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未成年人遇人臉彈窗停止游戲,《蛋仔派對》全渠道推廣人臉識別
近日,中國音數協 游戲 工委、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與伽馬數據發布了聯合編制的《2023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調研數據顯示,在未成年用戶行為方面,其休息時間選擇游戲的偏好僅排第六,28.86%未成年人游戲消費呈降低趨勢,56.26%家長與孩子約定游戲條件或將游戲作為激勵方式。從社會輿情來看,對“未成年人游戲時長”的關注度大幅下降70%。以上調研結果明顯反映出了在相關政策的管控約束、企業單位的嚴格執行和社會各界的協作下,未成年人沉迷的現象得到了有效緩解。
不過,在一系列改觀之外,未成年人保護仍面臨著身份核驗、超常消費退款,以及部分家長監管不足等諸多挑戰,大量的工作實踐表明,未成年人保護仍將是長期系統性的工程。
孩子冒用身份信息和 手機 設備?家長不可放任
自2021年未成年人保護新政策全面落地之后,實名認證成為辨別游戲用戶未成年人身份的核心手段,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長、游戲消費都被規范到了合理的范圍中。然而,還是有一部分未成年人用戶為了繞開這種系統保護機制,選擇了用成年人信息進行實名認證。
根據此次《報告》對學生群體調研的結果顯示,有32.86%的人會用家長或其他人身份證注冊,還有11.95%選擇與家長共用一個賬號。而對存在未成年人超時游戲情況家庭的調研結果則顯示,35.28%的家長清楚孩子使用家長身份信息注冊賬號,26.07%的家長會讓孩子使用家長的手機玩游戲。
由此不難看出,未成年人借用家長身份信息和手機設備來逃避防沉迷幾乎已經成為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而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家長不能進行教育、阻攔,甚至為孩子游戲提供“方便”,直接削弱了企業側與防沉迷平臺側對未成年人游戲行為的觀測與監管能力,更加大了未成年人利用家長賬戶進行消費的風險。
日前,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針對一起未成年充值退款訴訟做出終審判決,法院認定,因孩子家長未能盡到監護人監管義務,曾通過幫助未成年孩子通過人臉識別認證等行為,放任其進行游戲充值,依法駁回其關于充值退款在內的全部訴求。判決書顯示,網易已經采取遠超法律要求的防范措施,主動在游戲中通過大數據定位、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進行未成年防沉迷保護,而當事人未能盡到法定監護義務,并以實際行動放任使用,才是造成未成年游戲并完成各種消費的重要原因。
人臉識別全面普及存在多重難點
針對未成年人借助各種手段繞過防沉迷的現象,已經有不少企業采取更多舉措和技術工具來監測疑似未成年人的異常游戲行為。其中,人臉識別技術是當下社會各界呼聲較高的一種解決方案。
據《報告》顯示,受調研的用戶中,遇到彈窗后,50.12%會停止游戲,而有21.94%會向家長求助進行身份驗證以通過驗證。可見,在家長不為孩子代過人臉的情況下,人臉識別技術能防止大部分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的未成年人沉迷游戲。比如網易旗下 手游 《蛋仔派對》此前就宣布在全渠道接入針對高風險人群調起人臉識別的機制,近2個月已累計攔截超500萬次疑似未成年玩家充值行為。
從《蛋仔派對》的實踐探索效果來看,引入人臉識別的確是一種更高效、更精準的防護舉措,但想要在整個行業中全面普及這項技術,其實還存在多重難點。
技術層面上,在人臉識別作用更顯著的游戲過程中,需要游戲企業在識別到可疑賬號后才會觸發,這一識別過程要求游戲企業對用戶游戲內行為進行持續追蹤與分析,而大多數游戲企業并不具備此類技術能力。信息安全上,人臉識別的引入對企業保障信息安全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讓企業面臨額外的經營成本與法律風險。
因此,在推行人臉識別普及的同時,游戲廠商也會為家長提供便捷的協作平臺來管理孩子游戲,如網易家長關愛平臺設置有一鍵禁止充值和一鍵禁止登錄功能,家長只需要綁定孩子游戲賬號,就可以實現“一鍵式”管理。
建設完善的未成年人保護生態,家長不能缺席
“放羊式”的管理下,再嚴格再全面的保護系統恐怕也無法切實有效地發揮作用。未成年人保護,絕不只是一項單純依靠政策約束、游戲廠商技術落地就能做好的課題。每一位家長,都負有對孩子的監護義務,科學管理才能保證孩子健康游戲、快樂生活。
在最新公布的這份《報告》中,還有幾項調研結果頗為耐人尋味。在未成年用戶行為方面,與家長互動成為大多數未成年人休息時的首選,占比高達51.43%,而玩網絡游戲在所有統計選項中排在第六位。一方面,這說明未成年人在心底對于家長陪伴的渴求是更為強烈的,另一方面也說明,在娛樂模式的選擇上,網絡游戲已經不是未成年用戶的優先選擇,甚至都不能進入前五之列。可見,未成年人防沉迷的關鍵,不僅是控制孩子游戲,更應該是給予孩子陪伴。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積極的參與到了未保生態的共建中來。《報告》指出,有77.75%的家長對未成年人保護措施有所了解。而當孩子的游戲行為超出“適度”范圍時,更是有48.44%的家長選擇以積極的互通溝通來進行處理。有了家長的陪伴、關懷、教育等軟性疏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將會變得更加細致化且有溫度,家庭監管將成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決定性因素。
綜合來看,中國游戲行業在未成年人保護這條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有效進展,但仍需進一步的探索。隨著19歲以下網民規模突破2億,未成年人保護課題所面臨的變數和挑戰也會越來越多,整個保護生態的系統化建設也應該逐步邁入動態發展的新階段,但毋庸置疑的是,包括每一位家長、每一家企業在內,各方各界都應該責無旁貸,高度重視,只有全社會加強協力,才能營造出更有助于未成年健康成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