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柳傳志、孫宏斌:兩個男人不得不說清楚的故事
原標題:【獨家專訪柳傳志、孫宏斌】兩個男人不得不說清楚的故事
柳傳志(左)和孫宏斌(右)
柳傳志對孫宏斌的三個評價和一個提醒,以及孫宏斌對和柳傳志真實關系的定義。
與孫宏斌的訪談沒有第三人在場,只好自拍了一張
眼前這個人,不像剛完成632億交易的梟雄。
他穿著一件橫條紋圓領短T恤衫,只有一半扎在藍色牛仔褲里,頭發凌亂,眼中布滿血絲,就像你在炎熱夏日的晚上,隨便可以在街頭遇到的疲倦中年人。他拉開門,客氣地將我讓進房間,客房內只有我們兩個,他自己動手倒水,拿出煙,坐下前,輕輕打了個哈欠,向椅背一靠。
這是北京CBD附近一家五星級酒店套房,他與團隊都住在這里鏖戰——酒店離萬達廣場很近,如果他想去拜訪王健林,只需要十五分鐘。
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有一千個理由拒絕接受采訪。
他本來幾乎從不站在聚光燈下,現在又是在風口浪尖,更需要低調潛行。
見面之前,他剛結束了一個電話會議,還沒開始聊,又有幾個電話進來,他稱呼其中一個打電話者為“董事長”,又間或稱其“大哥”,“您辛苦了,辛苦了,都沒問題,都可以”,他用濃重的山西口音說。
打電話來的是王健林。
我用一個名字就敲開了他的門:柳傳志。
當孫宏斌再次成為焦點,這個焦點卻引出另一段陳年舊事,即他與聯想之間的恩恩怨怨。每個故事都需要一個開頭,孫的故事,就是從那里開始的。
目前流傳版本大多如出一轍:27年前,孫宏斌是有血性,做事出格的“叛逆者”,而柳傳志則精心布局,老謀深算,雙方處于接近勢均力敵的狀態,最后柳將之送進了監獄。現在,柳傳志則成了被他征服的人之一,孫宏斌今日之成就,動力就來自于隱藏的“不甘心”情結之下。
看似邏輯嚴密,但與我所了解的柳傳志和孫宏斌均相差較大,他們都被臉譜化了。
創業如逆水行舟,風平浪靜只是童話,沖突才是常態,要么能駕馭沖突,要么讓沖突碾壓,柳傳志與孫宏斌,都是處理沖突的高手,在情感、權力、大是大非面前,他們如何把握分寸,怎樣看待彼此?如今拉開了更長時距,他們是否愿意聊聊?
我通過私人關系向兩人都發出了訪談邀約,發出最后一刻,又加了一句:您可以拒絕這個采訪,但如果接受,希望所聊的沒有套路,只有真相。
沒想到,一天之內,兩人全見到了。
現在,孫宏斌就坐到面前,這是一個看起來謙和,拙于表達,但實際異常機敏,富于決斷力的人,他會沒有套路嗎?
“都是扯淡”,這是他說的第一句話。所謂扯淡,指關于他和柳至今仍心有裂痕,以及種種相關傳言。
“其實我覺得和柳總的關系,已經可以蓋棺定論了。我有今天,特別感謝他”,提到柳時,他下意識把身子直了一下,對盒飯財經說,“柳總這些年對我算是亦師亦友吧。”
頓了一下,他換了個詞,“有時候覺得像長輩一樣,亦父亦友。有些人胡編亂造,不認識我,也不認識他,(人家這么說)這也沒什么好辦法。”
現在,孫宏斌與柳傳志之間還常有家庭聚會,一起吃飯,有親密的私人交集。
孫宏斌
“我這個人比較性情,不是你說我好我就好了,你說我差就差了,別人愿意說什么就說什么吧。我確實不是特別在乎自己的形象,可能本來形象也不好,只是有些人太不負責任了,亂寫亂說亂演繹”,他點了一根煙,“對柳總很不公平。”
他自述柳傳志對他的支持一直持續到現在,就在前幾天,柳傳志與聯想控股高管赴天津,還帶著孫宏斌一起見了一些領導,探討在天津的合作意向。
提起當年在聯想那段經歷,他略有些含糊。說自己很年輕的時候有些教訓,這對那個年紀來說特別好。雖然有很多事(入獄)肯定是不愿意經歷的,但過程還是很有意義。
這是他強悍個性的小注腳。“我那時年輕氣盛,這件事本身,就是帶著一群年輕人,想干事,也沒想干什么壞事,結果過激了。”從他的角度,如此定義此事,“如果重來一次的話,說不定還會這樣。”
他特別理解柳傳志當時的做法,因為“柳總這個人,聯想比他的命還重要,在當時情況下他如此反應,也完全符合他的性格,更符合他對聯想的感情。”
柳傳志常言:“不生事,不怕事,天下無事;能善人,能惡人,方能正人。”
能善人,是所謂菩薩心腸,能惡人,是所謂霹靂手段,兩者必須相輔相成。縱觀聯想發展史,從當年進出口許可證難題、聯想橋四通橋冠名、香港聯想危機、楊元慶與阿梅里奧的沖突等種種困境,他所呈現出的“能善人”與“能惡人”之法,何時該“霹靂手段”,何時該“菩薩心腸”,幾乎可以成為一部“沖突”教課書。
在柳處理與孫的關系上,完整體現了這一點。
柳傳志與何伊凡
同日,我在融科資訊中心拜訪了柳傳志。他認為,當年情況是“孫要從一個大船里面造一只小船出去”,“那怎么能行?破壞力會很大,當然這涉及到分量問題,就像一個人每天吃半斤飯,這里面有一兩是有毒的東西,分量不大,但危害性很大,主要是這個問題。”
柳以愛才、識才、善于培養人才著稱,但若有人觸犯其原則與底線,他也會立刻施以霹靂手段。
關于孫宏斌當時在聯想的位置,外界有一種誤讀,認為他位高權重,已隱隱可以與柳抗衡,但多位“聯想系”舊人透露,當時還是老同志全面掌權,而提拔年輕干部的過程中,郭為都要比孫宏斌地位高多了,孫宏斌只是一個市場二部經理。
一位與孫同時代的聯想人回憶,“假設當時聯想有100斤重,孫的分量大概最多5斤左右,柳根本犯不上算計。”
孫的崛起是柳刻意栽培的結果。新老沖突之中,他明確站在年輕人一邊,還為孫宏斌搬走過路上的障礙。
“那時候在聯想,柳總很看的起我”,孫宏斌告訴我,“柳總當時說:人有三種,第一種,自己能干成事的;第二,能帶著一群人干成事的;第三,能審時度勢的,一眼看到底。最后這種人很少,小孫是其中之一。當然,他也批評我,做事不留余地。”
這與柳傳志在他辦公室內對孫宏斌評價幾乎如出一轍。他告訴我,孫宏斌有三個最大優點:第一點有極強的上進心,不是一般的強,是極強。第二,有非常強的堅韌性,打倒了再爬起來,這很了不起,第三有一眼看到底的能力,能判斷一件事做與不做的關鍵在哪兒。
“就是有一點啊”,他笑著說,“小孫這個人,做事沒有留余地,他的風格就是往前沖沖沖,這是性格使然。”
柳傳志
柳傳志覺得,民營企業家五彩繽紛,有人愿意沖,有人保守點,都應該支持,但沖的時候你別踩了底線,“這事咱們一定要說清楚”。
什么是柳傳志心中的底線,聯想所倡導的“企業利益第一”肯定是一條。
1990年代初,柳傳志大量時間花在香港聯想時,孫宏斌突然發力。1990年5月28日,孫被警方羈押,7天后被逮捕,25個月后判決,主審法院判決“挪用公款”罪名成立,刑期五年。
孫宏斌并未上訴,接受服刑。這段往事多有記錄,無需贅言。
我們先暫時離開2017年的北京,將鏡頭拉回1994年3月。在一個飯店,柳傳志和孫宏斌又見面了。
此刻,孫宏斌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快走到盡頭,他即將出獄,有一定自由活動機會。他來北京為監獄買東西,通過還在聯想工作的一個同事,要約柳傳志出來吃飯。
柳傳志居然答應了。
1994年的聯想已創業十年,柳傳志成了中關村明星。這一年2月14日,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3月成立微機事業部,柳傳志一面將楊元慶推到最前線,一面向科學院提出改制方案,最終員工取得35%的分紅權。
1994年,聯想在港交所上市,中間為柳傳志
諸事纏身,光環籠罩,同時也有內憂外患。這種情況下,他依然決定見一下尚未刑滿釋放的前員工孫宏斌。
孫宏斌回憶,那一次見面,倒也沒什么尷尬的,自己是誠心誠意認個錯。“他為什么還愿意見我呢?大概覺得我這人還不錯。即使在那個事情發生之后,他對我也很欣賞,柳總這種地位,不是我想和他走得很近,就能走得近的。”
除了認錯之外,他也沒繞彎子,希望柳能支持他東山再起。
“我也知道他會支持我。我的頭當然不愿意輕易低下去,但明白自己當年太年輕,不懂事,我和柳總說,最重要是看我以后能不能吸取教訓”。
當日同席的人還有聯想元老李勤,柳傳志端起酒杯,觀察著這個曾經的愛將。彼時,他50歲,孫宏斌31歲,這并非一次身份對等的交流,而是長輩與晚輩之間的談心。
“他在里邊沒有自暴自棄,還想學好,出來繼續做事,這點很不錯。”柳傳志回憶。當年也有一些出獄后的前員工,找柳傳志希望回聯想工作,但孫宏斌就是想去外面闖蕩。
孫在獄中情況,其實柳已大體了解,知道他給勞改局的《北京新生報》寫了很多文章,(盒飯財經注:孫文筆不錯,曾辦過一份《聯想企業報》,這是其小部門內部報紙,也是最初引起柳警惕的原因之一),通過寫稿,賺得了不少分數,獲得減刑一年兩個月。
柳傳志欣賞生命韌性特別強的人,有一次他曾和朋友開玩笑,請大家猜他最敬佩的人是誰。“他們誰也想不到”,柳傳志說,不過其答案確實出乎很多人意料,這個人居然是劉曉慶。原因是劉曉慶坐牢時,堅持鍛煉身體,學英文,一圈圈地跑步,出來依然活得很好。
“這真的是一種力量”,柳感嘆,他本人性格就極為堅韌,對堅韌之人,有天然的欣賞。
柳傳志
如有必要,柳傳志面對競爭或平息沖突時手段果決,而他一直又對傳統知識分子價值觀心存敬畏,例如孝道,誠信及謙虛等美德。當聯想是一家小公司時,他可以為了公司利益寸土必爭,分毫不讓,當聯想逐漸從小雞長成了鴕鳥,他反而更擅長用小雞的視角去看別人。
此刻面對孫宏斌,霹靂手段已經釋放過了,他再次動了菩薩心腸。
柳傳志記憶中,聯想曾無償給了孫宏斌20萬“安家費”,用來解決他的生活問題,還借款給他500萬元,以助他重整旗鼓。
按照孫宏斌的記憶,當時聯想給了他第一筆錢50萬,他創立順馳,做房地產中介業務。這筆錢是按照借款走的,還打了欠條,后來把錢還上了。
1995年初,在柳傳志和中科集團董事長周小寧支持下,順馳和聯想集團、中科集團成立天津中科聯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聯想出了500萬,中科出了500萬,孫宏斌又籌了500萬,1998年,孫買回了聯想與中科的股權。“當時柳總出這筆錢,本來就是為了支持我。”
2003年,順馳準備上市,但孫宏斌曾經入獄的經歷是一大障礙,因為此污點,他很難在順馳獲得董事席位。2003年2月19日,孫宏斌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出申訴,要求取消原判。鑒于此事緣起于當年的案件,孫宏斌向柳傳志報告了此事,希望得到柳傳志和聯想的理解。柳傳志愛才,聯想表示,孫宏斌個人提出申訴,司法機關依法調查處理,聯想沒有任何異議。
“這對我很重要。”孫宏斌感嘆。
2010年,融創中國在港交所上市,孫宏斌舉起香檳
所謂時也命也,2004年順馳上市前夜遭遇宏觀調控,上市計劃折戟,直到2010年10月7日,他旗下的融創中國才登陸港交所,這已經是他四闖IPO。
回憶往事,孫宏斌并無唏噓之感,他是一個不會活在過去的人,但所有人都是由自己的過去造就的,柳傳志大約是他與年輕的自己之間最強的精神紐帶,這或許是他所謂“亦師亦父”的真意。
“站不起來的人,都是自己把自己打趴下了,人的經驗是怎么來的?經歷多了之后,自然就想明白了,你從逆境中會學的更多一些,在順境中總結的東西都是不對的,”他站起身,走到窗前,“你看柳總,經歷過多少風浪。”
孫宏斌每年都會和柳傳志交流幾次。有時候需要支持,有時候想不明白,還有需要理一下思路的時候,他都會去找柳請教。
例如樂視的事情,有一次和賈躍亭談完之后,他就去約柳傳志,本來柳已有其他安排,還是擠出時間當天晚上就和孫宏斌吃了頓飯。
“他比我高多了,更超脫,方向感更好,見的世面也大。他的建議我不一定全聽,但很有價值。”孫宏斌對盒飯財經表示。
他評價柳傳志“是那種天生有領袖氣質的人”。另外,對柳的胸懷他頗為敬佩,柳年輕的時候,非常犀利,誰做錯了事,他都罵的你抬不起頭。“當然他對別人嚴格,對自己要求更很嚴格,讓人服氣。現在他很善解人意,平和,大度。”
他覺得自己和柳傳志不一樣的地方是畢竟還年輕,天天在一線,做突擊兵,如果說到拼刺刀,自己肯定更擅長,柳則看得遠,戰略判斷準確。
對他人如此高的評價,從孫宏斌口中說出來殊為難得。他平時不混圈子,不湊熱鬧,極少褒貶人物。
王健林與孫宏斌
雖然約好了不談萬達和樂視,還是逼著他說了幾句。實際上,與萬達合作是他頗有成就感之事,并認為這印證了柳傳志若干年前對他“一眼看到底”的判斷。
“王健林有他的邏輯,他要轉型,去地產化,這是真的。他挺牛的,轉型基本上完成了,其他地產商你轉一下試試?”
他認為這個交易的核心不是王健林要把一堆特別好的東西賣掉,而是賣給誰。“他要賣給誰,誰都愿意接是吧,結果我們兩個談完之后,就簽了。”
“我們之前不熟,這就是信任,老王要真的找一個能把活干好的,要找一個好溝通、不矯情、不扯淡、特別簡單、特別痛快、能拍板的、說話算數的人,不是要找一個和他純談生意,談起來沒完沒了的人,這是最根本的。”他覺得自己就是這一系列排比的主語。
“在這個世界上啊,大多數事都是基本常識,我最煩的就是陰謀論,都是扯淡。”他罕有激動地輕敲了一下桌面。
“能得到王健林的信任,能得到柳傳志的信任,比什么都值錢,這就是我做人的最大成就啊。”
這一次,如柳傳志所說,他留出余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