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初露真容:非虛擬貨幣、網絡支付和電子錢包
來源:IT之家??作者:遠洋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有關負責人在公開場合表示正在進行數字貨幣系統開發," 數字人民幣時代 " 即將到來。
報道稱,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 金融 四十人伊春論壇上,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表示,央行下屬的數字貨幣研究所早于 2018 年就開始了數字貨幣系統的開發。
那么,此番央行提出的數字貨幣與這些 商業 " 虛擬貨幣 " 有何不同?從貨幣屬性看,比特幣等 " 虛擬貨幣 " 本質上并非貨幣。央行數字貨幣是基于國家信用、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與比特幣等 " 虛擬貨幣 " 有著本質區別。
穆長春表示,以往電子支付工具的資金轉移必須通過傳統銀行賬戶才能完成,而央行數字貨幣可脫離傳統銀行賬戶實現價值轉移,使交易環節對賬戶依賴程度大為降低。通俗地講,央行數字貨幣既可以像現金一樣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幣的流通和國際化,同時也可以實現可控匿名。" 對老百姓而言,基本的支付功能在電子支付和央行數字貨幣之間的界限相對模糊,但央行未來投放的央行數字貨幣在一些功能實現上與電子支付有很大的區別。"
據悉,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主要針對流通中現金的替代性,既保持現鈔的屬性和主要特征,也滿足人們對便攜性和匿名性的需求。由此看來,央行推出數字貨幣,既不是當下流行的電子錢包或網上支付,也不是完全 " 推倒重來 " 取代現有的人民幣體系,而是對流通現金具有一定替代性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
據了解,未來央行將不會直接向公眾發行數字貨幣,而是采用雙層運營體系,即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前期或先在部分場景試點,待較為成熟后再進一步推廣,出于穩妥考慮,會做好試點退出機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