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教育,科大訊飛助力培養“新人類”
擴大高中教育學位供給、推進職普融合、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今年全國兩會,教育不出意外地再成熱點話題,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多個教育改革信號,其中還特別強調,“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事實上,把AI放進教學中,早已不是“將來時”,而是“現在進行時”。以科大訊飛的為代表的AI企業,一直在積極利用AI技術重塑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讓AI成為彌合教育資源差距的“魔法棒”。
在杭州市富陽區富春第七小學,五年級2班的孩子們開展了《為冬候鳥設計一個“家”》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系列課程。學生將鳥窩作品放到校園的各個角落安裝,成為學校生態校園文化的一部分,也成為綠色富春的一部分。
“做鳥窩用什么材料?”“鳥類喜歡什么樣的巢穴?”......在探究過程中,當孩子們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AI虛擬助教針對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建構起鳥的類型、生活習性、行為習慣之間的關系,給學生們提供了高效的資源收集方式。
讓科學課打破傳統課堂邊界,科大訊飛依托星火大模型等先進技術,創新研發包含“訊飛美麗科學教學系統、科學實踐系統、數字化探究實驗室”的綜合解決方案,助力科學教育提質擴面、學生科學素養全面提升、有潛質的 科技 后備人才早發現早培養。
在長沙市一中博雅學校,聚焦“AI+”賦能信息科技實驗教學新模式的訊飛信息科技教學應用平臺讓課堂變得有聲有色,其將“科”與“技”并重,引導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了解知識的奧秘,更讓他們體會開關量、連續量、閾值等抽象概念在生活實際場景中的應用。目前,該解決方案已在全國129所學校進行規模化試點,從師生反饋看,有效解決了信息科技學科的教、學、評難題,幫助老師降低63%的備課時長、90%的編程批改時間,還大大提升了學生興趣。
一個個課堂之變,只是科大訊飛以AI賦能,促進教育公平,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其中一個生動實踐。當下,“AI+教育”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碰撞,AI賦能教育帶來的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深刻變革。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隊”,科大訊飛憑借其在人工智能領域卓越的技術底氣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積極推動著教育的“智慧變革”,逐步構建覆蓋全學段、全場景的“AI+教育”生態。
其中,在個性化教育方面,科大訊飛智慧課堂、個性化學習手冊、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英語聽說智能教學系統等產品和服務,能夠精準滿足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實現教與學的減負增效。科大訊飛還提供了一系列區域級因材施教、五育融合等綜合解決方案,為教育的全面變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此外,訊飛雙師課堂、智慧微課等智慧教育產品,為偏遠地區和資源匱乏學校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讓“實現教育公平”不只是夢想。
而科大訊飛關于AI通識教育的探索和嘗試,更開辟了教育未來發展的一條嶄新道路。以天津益中學校為例,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創新教育讓孩子們有機會親自動手,制作智能門鎖、智能臺燈、智能晾衣架、幼兒陪伴機器人等智能家居產品,在人工智能知識與未來生活之間架起橋梁。全國兩會期間,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還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圍繞AI通識教育獻言獻策,建議將 AI通識課納入基礎教育必修內容,明確跨學科思維、人機協作等核心素養框架,并在高考中引入30%的“開卷考試"權重,考察學生使用AI工具的創新能力。
全國兩會上,劉慶峰還建議“系統構建AI時代的人才畫像和培養體系”,并提出三條路徑:將AI能力納入新課標,明確跨學科思維、人機寫作等核心素養培養框架,并在各類人才選拔中考察學生使用AI工具的創新能力;梳理從中小學到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全學段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增加AI通識課;出臺中小學AI實驗室建設標準,深化職教與高教校企“AI產業學院”,強化學生應用能力。
從學校課堂到兩會建言,科大訊飛始終以技術為筆,書寫“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夢想”的理念,努力實現一個愿景——培養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的“新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