錢。 二、創辦小米,雷總要求我們只專注于一點: 口碑。 」
2011 年 8 月 16 日,小米手機發布會暨 MIUI 周年粉絲慶典在 798 舉行,由于場地太小,許多人席地而坐。這場發布會,逐漸演變成了雷軍和小米手機的一場脫口秀。在大屏幕上播放的一則短片中,包括樂淘網畢勝、多玩網李學凌、凡客陳年等一幫互聯網明星紛紛摔掉手里的 蘋果 手機,高呼,「我們要小米!」。在現場,有人管雷軍喊雷叔叔,還有人喊雷大爺,更有人調侃地叫起「雷布斯」。這與喬布斯在莫斯康尼會議中心的表演相當神似。
但發布會狂熱的背后,小米手機 1 剛出來時,還是遭受了許多人的質疑,擔心小米手機質量不好。隨后在出席小型媒體溝通會的時候,一旦有記者提出質疑,雷軍不管后面會議安排是什么都會停下來,耐心和大家講小米的元器件來自世界一流供應商,講他們用了蘋果用過的組裝工廠等等, 講到激動的時候還忍不住現場演示摔手機,想形象地告訴大家小米手機抗摔質量過關,一摔還不是摔一次,而是兩次三次。
除了雷軍擁有巨大的壓力外,黎萬強也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2011 年 10 月,小米手機剛開始發售,產能剛爬坡,一天只能生產 500 臺,最多 1000 臺手機。然而,第一次預約購買手機的用戶就超過 30 萬人,這讓黎萬強倍感壓力。黎萬強說, 「從生產到物流,從客服到售后,每一個環節小米都是初學者。 那個時候小米才一百多人,從上到下每天都很緊張。 」 為了能夠盡快提升產能,黎萬強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有一天,黎萬強工作到凌晨兩點,回家路上感覺心里堵得慌,就把車停在路邊,然后下車發呆。黎萬強回憶:因為這原本是我們承諾供貨的日子,但由于泰國突發洪水,手機電池供貨延誤導致承諾沒兌現,小米論壇里鋪天蓋地都是用戶的罵聲。這時我突然收到一條微博私信,是我們最早期的用戶 Leo 發來的,說做了個東西給我們,希望小米挺住。 這是一段發在小米論壇的視頻,全國各地的用戶在視頻里喊出了四個字,「小米加油! 」那一瞬間我熱淚盈眶。 這就是粉絲的力量。 這種感動,時刻激勵著我們永懷初心,時刻提醒我們就是一只幸運的「豬」!
黎萬強明白,做出有愛的產品,用戶就會回報以愛。用戶的愛會持續激勵團隊。 2010 年—— 2014 年,黎萬強從零開始,一手打造了MIUI和小米網等業務,對小米的成功可謂 功不可沒。 以至于雷軍在微博上表達了對黎萬強的感謝: 阿黎已成功拓荒兩次。
2014 年 8 月,黎萬強出版了暢銷書 《參與感: 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 ,該書由雷軍親筆作序,獲得當當網 2014 年管理類圖書暢銷榜第一位。在書中,黎萬強毫無保留地論述了小米崛起的背后——口碑——以及口碑背后的秘訣。當時, 「中國營銷哪家強? 小米雷軍黎萬強」 成為營銷圈的流行語。作為「小米營銷」的締造者之一的黎萬強,則是眾人齊刷刷膜拜的對象。黎萬強感嘆:從做一部我們自己喜歡的手機起步,沒想到這么快小米全球用戶已超過 6000 萬,小米的員工也將近 6000 人,這四年真的是夢想之旅,神奇之旅。
在《參與感》后記中,黎萬強還寫道:14 年的工作生涯里,有幸一線經歷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兩次商業大潮。我從事過設計、產品經理、內容編輯、市場和銷售等各個職業,做過職業經理人,現在是一名創業者。 繁華萬象其實都是世界的背景! 你需要做的就是埋頭前行! 我覺得每一個產品,每一次創業就是一次人生,一次人生的縮影。 尼采關于人生的哲學有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里去?
「我是誰?是產品的選擇。我們要問清楚自己的產品所創造的價值是什么。我從哪里來?是團隊的選擇。產品來自團隊,這不是個人英雄的時代,我們要盡全力組建一個好團隊。我將到哪里去?是用戶的選擇。這個產品為誰設計?這個產品首先要為自己設計。在做產品和創業的過程中,我們是在解決這幾個問題?!?/p>
「我們以什么態度來面對我們的人生?面對我們的創業?美國著名歌手羅凱利( R.Kelly ), 1996 年專為「籃球飛人」邁克爾·喬丹寫了一首歌《我相信我能飛》,這首歌關于夢想、希望和堅持!我把這首歌送給所有在創業路上的小伙伴們! 每一段旅程的終點,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
3
2014 年,小米力壓眾多競爭對手,成為中國最大智能手機廠商。當時黎萬強的事業同樣如日中天。羅永浩曾評價: 塑造小米手機品牌長達五年的過程中,黎萬強更多地體現出了一種兢兢業業、內驅力強勁,在面對良機與高壓時,不斷學習,從不退縮和逃避的職業形象。
然而 2014 年底,黎萬強突然宣布閉關,他在微博上寫到:未來我將到硅谷閉關一段時間,準備新的產品,小米網的工作由林斌負責。 我們所經歷的偉大與美好,不僅在于創造,更重要是與誰同行! 感謝我的老大雷軍,感謝所有小米的小伙伴們,所有親朋好友!期望小米網再創佳績,加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黎萬強回想: 做休假的決定很難,自己糾結了 3 個月,這個心理過程很痛苦,一面地獄一面天堂。 我一直就不算正式離開過小米,休假前,我跟雷總有過商量,雷總給我 1 年的時間考慮。
關于黎萬強閉關前的現狀,曾有財經媒體這樣記錄:從 2013 年開始,細心的小米員工會發現在黎萬強身上發生了某些變化,一方面,他公開講話不再羞澀靦腆而是收放自如。但也有人注意到,前一秒還在眾人前亢奮不已的黎萬強,一個人回到辦公室后會坐在椅子上發呆,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和這家四年成長到 450 億美元估值公司中的很多人一樣,黎萬強也面臨深深的焦慮。 這種焦慮一部分或許與他「二號代言人」的身份有關,另外一些則不足為外人道。
關于閉關的具體原因,黎萬強在一篇自序中寫道:連空氣和水都擔心的年代,注定是一個更焦慮的年代。 我是雙重焦慮,在這個焦慮的年代,走到了人生中年危機的前夜,我突然停下來,是為了內心的平靜。 2000 年大學畢業,金山 10 年、小米 5 年的兩段職業生涯,基本是前后腳,沒怎么歇過,自己一直繃得很緊。放松下來,我才慢慢想明白,這次休假, 15 年職業生涯的審美疲勞是導火索,而根源是內心的焦慮。感覺人生快走到了一半,生離死別,愛恨情仇,經歷了一些,但又沒徹底把自己擊倒。突然一天有強烈的宿命感,會開始思考死亡,甚至害怕死亡哪一天到來時,還有遺憾!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還沒做!
「自然而然,你會質疑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是不是你最想做的?生活是不是就這樣了?還可以有什么變化嗎?甚至像多年前一樣,反復思考人生的意義。這就是中年危機吧!自己跟自己較勁! 這次休假,是我與自己中年危機的一次深談,無法躲避,四十不惑之前注定會困惑,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樣。 」
閉關后,黎萬強曾說要去硅谷為小米下一個產品做準備,當時人們都以為他休息期間要憋個大招。結果他大部分時間待在云南。黎萬強回憶: 剛開始休假的時候,還在想很多事情,有很多不確定,內心不自覺地就想不一樣,有那么一點老男人「回光返照」式的叛逆。 2015 年 1 月,完成了休假工作交接,我開車自駕,從北京一路向南,最后在云南停下來。我特別喜歡云南的大理和西雙版納,陽光空氣都特別好。另外我喜歡喝普洱茶,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好的古樹茶。 休假期間,我大部分時間就呆在云南,日常就是四件事情: 跑步、看書、拍照、發呆。 跑步讓我多了一個終身受益的習慣,看書給了我很多啟發,最終消解了我的焦慮。這次休假后,也算是和自己的中年危機達成了一次和解。關于面對焦慮,如何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黎萬強也分享了四個體會: 一、多讀經典; 二、有個興趣; 三、換個角度; 四、活在當下。
2015 年 8 月 9 日,黎萬強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行了個人攝影展覽 《花與樹的星空》 。現場,黎萬強反戴著一頂鴨舌帽,穿著藍綠色的 T 恤和一雙黃色運動鞋,充滿了藝術氣息。 比起商人、設計師等身份,他更像個文藝青年。 當時,雷軍也前往參觀展覽,他用了一個詞形容黎萬強: 較真 。雷軍還補充道: 說的再直接點,阿 黎是雙魚座,有點超級強迫癥,一個細節能改幾十遍。 為了拍一組照片,在柳絮楊絮飄飛如雪時,黎萬強背著 10 多斤的器材,每天近 8 小時在京密路拍攝,累到有虛脫感,全身都是白白的柳絮楊絮,那時他沒帶口罩,也沒怎么喝水,結果后來咳嗽了近一周。
展覽現場,黎萬強還表達道:我喜歡攝影 20 多年,自己又集中拍了大半年,人生輸入了很多想法,需要把它輸出出來,形成循環,更好往下走,所以我做了自己的策展人。以前想做攝影展時,我曾想過到一些極限的地方拍,那樣容易出一眼看過去就很震撼的片子,比如西藏的雪山,南北兩極的極光等。大山、大海和星空這些都是「大美」景象,但生活里更多是平常的「小美」。 拍身邊隨處可見的「小美」,把「小美」的花與樹拍成「大美」的星空,從平常中發現不平常,從生活小美中感受人生大美,這就是我的創作主題…… 在發言的結尾,黎萬強突然提高了音量:我很熱愛攝影和藝術,但還沒想著把攝影變成未來的事業。說到未來,只要熱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吧。 最近有很多傳言,但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一個消息,年底——我要回到小米。 感謝我的老大、我的老師。 話音剛落,黎萬強哽咽地朝雷軍走去,眼里飽含淚花。頓時,全場掌聲響起。
4
黎萬強
2015 年 12 月 31 日,黎萬強在微博中寫下《為了那些熱淚盈眶》。 「如果我們向往星空,其實每一條路的終點都是宇宙。 潮起潮落,花開花謝,只是在路上收到的禮物。 而那些熱淚盈眶,才是我們心的方向。 」
五天后,黎萬強正式宣布回歸小米。在微博上,他寫道,「閉關結束,我重新歸隊了。我未來主要負責兩個事情:小米市場和小米影業。影業是全新的子公司,目前在組建團隊籌備階段。雷軍最近反復講回歸初心,永遠別忘了為什么出發, 在我心中,重新出發,還是為了那些熱淚盈眶! ?2016 ,祝福所有在創業路上的小伙伴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隨后,雷軍在微博配上「愛你」的表情說: 阿黎滿血復活。
黎萬強的回歸,可謂小米所盼,眾望所歸。在他離去的這一年,小米開始遭遇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出現業績大幅下滑、供應鏈危機、營銷疲軟、企業高速成長帶來的管理挑戰等眾多問題。 負面纏身的小米在遭受友商兇猛進攻的同時,也一度遭到各種質疑,唱衰小米的聲音持續不斷。
面對市場和輿論上的不利消息,雷軍也深受打擊。2015 年 11 月底,在紅米 note3 的新品發布會上, 雷軍近乎哽咽地發表演講《我所有的向往》,臺下的小米高管們幾乎都淚流滿面。 在演講中,雷軍說,「在北京,小米的樓,還遠不夠高。上周四晚上,我在小米樓下看到的那幾個年輕人,如果真的是從千里之外遠道而來,置身真正的林立高樓間,在雨雪的夜晚,仰望國貿三期那樣的高度,他們會想到什么?他們所想的,是今晚到底住在哪里?住的地方會有暖氣嗎?還是,明天的面試,能不能通過?在擁擠二字已經不足以形容的北京的地鐵里,打開手機他們首先要找的,會是什么?我無力想象?!?
「我能肯定的, 24 年前,和他們一樣年輕的我,經過 13 個小時的火車顛簸,一個人從武漢來到了北京。那時的北京,還沒有什么高樓,但走在北京站廣場,就不由得四顧茫然。我還能記起的,四五年前,我創辦小米后第一次去美國,走出舊金山機場,我想到的第一句話,是《北京人在紐約》電視劇里姜文說的:美國,我來了。 所以,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尋找后,我們找到了這句話: 我所有的向往。 」
在黎萬強回歸的同時,雷軍也開始親手接管供應鏈。為了喚醒老用戶和爭奪高端市場, 2016 年,黎萬強帶領團隊以「黑 科技 」為關鍵詞入手,歷經「一面科技,一面藝術」,再把「探索」一擊打穿,樹立了小米階段性戰役的勝利。2017 年,黎萬強又將小米的市場重心定位在「拉新」上。他開始在新的邊界做新的探索,比如小米開始做傳統線下廣告。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小米在手機設計、供應鏈、品牌、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了全新升級。2017 年第二季度,小米的市場份額重新回到全球第五,被唱衰的小米終于「活」過來了。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雷軍說: 我都躺在地板上了,沒有人能擊敗我。
回憶這段艱難的歲月,黎萬強感慨:如果將之前的創業總結為「在亢奮里狂奔」,那么回歸小米后的近兩年則是「不停的撕裂」。你會發現永遠都沒有高潮,因為永遠都是高潮。 反正做一個偉大的事業肯定是痛苦的,除非你做一個藝術家。 有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想,雖然做小米很辛苦,但是在當下這個時候,我們認為我們還是比其他人幸運。
盡管手機業務得到「回溫」,但這一年多,黎萬強開拓的小米影業卻「陣亡」了。由于鮮有作品在市場產生轟動,最終在 2017 年初,黎萬強將小米影業宣發部門解散。
2017 年 11 月 24 日,雷軍發布內部信稱: 任命黎萬強為品牌戰略官 ,專注公司品牌建設,黎萬強同時還出任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強化小米和順為在投資領域的協同。感謝黎萬強過去兩年在公司市場部所作的杰出貢獻!
在 2017 年 12 月底的一次活動上,黎萬強表示:小米今年強勢反彈,做了很多補課,苦練內功。 一個企業要走得很遠,堅持初心很重要。 回到小米公司來說,初衷是讓每個人都享受到科技的樂趣,做價格厚道,感動人心的產品。 一家公司要成功,要讓品牌越來越人格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存在。
2018 年后,除了為小米上市積極奔走外,黎萬強鮮有露面,似乎在逐漸淡出小米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這一點從他的微博上也可以看出。2016 年 6 月之前,黎萬強經常會發布小米相關的微博。但 2016 年 6 月 14 日—— 2019 年 12 月 3 日,黎萬強總共只發布了兩條微博,時間在 2019 年 3 月 24 日,兩條微博內容都是小米產品的宣傳。在那兩條微博下,有網友呼吁: 黎總快回來吧,小米需要你。 黎總再來指導下營銷工作吧,現在小米品牌力下降得厲害。
果然,被粉絲們猜中了,黎萬強確實要離職了。11 月 29 日,小米集團進行了新一輪人事任命。 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因個人原因離職,之后將出任小米集團高級顧問。
在全員內部信中,雷軍寫下:感謝阿黎創業以來的長期付出和巨大貢獻。阿黎帶領 MIUI 、小米網(小米銷售與服務體系)、小米品牌市場體系等多項業務持續開荒,在商業模式驗證執行、企業文化及品牌建設等多個領域,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此外,在內部信中,雷軍還談到:我們剛剛發布了一份出色的財報。在穩健經營策略下,今年第三季度,我們的總收入 537 億元,創歷史新高。調整后凈利 35 億元,遠超市場預期。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穩居全球前四,小米電視持續坐穩中國第一、全球前五。這一系列成績來自于全體小米人的努力,感謝大家。 明年是小米 5G 業務的沖鋒年,也將是小米推動「手機 +AIoT 」的關鍵年,我們需要更強有力的集團管理支撐,需要干部輪崗機制持續帶來的組織革新活力。
5
從小米離職后,黎萬強發了條朋友圈:我正式離開小米了,說一聲道別,祝福小米未來越來越好。近 10 年征程,感謝雷總,感謝小米并肩作戰過的兄弟們,感謝所有媒體朋友、合作伙伴的抬愛和支持,還有天南海北給過我建議和鼓勵的米粉朋友! 還有我老爸 5 點摸黑起來煮的那鍋開業小米粥, 謝謝這滾燙沸騰的 10 年! 隨即,雷軍在朋友圈祝福道: 祝阿黎從此徹底放飛自我,快意人生!
究竟是因為壓力大,還是個人興趣或者組織變革調整最終選擇離開,目前黎萬強尚未對外公布真相。不過有媒體稱,黎萬強從今年初就開始專注于自己熱愛的攝影和繪畫等藝術。
早年,曾有記者問黎萬強對未來有什么期望?他回復道:保持熱愛。當記者繼續追問具體細節時,黎萬強說,「想安靜下來的時候把曾經拍過的照片畫出來。我內心始終相信: 能穿越時間的不是商業,是哲學、文學或者藝術。 人生是一種修行,見自己見天下見眾生。 」
雷軍的內心一直有創辦一家世界一流企業的夢想,而黎萬強的骨子里卻有著一個文藝夢。不管結局如何,有夢可追的人都值得鼓勵。 每一段旅程的終點,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在《花與樹的星空》個展自序中,黎萬強寫下: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世界很美,換個角度,也許更美。
來源:馮侖風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