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酷睿Ultra 9 275HX性能實測:最強移動處理器
年初英特爾正式發布酷睿Ultra 200HX系列處理器,從而完成了酷睿Ultra 200家族的布局。其中,酷睿Ultra 9 275HX作為本世代的次旗艦型號,被當前不少 游戲 本所使用。那么它的實際性能到底怎樣?各方面表現又是否讓人滿意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
英特爾酷睿Ultra 9 275HX處理器在規格上僅比Ultra 9 285HX低0.1GHz的頻率。它采用24核24線程設計,即8個性能核+16個能效核構成,睿頻加速頻率5.4GHz,擁有36MB三級緩存,默認TDP為55W,最高TDP可以達到160W。
微星泰坦16 AI 2025(Ultra 9 275HX/16GB/1TB/RTX5080)
首先我們來看看CPU-Z和CINEBENCH的單核和多核測試。CPU-Z單核得分867.2,多核得分18123.4,因為第一代酷睿Ultra處理器并未推出高性能HX系列,所以只能與英特爾14代酷睿HX做一個比較,酷睿i9-14900HX處理器CPU-Z單核得分895.6,多核得分14361,可見酷睿Ultra 9 275HX在單核性能上略微落后14代酷睿,而在多核性能方面則提升了26%。
CINEBENCH R23單核得分2199,多核得分39375;CINEBENCH 2024單核得分135,多核得分1658,對比酷睿i9-14900HX的R23單核2134、多核33124以及2024單核128、多核1831的跑分表現,酷睿Ultra 9 275HX多核性能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
接下來我們看看CINEBENCH R23多核心十輪連續測試以及能效曲線。
R23多核心連續十輪測試最高分為39375,最低分為34616,從第三輪開始之后性能開始保持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
多核性能我們還可以參考3DMark CPU Profile的測試,可以看到單線程得分1309,最大線程得分17894,相較14代酷睿i9-14900HX而言(最大線程得分13902),多核物理渲染性能提升約29%。
理論應用性能評估
在理論應用性能方面,我們測試了H.264編碼、7-Zip壓縮/解壓縮、V-Ray采樣率、Blender采樣率四個項目,下面看看酷睿Ultra 9 275HX的表現。
首先在H.264編碼方面,編碼2500幀的速度為119.47fps,完成用時僅為21秒,視頻編碼效率再度大幅升級,這也是英特爾酷睿處理器一直以來的強項。
7-Zip壓縮與解壓縮測試,壓縮速度75009KB/s,解壓縮速度2072573KB/s,速度還是相當快的,畢竟是24核24線程設計。
渲染采樣率方面,首先是V-Ray Benchmark,1分鐘測試時間總體采樣數達到34794?vsamples,相比14代酷睿i9-14900HX提升不少。
Blender benchmark monster、junkshop、classroom三項測試渲染采樣率分別為235.96、146.66以及108.89 Samples/min,速度同樣是快了不少,但Blender渲染采樣還是GPU更快,所以CPU分數只做一個參考即可,實際使用還是要靠GPU來保障效率。
AI計算性能評估
英特爾酷睿Ultra 200HX處理器也引入了NPU計算單元,并且在AI算力方面帶來不錯的計算效率。通過UL Procyon與Geekbench AI,我們來看看酷睿Ultra 9 275HX的AI性能表現。
首先是CPU Integer,也就是CPU的整數計算性能,總體評分為506,比自家酷睿Ultra 9 285V的439分要高出不少。而NPU Float16算力評分為358分,比酷睿Ultra 9 285V的366分要略低一些。另外相比AMD銳龍AI 9而言,CPU和NPU算力上酷睿Ultra 9 275HX都要高出不少。
Geekbench AI主要測試計算單元的單精度、半精度以及量化性能。酷睿Ultra 9 275HX的CPU在三項測試中分別得到7573、7572以及13190分的成績;NPU則分別為6983、8032以及12374分,CPU部分的單精度和半精度算力比酷睿Ultra 9 285V要高不少,量化性能略高一些,NPU部分的單精度算力略高一些,但半精度和量化性能不及酷睿Ultra 9 285V。
評測總結
總體來看,作為目前移動級處理器中的次旗艦型號,酷睿Ultra 9 275HX有著顯著的多核性能提升,而且目前即便面對銳龍AI MAX+395這款AMD頂級處理器,也在多核性能方面有一定優勢。不過在單核性能方面,它基本與14代酷睿HX系列處理器持平。另外它解決了14代酷睿處理器拷機超100℃的問題,能夠保持比較不錯的穩定狀態,整體運行更加穩定。
【來源:中關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