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不僅僅是一個大勢所趨,而是已經真實的來到我們的身邊。在這個時代,互聯網都在變得Out,曾經時髦的互聯網企業都被迫去爭搶移動船票。隨著3G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正在逐漸習慣隨時隨地閱讀新聞、獲取信息,而伴隨人們習慣的遷移,媒體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當傳統媒體還在熱衷于報道移動互聯網的各種 熱點 時,殊不知自己也正在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犧牲品”和被沖擊對象。面對這樣的移動大潮,傳統 媒體 也在謀求轉型,但一鯊發現,在轉型中面臨三大陷(誤)阱(區)。
陷阱一:內容為王,只要內容做得好,什么變化都不怕。
移動時代內容為王還是入口為王是個熱門的辯論話題。相當多的傳統 媒體 認為,只要自己內容做得好,任憑技術如何變遷,渠道如何變化,都能做到“酒香不怕巷子深”。
不過,一鯊覺得這是個很大的誤區。移動時代,人們閱讀新聞內容的時間非常碎片化,而且隨時隨地閱讀新聞的特點也使得人們的注意力有限,加之信息泛濫,人們往往習慣于固定的、少數的入口來實現對內容的接觸。同時,移動時代,瀏覽器衰落,APP盛行,也使得媒體仍然靠1.0時代建起來的網站包打天下的做法不再可行。
傳統媒體只重視內容,而不重視入口的建設,將失去與用戶接觸的機會!君不見,一些財經雜志做網絡版,只是將雜志掃描成pdf,或者將全文放到網上,絲毫不考慮移動時代的用戶特點和習慣,這樣下去只能會死得更慘!
互聯網早就是一個酒香不香都怕巷子深的世界,注重內容不如更注重通道,無論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才是好貓,無論好內容壞內容,能被讀者看到才能被稱之為內容。
陷阱二:入駐平臺不就萬事大吉了……
傳統媒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轉型有兩條路徑,一種是入駐其他平臺,如在微博上開個號,在微信上開個公眾號,入駐搜狐新聞客戶端等等;另一種是自己做APP,構建自己專屬的媒體平臺。
兩種方式有利有弊,入駐平臺省心省力,還能借勢其他平臺的流量和用戶,不過寄人籬下總是不能盡如人愿,如無法實現用戶的積累,不能獲取用戶數據,比較難與用戶互動,不能開通更多個性化功能等。而自己做APP,則能彌補這些問題,積累的用戶都是自己的,可以根據媒體的特點和用戶的需求開發更多特色功能,加強與用戶互動,挑戰是發展會慢一些。
兩種方式,一個走捷徑,四兩撥千斤,另一個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一鯊覺得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你不是權宜之計,更想長遠發展,還是選擇后者。而如果想迅速進入移動時代,前者顯然更快。當然,這兩種方式是可以而且應該并行發展的,互補發展更加合適。
比前面的陷阱更進一步的是:內容讓別人看到還不是萬事大吉,內容要在自己的平臺被人看到。換言之,在移動互聯網通道、平臺以及移動產品的價值已經大于內容。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既不需要為內容付費也不會用大量整塊時間使用手機,他們有時甚至只會匆匆一瞥信息的標題,從誰那里瞥來的標題最快最多,誰就會贏,而匆匆一瞥能記住的只有客戶端的圖標而已。所以對他們來說,誰寫的,哪里生產的信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個客戶端來的。
陷阱三:移動媒體只是新媒體部門的事……
還有一種誤解,就是認為新媒體只是新媒體部門的事情。傳統媒體做移動版,與當初做網站一樣都是會成立一個所謂的新媒體部,這樣做的結果是媒體形成冰火兩重天。新媒體部門做新媒體,而其他部門仍然我行我素,繼續做傳統的事情,這樣下去,怎么能實現向移動的轉型?
傳統媒體向移動的轉型,本質上是思維的轉型,要從新聞采遍的全流程出發實現互聯網化。傳統時代的媒體是單向的,記者采寫、編輯、出版,然后over,中間沒有引入讀者的聲音,內容上強調量,每次100page,無法做到精品化。
一鯊的互聯網六字訣是“迭代、群眾、精品”,互聯網時代、移動時代的媒體,一定要是迭代的思維,即要形成一個讀者參與的閉環,要在整個過程讓讀者互動,要有精品意識,不重量而是重質,這樣才能形成口碑,實現滾雪球的傳播。
例如在媒體的移動APP中,是否可以引入讀者的爆料、讀者的互動,而記者可以直接看到這些爆料,并通過迅速采訪、移動發稿搶先發布內容。例如,記者在寫稿子的時候,可以采用三段式,第一段是不超過140個字的摘要,第二部分是更加精華的內容,不超過1000字,接下來再敘述展開,而編輯采用時,可以將第一段直接粘貼發布在自己的媒體官微上,第二部分直接粘貼在自己的媒體官方微信上,而全部文章進行簡單編輯發布在自己的APP上。
更重要的是“服務態度”,長期以來傳統媒體更像是上世紀80年代的商店售貨員,等著顧客來,等著顧客看,顧客不發話,自己決不搭言。新媒體至少要像推銷員,寫出東西后不是等待讀者來找來讀,而是推薦給讀者去讀。也就是說傳統媒體無論在別人的平臺還是在自己的陣地,推送功能是一定要掌握的,這是信息流向讀者的命脈。
傳統媒體向移動轉型,內容固然為王,但入口的建設至關重要,既要寄人籬下(入駐平臺),又要構建符合自身特點和讀者習慣的自己的陣地(建設自己的移動APP)。同時,盡快實現思維模式的轉型,實現整個媒體組織內部的升級轉型。
方向正確的話,傳統媒體的前途依然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