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數千萬美元!又一未來獨角獸殺出:多家知名 VC 聯投
?
北京海淀跑出一個未來獨角獸:Sand AI(三呆 科技 ),今日獲得數千萬美元融資,由經緯領投,跟投方包含華業天成、創新工場、IDG、襄禾、商湯國香。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創始人來自美團前高管王慧文創立的光年之外(2023 年),但隨著光年之外的閃崩,他創立了 Sand AI。
那么,在巨頭圍剿、玩家眾多的視頻 AI 生成賽道,這家成立僅 1 年半的初創公司為何還能獲得資本青睞?
01
Sand AI 的崛起與資本市場的熱捧密不可分。2024 年 5 月,今日資本領投其早期融資輪,這一動作被創始人徐新視為 " 對一級市場堅守的宣言 "。
資本押注的背后,是 Sand AI 選擇的差異化路徑:在 OpenAI 的 Sora 引爆 " 擴散模型(Diffusion)" 主流路線時,該公司卻押注 " 自回歸模型(Auto Regressive)",試圖通過時序因果邏輯解決視頻生成中的物理規律模擬難題。
其核心產品 Magi-1 定位為 " 開源可測的研究與工業級工具 ",用戶可通過官網生成 1-10 秒視頻,或下載模型權重自行訓練。與 Sora 的封閉生態不同,Sand AI 將代碼、技術報告全數公開,吸引全球開發者共同優化模型。
創始人曹越的履歷,為 Sand AI 注入技術的理想主義色彩。他是清華特獎與馬爾獎雙料得主,曾在微軟亞研院主導多項基礎模型研究。2023 年,他離開王慧文創立的光年之外,決意探索 " 更接近 AGI 本質的視頻生成范式 "。
曹越認為,傳統視頻生成技術存在兩大桎梏:一是擴散模型依賴概率采樣,難以保證時間軸上的因果連貫性;二是行業過度追求畫面精美度,忽視底層物理規律建模。他曾以 " 人物行走時左右腿交替 " 為例,指出多數模型只能學到動作相關性,卻無法理解 " 重力與肌肉協作 " 的因果鏈條。
Sand AI 的關鍵發展節點如下:
2023 年 10 月:公司成立,曹越組建首批團隊,成員多來自微軟亞研院、智源研究院,聚焦自回歸模型預研。
2024 年 7 月:今日資本領投 A 輪,隨著徐新的言論引發行業關注,Sand AI 從隱身模式走向臺前。
2025 年 4 月:發布 Magi-1,支持跨場景物理一致性、秒級時間軸控制等特性,單段視頻生成成本降至 0.1 美元,較行業平均水平降低 70%。
02
值得關注的是,Magi-1 并非單純的技術 demo。其商用版本已接入多家短視頻平臺的創作者工具鏈,支持廣告、影視預告片等場景的快速出片。
Sand AI 所處的 AI 視頻生成行業(二級分類:多模態生成軟件),正經歷從技術探索到 商業 落地的關鍵躍遷。據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數據,2024 年全球市場規模達 6.1 億美元,預計 2032 年將突破 25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 19.5%。
然而,繁榮背后卻暗藏多元競爭。
- 技術路線之爭:OpenAI 的 Sora、快手的可靈、字節的即夢等頭部玩家選擇擴散模型路線,追求畫面質量與藝術表現力;而 Sand AI、谷歌 VideoPoet 則押注自回歸模型,強調物理規律與長視頻邏輯。
- 生態策略差異:大廠依托流量優勢構建封閉生態(如快手可靈嵌入短視頻創作工具),而 Sand AI 通過開源吸引開發者,試圖建立底層技術標準。
當前市場仍屬藍海,但分化跡象已現:海外 Runway、Pika 占據創意設計細分市場,國內快手可靈憑借 6.5 億月活用戶占據應用層高地,而 Sand AI 則與智譜清影、生數科技 Vidu 等爭奪開發者生態話語權。
曹越在近期訪談中坦言:" 未來 3 年,視頻生成將進入‘因果推理’時代,誰能教會 AI 理解重力、流體、碰撞,誰就能打開 AGI 的大門。"
目前,Sand AI 推出訂閱制與積分制兩種付費模型:訂閱制:提供 9.9 美元 / 月的基礎套餐,支持每秒 10 積分的視頻生成(初始注冊用戶獲贈 500 積分);企業定制:針對影視級長視頻需求,提供按需計費的高階服務,支持秒級時間軸控制與跨場景物理一致性優化。
總體而言,作為視頻生成領域的新銳企業,其商業化進程雖處于早期階段。
來源:鉛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