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發展水平被低估,機構看多中國科技七巨頭估值提升
3月18日,中金公司發表觀點認為中國 科技 龍頭估值顯著較低,并不匹配AI發展的領先優勢。尤其是港股科技龍頭,恒生科技動態市盈率仍在歷史低位。中金公司認為中國科技巨頭相比美股科技七姐妹(Magnificent 7)折價約-55%,未來有望重估。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恒生科技指數(800700.HK)累計上漲了約36%。在DeepSeek熱潮的“助攻”下,港股市場多只科技股已經突破去年9月、10月大漲后創出的高點,而包括港股市場、A股市場在內的中國權益類資產整體也呈現持續走高之勢。中金公司認為,此前中國股票估值持續壓縮,AI發展水平也被低估,近期的修復仍不充分。匯豐環球最新研究指出,對比美國科技股估值,國內科技股的估值有51%的折讓,后續仍有進一步上漲空間。
這一輪行情中,聯想集團表現尤為突出,股價突破13.60港元,創下歷史新高。其背后邏輯不僅在于港股市場的整體回暖,更與其AI戰略落地、業績增長預期及全球科技產業鏈地位密切相關。
中國科技資產的重估機會
今年以來,港股科技股的表現可謂亮眼。恒生科技指數大幅上漲,反映出市場對中國科技資產的信心正在恢復。這一現象的背后,既有全球科技行業整體回暖的推動,也有中國科技企業自身競爭力的提升。
AI爆款應用不斷落地,產業鏈各環節開始全面兌現業績增長。IDC預計,到2025年,全球支持人工智能的技術支出將達到3,370億美元,到2030年AI將在全球范圍內產生高達19.9萬億美元的累計影響。根據Gartner數據,去年全球IT支出超過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5%。其中,中國市場的科技支出增長尤為顯著。這一趨勢為港股科技股提供了強勁的基本面支撐。
資產重估方面,估值修復有望擴散至AI產業鏈和AI+應用行業,而且業績增長同步消化科技板塊的高估值,此時股價上漲或將經歷估值驅動切換至業績驅動。AI也將成為市場的核心主線并擴散至下游相關應用領域,A股和港股市場或呈現為成長股牛市。
多家券商研報指出,當前中國科技股的估值水平仍處于歷史低位,具備較大的上漲空間。例如,中信證券認為短期來看,恒生科技與納指估值趨于收斂,全球資金因AI催化與美 經濟 走弱,青睞高性價比的中國科技資產; 投資 邏輯從短期主題轉向中長期產業深耕,科技研發從“負估值”成本轉為“正估值”資產,繼而引發系統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開源生態引領國內科技突破,改變全球對中國科技的預期;產業端,各行業加速AI與傳統產業基礎結合,解決實際問題并創造經濟價值。業內分析認為,國內科技公司陸續接入DeepSeek,AI 商業 化應用落地有望加速,在人工智能產業鏈上布局較早的龍頭企業,有望持續受益。
AI機遇引領,硬科技龍頭彰顯配置價值
隨著港股科技股的崛起,聯想集團作為中國科技七巨頭、恒生科技指數十大權重股之一,是引領市場上漲的主力軍,近期創歷史新高。聯想集團強勁上漲背后,是市場看好其韌性增長能力和鎖定AI的戰略布局下,具備的長期成長潛力。
聯想集團作為一家以AI為驅動的ICT科技公司,布局混合式AI未來,將三大業務聚焦于AI內嵌的智能終端、AI導向的基礎設施和AI原生的方案服務。其中,聯想集團AI內嵌的智能終端前瞻AI向端側下沉、智能終端向AI終端升級的趨勢,打造了“一體多端”戰略,推出“聯想小天”個人智能體,并以此為核心,蓄力AI PC、AI 手機 、AI平板電腦和AIoT等智能設備的加速落地。
基礎設施方面,聯想集團相關業務旨在為AI發展需求構建豐富全面的基礎設施底座。DC數據顯示,聯想集團在中國服務器市場繼續位列前三,并已連續兩季度同比增幅超過200%,勢頭迅猛。隨著全球AI服務器需求的持續強勁,以及液冷技術的加速應用,聯想在該領域的市場份額和收入有望進一步提升。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楊元慶認為,“端-邊-云-網”的高效協同是釋放AI潛力的關鍵。例如,AI PC處理本地輕量任務,邊緣服務器執行實時推理,云端完成復雜模型訓練,三者通過智能調度實現資源最優配置。Gartner預測,到2027年,70%的企業將采用此類混合架構,聯想憑借先發優勢有望占據30%的市場份額。
在AI解決方案及服務方面,聯想集團正開發更多的AI原生服務,如其與英偉達攜手推出的聯想 Hybrid AI Advantage(混合式AI優勢集),可助力客戶提高AI投入的回報率。民生證券、中金公司等多家機構認為,聯想集團憑借混合式AI戰略的前瞻性布局,已經邁入戰略收獲階段。隨著AI技術的不斷成熟,聯想集團在AI賦能各業務板塊的穩健成長將為其帶來持續的價值增長。
中國科技股價值重估帶來了新的投資機會,以聯想集團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七巨頭憑借其在AI領域的戰略布局和業績表現,成為這一趨勢中的主要受益者。隨著DeepSeek等AI技術的普及,聯想集團的AI生態布局和基礎設施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其配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