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到家擁抱家政行業數字化浪潮,品質服務讓消費者省時、省事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加速滲透至人們衣食住行等生活場景,家政行業也亟待踏上 互聯網 轉型之道,探尋“數字未來”。家政這種傳統服務業該如何被重塑?又將給用戶的日常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在首屆全國家政博覽會推出《家政大家談》系列訪談節目中,58到家技術負責人王圣堯給出了他的思考。
在王圣堯看來,數字化有效縮短了用戶尋找優質家政服務的時間,帶動勞動者服務效率升級,切實讓利消費者,進而帶動家政行業提質擴容和轉型升級。
優質服務覆蓋多元場景,護航用戶消費體驗
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家政服務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從業者和用戶規模不斷攀升。但現實生活中,卻存在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找靠譜“阿姨”或維修師傅需要靠運氣的情況。王圣堯認為,數字化家政的出現,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為給消費者提供更多便利,58到家深耕用戶消費場景,不斷拓展平臺細分服務,覆蓋日常保潔、 家電 清洗、保姆月嫂育兒嫂、放心搬家、開鎖換鎖等服務品類,對消費者需求實現一站式全覆蓋。
由于家政服務需要入戶一對一服務,對從業人員的誠信及服務水平有較高的要求,但消費者事前難以了解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能力。基于此,58到家搭建信用評價體系,利用數字化手段記錄每位勞動者的服務情況、是否幫助消費者有效解決問題等,并將派單率與用戶口碑掛鉤,倒逼服務人員提升服務水平。“在數字化平臺上,可以快速為消費者匹配服務質量更好的師傅或阿姨,幫助消費者得到更省心的服務。”王圣堯說道。
為確保消費者得到更好的服務體驗,58到家還制定了嚴格的準入門檻,平臺入駐保姆、月嫂、育兒嫂均需通過年齡、學歷、體檢報告、相關資質證件等13項嚴格篩選。同時,平臺持續完善售后服務,為用戶及勞動者提供多重保險保障。諸如家政服務人員意外損壞雇主家中物品,或家政人員在服務過程中、上下班途中遭受意外傷害,均可獲得相應的保險補償,讓消費者放心享受服務,勞動者更安心。
數字化重塑家政服務流程,打造“懶人福音”
從服務流程來看,家政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往往因人而異,對于清潔程度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容易引發雇傭雙方的矛盾和糾紛,預約服務前的溝通就要耗費大量時間。“傳統場景下,消費者通過電話聯系到家政公司后,需要與對方反復溝通,比如需不需要擦玻璃、清洗廚房,家政公司還需確認能否匹配到消費者的需求,不僅費時費力,最早也許只能是預約到幾天以后的服務。”王圣堯舉例介紹稱,數字化家政服務將“找阿姨”的時間大大縮短。
58到家從數字化和標準化層面發力,將家政服務過程中涉及的環節逐個細心打磨,全面簡化服務流程。以擦玻璃服務為例,平臺按照需要擦拭的玻璃面積,劃分出10平方米、15平方米、20平方米等多重方案,將擦玻璃服務細化出6大區域清潔,并配合專業的清洗劑及清洗工具。每項服務均明碼標價,讓消費者一目了然,僅需通過線上下單即可體驗最快2小時上門的優質服務。
除了保潔服務,用戶在選擇保姆、月嫂方面往往有更久的決策期,很多情況下,需要頻繁面對面的溝通來確定雙方是否適配。為方便用戶選到心儀的阿姨,58到家將簡歷、面試、簽約等環節搬到了線上,推出線上面試、線上簡歷等工具,幫助消費者和阿姨實現“云簽約”。
技術創新提升服務效率,雙向賦能勞動者和消費者
除了服務質量和口碑外,服務價格是否合理也是影響消費者選擇家政服務的重要因素。針對這一狀況,58到家制定透明化的收費標準,通過數字化技術帶動家政商家、勞動者服務效率升級,進而降低商家的成本,讓利消費者。
為助力商家、勞動者收獲更多優質訂單,58到家通過“58智慧家政系統”幫助家政服務人員和企業實現智能派單、智能管理。這套智能調度系統將家政服務人員的平均接單距離縮短了60%,接單數提高了45%,同時能提升商家30%以上的經營效率。
“通過數字化的方式,為阿姨實時派發距離她最近的訂單,這樣保潔阿姨可能一天接單量從2單變成4單。”王圣堯表示,數字化平臺的規模效應,相當于把零散的服務需求變成穩定大規模的需求,平臺和消費者站在一起,掌握了更強的話語權,也可以幫助消費者爭取到更便宜、質量更好的服務。
作為生活服務的“基礎設施”之一,家政服務一頭連著民生服務,一頭連著就業需求,58到家積極探尋數字化下的新型家政服務模式,打造用戶信任滿意的家政服務。接下來,平臺將持續從規范服務標準、智能化升級等環節發力,引領家政行業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