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凌:在線教育要踩準點兒 |i黑馬
來源:i黑馬
主持人:王冀
嘉賓:李學凌(廣州多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浩 (快樂學習教育集團總裁)其他黑馬營學員
整理: 李傳濤
【i黑馬導讀】近一兩年來,在線教育可謂炙手可熱。在線教育公司的融資新聞不斷傳來,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提供在線課程的創業公司宣布獲得百萬美元級投資,而且這些網站用戶活躍度極高,堪稱叫好又叫座。
在國外,互聯網與教育的結合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反觀國內,世紀佳緣創始人龔海燕辭任ceo后立即殺入在線教育領域,其二次創業的網站“91外教網”也隨即浮出水面。但是,當在線教育真正遇到中國教育的氛圍時,現狀并不樂觀。如今教育行業的現狀是,有教育情結、愿意做教育內容的人主要集中在線下,而懂it、懂互聯網的人則將主要精力放在搭平臺而非做內容上,因此國內互聯網教育模式還相當初級。
在這種情況下,在線教育的創業者該怎樣把握機遇、規避風險?許多業內人士告訴《創業家》,盡管在線教育今年很可能迎來大爆發,但它并非顛覆所有教育模式的“必殺技”。弄不好,你就可能從先驅變成先烈。
在線教育還不是一個特別賺錢的行業
主持人:現在許多人都投身到在線教育里去,這個行業似乎將成為一個新的爆發點。我們該怎樣看待國內在線教育所處的發展階段,它的價值體現在哪里呢?
李學凌:在線教育還處在發展早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認識的凡是投了在線教育的vc都虧得一塌糊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做在線教育賺到了錢,賺的也只是賣證的錢,比如獲得了某個部委的某證,從此黃金萬兩就來了。但過去一兩年,在線教育發生了很大改變。我們已經能看到互聯網會給教育帶來巨大的革命。
第一,在線教育極大地釋放了學生資源。以前,學生會因為地理條件、價格等種種因素,非常難以獲得培訓和學習,但互聯網給了他們機會。第二,釋放了老師資源。現在就是一個人人可以為師的時代,因為互聯網把講課成本變得非常低。比如我可以在網上開一個班,講創業8年來的融資經歷和失敗教訓,每個人收300塊,湊夠了30個人就講一課,湊不夠就不上。我上一次課就能賺1萬塊錢。
人人為師,就能把很多經驗不經過濾地傳達給別人,不僅極大地釋放了教師和學生,還對傳統的學校體制產生顛覆。現在的學校,付給教師的工資大概只占營業額的30%,占據大部分的是教學設施的投入。互聯網可以改變這一切,用互聯網做教育,你可以只收教育款的20%,其余80%給老師,因為老師如果自己能賺到錢,他一定會離開你的學校。如果每一個學校都這樣,學校就會變成一個為老師服務的集體。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新東方一定會被互聯網顛覆,因為新東方要拿出營業額的80%來維持整個大平臺,沒辦法把80%給老師,20%留給自己,它所有體系都不符合這樣的模式。
張浩:2010年,教育培訓行業有四家企業上市,讓整個行業信心爆棚。只有三個分校的企業,都敢喊要上市。但到2012年,很多機構都徹底打消上市的念頭,而且開始收縮。教育行業一家上市公司2011年的增長率是60%,但是2012年增長率就一下子降到30%左右。當行業增長沒有如預期般爆發,各種矛盾就會爆發出來,身邊很多機構就倒了。一夜之間,廈門排名第二的教育機構就散掉了,這就是我身邊血淋淋的事實。
再說在線教育。2009年,我們在上海有30個人專門研發線上業務。大概兩個月前,我專門去拜訪了一家在線教育機構的創始人,他說自己2012年線上虧損約700萬美元。一個模塊虧損4000多萬人民幣,這是教育機構玩不起的。所以,中小學教育怎么線上線下結合,把18歲以前的升學教學搬到線上來,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家機構找到了答案。
悖論在于,如果一個孩子的學習自覺性沒有問題,他通常不需要通過網上教育或課外教育作補充,就不存在需求。而如果一個孩子的學習動力出了問題,誰敢期望說,把電腦放在他面前他會去學習?李總講得非常好,當能解決你生存問題的時候,你會去學習,但我們的中小學生可不稀罕。
黑馬營學員:現在互聯網在各個行業都有應用,但是在教育行業基本沒有。小學生不會做一道題時是不是可以向互聯網求助,或者幫助小學生做一個學習計劃?
李學凌:誰要說把小學生的教育搬到網上去,我就跟誰急,因為這會把小朋友的視力都搞壞。而且小學生的教育也不應該搬到互聯網上。學校不僅僅是學生上課的地方,也是他們接觸有限社會的地方,孩子們成長中關于集體、互助、愛以及仇恨的培訓都在那里。另外一方面,互聯網講究硬需求和用戶的主觀能動性,但現在的學校教育都不是學生主動想學的,因此沒辦法在互聯網上做中小學教育,因為你一開機,qq這些應用的聲音就響起來了。
要做生存教育,要有價值差
主持人:張浩做的是傳統教育,請你先結合自己的創業經歷講一下行業的問題,然后請李學凌談談網絡教育有哪些能掙錢的模式。目前很多人都注意到,yy作為一個在線溝通平臺,是具備發掘在線教育業務的潛力的。
張浩:2005年,我們在廈門創業,做中小學課外輔導。從需求上講,這是一個剛性需求。很多家長對我說,將來不會讓自己的小孩上培訓班。我和他們說,再過一兩年你就不會這么說了,因為孩子一上學的時候你就hold不住了。那種氛圍,就算你hold住,你的孩子也hold不住。
我們創業時從班級做起。2008年至2009年,我們在廈門推出了個性化教學模式,當時廈門整個行業都不知道什么叫個性化教學。事實上,直到現在,所有個性化教育機構都是打著個性化的幌子做著標準化的事情,這是因為行業本身存在缺陷。
個性化教學很好理解,就是一個老師對一個學生。任何行業都有業務核心,抓住核心才能成功。教育行業的核心一定是老師,其他東西都是錦上添花。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個體差異的,個性化教學,如果一個機構有300個學生,可能要200個老師支撐,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教育機構沒辦法保證短期內能夠系統化生產這么多教學優秀的老師。
情況往往是這樣:一家機構,今天收了你家3萬塊錢,明天去簽約一個給你家孩子上課的老師。那怎么才能保證教學質量呢?運氣好,你可能會碰到一個比較負責任的老師,但大量家長沒有那么好的運氣。
一個老師對一個學生會耗費大量老師,任何一個機構都沒辦法支撐,所以只能一個老師對多個學生,而學生越多,教學質量越低。即便真的做到了一個學生對一個老師,那必然收費很高,因為如果我是一個名師,你把所有學費給我都會嫌少。高收費帶來的必然是高期望,高期望必然帶來的就是高失望。
我們做過一個統計,單純的一對一培訓機構,學生和家長的滿意度大多僅為30%,所以這個機構就會淪為銷售性機構。而一個教育機構如果淪為銷售性機構,是會出問題的。所以快樂學習在一對一培訓上始終堅持審慎的原則。
教育培訓行業,買單的人跟體驗的人往往不是同一個人,付錢的是父母,學習的是孩子。摩爾莊園是孩子們自己買單的,因為娛樂和游戲的成分較多,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抓住學生的興趣。
一旦用戶跟買單者不是同一個群體,矛盾就會出現。比如,家長覺得挺好,但孩子學了10分鐘后就不愿意學了,這3000塊錢就扔掉。扔掉之后父母親就得出一個結論,這個培訓不行,所以他只會買一次。任何一個公司,如果用戶的消費都是一次性的,那就很可怕。這種情況下,一家機構即便一年能做到兩三億元的收入,同樣會淪為一家銷售型公司。
因為上述種種,我們2011年年底就感覺整個行業可能會出問題。果然,2012年,上海本土很大的幾家培訓機構開始裁員。上海這樣一個城市,做培訓的機構以10萬為單位。當一個行業什么人都能來做的時候,這個行業必然會出問題。
李學凌:我是教育的外行,很多不太了解,但學籍教育,我覺得是互聯網沒辦法參與的,我們離它越遠越好。我目前看到了兩個在線教育的方向,第一個是解決人的生存問題的教育,另外一個是有價值差的教育。
所謂生存教育,就是說上了我的課你就能活下去。大量的高中畢業生上了很多年學,但沒有任何可以活下去的技能,也不能找一份工作,人家說我們只需要熟悉加減乘除的人就可以。而這兩年,從小玩游戲的那批人已經到了要結婚的年紀,要結婚就得有收入。8塊錢包夜在網吧待一晚,如果從十七八歲就過這種日子,到二十五六歲就不行了,扛不住了。他們要重新回到社會,找到一份工作,這是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的基本動力。
邢帥網絡培訓學院創始人邢帥最早就是2塊錢買一包泡面,8塊錢在網吧包夜的人。后來,因為上大學的時候ps過照片,他們就開始在互聯網上教人怎么用photoshop軟件。教的過程中,一些人找到邢帥說,你總不按時上課,我們也找不到你,那我們能不能幾個人攢個班跟你學?
一開始,邢帥也覺得挺奇怪,后來才發現為什么這么多人愿意在網上學ps,因為photoshop用得比較熟的人,即便在廣州和深圳這樣的地方,找一份月薪4000塊錢的工作也很容易。即便在二三線城市,懂得ps的人一個月也能賺到2000塊錢,因為每一個影樓和沖印店都需要會用photoshop的人。今天,如果我和一個photoshop高手一起出門找工作,他肯定能比我先找到。這是我知道的最早能掙錢的在線教育模式。
還有一個適合用互聯網做的是英語教育。只要一踏出國境,會說英語就變得極其不值錢。在香港,就是一個酒店服務生,英文也說得溜溜的。很多菲律賓人英文說得非常好,但因為就業形勢特別糟糕,很多大學畢業生只能做菲傭。而在國內,一個人如果有一門專業技能,同時英文又很好,基本上在任何公司都能拿到1萬元月薪。
這種價值差使跨國教育發生了很大改變。有一個創業團隊,就在菲律賓雇了很多英文講得不錯的人,在網上教中國學生講英文。現在,他們可以把價格做到一個小時20塊人民幣,無預約價是40塊,這種服務非常方便,也確實有效。這個價格,我其實都有點動心,愿意有空的時候花20塊錢學英文。
黑馬營學員:yy未來準備把yy教育做成平臺還是準備自己做一些課件?
李學凌:我們自己做課件是不行的,互聯網力量會把教育的重心一直下放到老師,當然,也得幫學校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