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聯”的新挑戰:如何與支付寶們和諧相處?
【導讀】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出現之后,在銀行體系之外開辟了新的資金通道。從跨行清算筆數來看,支付寶已經在事實上成為全球第一大線上跨行清算機構,于是網聯的難題也就顯而易見。
7月31日,財新報道,央行牽頭成立線上支付統一清算平臺(業內簡稱“網聯”)的方案已經成型。央行近日已原則上通過了成立網聯平臺整體方案的框架,計劃今年年底建成。
這一起于2014年的設想,此前飽經爭議。如果計劃最終落實,央行將最終建成第三方支付機構(即支付寶、財付通等)統一的線上清算平臺。以后,網聯與所有銀行對接,第三方支付機構與網聯對接,這將結束現在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的模式。
問題在于,此前,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行業格局。在此前央行批準的200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中,前20家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支付寶和財付通占據了線上支付70%的市場份額,從跨行清算筆數來看,支付寶已經在事實上成為全球第一大線上跨行清算機構。
網聯的難題顯而易見,如何讓現有的巨頭愿意加入,并且同時建立一套相對公平的體系,從而實現防范系統性風險的目的。目前看來,事情并非那么順利。
支付巨頭身份難定
對網聯的爭議,依然存在。
對于即將開建的網聯,中國政法大學 金融 創新與 互聯網金融 法制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趙鷂是非常贊成的,他向網易 科技 指出,這非常必要。
從監管的角度,這樣使得監管層可以看到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金流動的情況,因為這些資金是通過“網聯”進行清算的。但如果是直接連接,由于銀行之間的信息并非互聯互通,除了第三方支付機構自己,監管層是看不到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金流動的。
支付是金融最基礎的環節,中國支付領域傳統的正規軍是銀行體系。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出現之后,在銀行體系之外開辟了新的資金通道,但是監管機構監控不到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的資金流向,這為賭博、販毒、洗錢等犯罪活動留下了資金騰挪空間。為了防范系統性風險,監管層必然要將這些資金納入監管范圍。
但是,也有不那么樂觀的看法。信用卡市場資深研究者、關注卡組織和銀聯發展多年的我愛卡網站主編董崢就表示“謹慎樂觀”。他認可,網聯的初衷是好的,也是應該的,他所“謹慎樂觀”的是結果是否真能如愿。
董崢擔心的核心點在于,占市場份額大頭的支付寶和財付通在未來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對網聯的成敗至關重要。如果僅僅是希望這兩家加入,多給他們股份即可實現;可是同時,如果這兩家在整個組織中占股過多,就會形成壟斷和不公平競爭。這是一個兩難選擇。
艱難的選擇
類似的問題,之前銀聯、VISA、萬事達等組織遇到過,但是情況并不完全相同。
2002年,中國銀聯成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全國銀行卡信息的聯網通用。此前,北京有一個全國銀行卡信息交換總中心,上海、廣州、深圳等18個城市有當地的“金卡”中心,這19個中心全部劃歸中國銀聯運營。
中國銀聯由國內80多家金融機構共同發起設立,當時成立時亦曾遇到如何讓中農工建等大行加入的問題。董崢告訴網易科技,各大銀行都在央行的體系內,當時中國銀聯是由央行牽頭成立的,央行的命令,銀行是買賬的。銀聯最后形成的是一個相對中立的組織,即使像工商銀行這樣的大行,股份也不比一個鄉鎮銀行多多少,并沒有絕對的控制權。可是現在,支付寶和財付通都是民營企業,使用行政命令恐難奏效。“如果這兩家企業不買賬,你能拿它怎么樣?”董崢問。
在美國,國際卡組織VISA和萬事達都是清算機構。董崢正在梳理信用卡發展歷史,準備寫一本這方面的書。董崢告訴網易科技,VISA和萬事達的成立方式是截然不同的。VISA是在美國銀行最早采取“特許授權”制形成的信用卡聯盟的基礎上成立的,而萬事達是在美國西部一些州的銀行發起成立的銀行間卡協會的基礎上成立的。
最早美國的銀行不準跨地區經營,美國銀行為了擴大信用卡市場份額,采取了“特許授權”的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有選擇地許可一些銀行發行卡面上使用帶有“美國銀行”標識的信用卡獨立經營,同時獲得特許的銀行簽約商戶也必須受理美國銀行信用卡,這就令美國銀行信用卡的品牌和使用范圍一下子從州內擴大到了全國。
VISA創始人迪伊·霍克在最初發起成立VISA時,美國銀行要求按他們的銷售額所占的百分比在董事會中取得同等的席位,這將違反VISA的基本原則——管理權不能由任一機構和有利害關系者支配。他們還要求在全國協會中充當管理合伙人的角色,至少保留五年的時間。這幾乎違反了所有的原則,而且將會使新系統延續當時糟糕的管理狀況。
迪伊·霍克說服美國銀行放棄了這個要求。當時,迪伊·霍克拿出的核心邏輯是:各授權銀行決不會將自主權讓渡給只受一家銀行控制的組織。“重新構思產品和組織,將信用卡市場擴大到遠遠超出我們想象的規模,美國銀行從這個市場所占的份額中獲得的利益,將會遠遠超過從目前市場獲得的授權費用的收入。”事實證明,他取得了成功。
“支付寶和財付通能否放棄,還不得而知。”董崢說。
兩套方案
7月31日,財新的報道出來之后,多位業內人士向網易科技表示“非常詫異”,“如果財新不報道,我們還不知道呢”。
據曾參與過網聯方案討論的專家和第三方支付企業反映,這項工作征求意見開始于2015年10月,很多人只是剛開始參加過提交需求,但是后來就再也沒參加過討論。
一位參與“網聯”方案討論的專家告訴網易科技,目前有兩套方案在討論:“三地三中心”和“兩地兩中心”。看上去只是數量的差別,可是這個差別至關重要。
網聯的核心想法是,切斷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未來由網聯與銀行直連,第三方支付機構都與網聯連接。在實踐中,網聯不是只有一個統一的大平臺,而是有兩個或三個分處理中心,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接入這些分處理中心來接入網聯平臺。在這兩套方案中,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牽頭,在北京建一個總中心,這個總中心可以同時監控幾個分處理中心的數據。這一點是相同的。不同在于,“三地三中心”是建立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分處理中心,“兩地兩中心”是建立上海、深圳兩個分處理中心。
這一點不同的關鍵在于: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有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個巨頭,如果建成‘兩地兩中心’,很有可能這兩個中心被實力雄厚的兩巨頭中標,在實質上難免使得這兩家公司壟斷網聯。而如果是“三地三中心”,其他第三方支付企業起碼還有更多選擇。
8月1日,聽說這事的拉卡拉高級副總裁唐凌就向網易科技表示:“網聯是作為支付機構的統一清算平臺,其建設和運營的機構,應自始至終保持其中立性,獨立性,公益性。如果不是這樣,后期的實施和推廣,會存在諸多的挑戰與困難。”
在移動支付市場上,拉卡拉的份額僅次于支付寶和財付通,位居第三。唐凌表示,“拉卡拉參與過網聯前期方案需求討論,后期實施方案拉卡拉未參與。其實,清算平臺如何實施和建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平臺的未來發展”。唐凌說。
更多的企業選擇了暫時沉默,包括支付寶、財付通、京東金融在內的企業,都未回應網易科技的采訪請求。
網聯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作者: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