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員工,突發罷工
“斗爭,斗爭,斗爭!”
這是6540名三星電子員工喊出的口號。
7月8日,韓國京畿道華城市,三星電子華城工廠正門前,三星電子下屬最大工會組織“全國三星電子工會”發動總罷工動員大會,六千余人冒雨參加。
引發本次罷工的導火索,是半導體部門業績下滑帶來的薪資問題。 罷工第三天,由于資方沒有對話的意思,工會決定啟動“無限期罷工”。
前有臺積電猛攻,后有美國、日本圍追,三星在這個節骨眼上鬧罷工,或將進一步導致其競爭力削弱。
55年不遇的大罷工
1969年成立至今55年,三星電子從未發生過罷工,而且其有工會的歷史還不到十年,這都是因為三星創始人李秉喆立下的訓示:
“只要我還活著,就不允許工會存在。”
李秉喆去世三十年后,三星集團內才陸續成立工會。
三星電子目前有五個工會,組織本次罷工的“全國三星電子工會”是規模最大的,在全公司12.5萬名員工里,該工會有3.1萬人,約占總員工數的24%。
最要命的是, 這三萬人里有九成都來自芯片事業部。
三星電子工會的訴求包括,上調年薪幅度6.5%;工會成立紀念日休假一天;調整績效獎金的計量標準;補償罷工造成的經濟損失等。
三星電子鬧罷工,牽動的是三星集團乃至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神經。
對三星來說,三星電子是集團內銷售額最大的公司,罷工將對整個集團的工資體系產生影響。
對半導體行業的影響也在擴大。 參與此次罷工的有三星電子六家工廠的6540名工會成員,其中5200人都是半導體設備、制造、研發崗位的員工。
雖然三星集團一再表示,三星電子半導體工廠的自動化生產度較高,罷工不會影響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DRAM) 和閃存芯片 (NAND) 的正常生產,也不會出現供應問題。
但隨著罷工的進行,與生產有關的狀況還是接踵而至。從7月8日開始總罷工起,三星電子的半導體工廠就不斷傳出“代工清潔生產線停工了”、“15生產線發生質量事故”等信息。
與此同時,三星電子工會還特意針對自動化水平低、人力投入多的8英寸生產線發起“缺勤斗爭”,并引導生產高帶寬存儲器的平澤工廠參與罷工,目的就是中斷業務。
當然,公司方面也在調兵遣將,盡力彌補人力短缺,并對外宣傳:“參與罷工的只有三千多人,而且也沒有出現工會所說的生產問題。”
站在今天回看,這是一場事先張揚的罷工,其起點始于今年年初。
由于臺積電和英偉達的迅猛增長,三星2023年半導體業務的虧損達15萬億韓元 (約789億元) ,并因此更換了半導體業務的負責人。
巨額虧損,導致超額利潤獎金支付率為0%,員工怨聲載道:“感覺薪酬不抵付出。”并要求以營業利潤為基準支付獎金。
于是今年1月,三星電子的勞資雙方展開薪資談判,工會要求整體加薪6.5%,但資方給出的方案是整體調薪5.1%。
3月18日,勞資談判宣告失敗,經過勞動委員會調停和工會成員投票,工會取得了合法罷工權。
2022年和2023年,三星電子工會也曾取得過罷工權,但并沒有采取進一步行動,這一回終于決定來真的了。
正式宣布總罷工前,勞資雙方進行了三次調解會議。雙方圍繞工資漲幅和休假制度等問題展開激烈談判,三星電子副會長鄭賢豪拒絕了資方之前的承諾,包括帶薪休假,以及補償所有工會成員因無薪罷工造成的經濟損失。
第三次調解會議后,工會委員長孫宇木憤怒地表示:“和平討論已經失去意義,工會將以總罷工進行斗爭,直到我們的要求得到滿足為止。”
7月2日,孫宇木在視頻平臺宣布,第一次總罷工將于7月8至10日舉行,為期3天,然后從7月15日起進行為期5天的第二次罷工。
7月10日,總罷工第三天,資方仍沒有表現出妥協的意思,工會決定啟動無限期罷工。
三星與工會
雖然韓國大企業的工會活動很盛行,但三星集團一直不允許工會的存在。
在李秉喆時代,三星電子實行“無工會經營”。當時的樸正熙政府奉行“發展主義”,一邊加強員工的報酬和福利,一邊執行《安保特別措施法》,工會的活動范圍受到管制。
到了三星二代會長李健熙掌舵時,依然牢記李秉喆的“遺訓”,堅持無工會的原則。為改善形象,李健熙會定期與員工代表在食堂一同就餐,傾聽基層意見,改善員工待遇。
但是,對于那些想成立工會的員工,李健熙就會露出“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的面目了,并且會動用包括調離崗位、逼迫辭職等手段,把工會扼殺在搖籃里。
2012年,媒體曝光了三星的“勞資戰略文件”,其中有這樣的內容: “一旦有員工企圖成立工會,公司將立即采取行動,殺雞儆猴,預先鏟除集團內成立工會的勢力。”
三星電子浦項服務中心曾有幾名員工“以身試法”,加入了當地的工會組織,沒過幾天就被調職到了其它分公司,而且還在工作中被穿上了“小鞋”:“頻繁安排加班,收入大幅減少”,甚至,還被公司安排人尾隨跟蹤,監視其動向。
李健熙2016年臥病在床后,三星進入李在镕時代,青瓦臺也迎來了新總統文在寅。
文政府大力支持工會革新,積極完善保護勞動者權利的法律,當時官司纏身的李在镕為了逃脫牢獄之災,不得不作出了違背祖訓的決定,同意成立工會。
2018年5月,三星沒有工會的歷史被終結,包括三星物產愛寶樂園、三星生命、三星證券、三星工程以及集團核心三星電子在內的8家子公司都成立了工會。
臺積電“同病相憐”
三星電子的罷工引發了中國臺灣地區網友的熱議。
有人說,“對臺積電是超級利好”,有人說,“難怪三星打不贏臺積電,韓國人的勞權意識太過剩了”,還有人提到了跟李秉喆一樣反對工會的張忠謀。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不止一次表達過自己的“無工會”論,他認為好的企業不需要工會,谷歌、微軟、亞馬遜都沒有工會,英特爾和德州儀器也沒有,企業勞資是一體的,如果員工與公司是一條心,就不需要工會。
在接受媒體訪談時,張忠謀語出驚人:“美國科技業成功的關鍵,就是沒有工會。反面例子也有,美國汽車業就是被勞資糾紛搞垮的。”
然而,不需要工會的臺積電,還是被歷史的回旋鏢打中,因為他們去美國建了工廠。
2022年,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舉行移機典禮,受邀出席的拜登當時說了一句“工會回來了”,引得張忠謀直呼刺耳,還在背后吐槽:
“我們請他來,當然只能讓他說。”
風光的典禮過后,臺積電美國工廠的建設就陷入了與當地工會的勞資糾紛。
由于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缺少技術熟練的建筑工人,臺積電要從臺灣引進工人,引發了工會的不滿。
雙方談了幾個月才達成協議。
臺積電承諾,鳳凰城工廠會專注在美國招聘當地員工,并提供培訓,然后在每個季度召開會議通報落實情況,工會則允許臺積電“在某些情況下,雇用具有特殊經驗的外國施工人員。”
于是開工近三年,臺積電美國工廠仍未完工,原定2024開始量產的時間也被推遲到了2025年。
美國的工會讓臺積電倍感心累,但更難對付的可能是德國工會。
臺積電在德國德累斯頓的工廠將在2024年四季度動工,目前正是人才儲備期,德國工會給了臺積電很多“建議”:
首先,歐洲技術人才供給吃緊,德國大專院校的人才素質又是很高的,所以希望臺積電能在薪資和職業發展上拿出誠意,在勞動力短缺的現狀下,吸引當地人才加入。
其次,我們知道臺灣的工程師很勤奮,但德國的工作時長和假期天數非常不同,你不能要求員工每周工作50個小時。
最后,德國工會的態度比較強硬,請你入鄉隨俗,盡量習慣。
別的不說,光是每周工作不超過50個小時就夠臺積電頭大的了,所以臺積電德國工廠能否如期進展也是堪憂。
張忠謀曾在談到中國臺灣與美國工程師的不同時,打過一個比方:
如果工廠里的機器在凌晨一點壞了,在美國,第二天早上能修好;但在臺灣,凌晨兩點就能修好。
“而且對于半夜出門加班的丈夫,臺灣工程師的妻子會一言不發地回去睡覺。”
目前,三星電子工會的總罷工還在繼續,已有多家重量級媒體和市場研究機構發文,表達三星罷工對全球存儲芯片供應的擔憂。
三星的芯片工廠是需要24小時三班倒維持產線運轉的,2018年,三星電子平澤工廠停電僅28分鐘,就造成了500億韓元 (約3億元) 的損失,如果產線中斷,損失不可估計。
三星的DRAM芯片和NAND Flash閃存在全球市場的占比分別為45.5%和36.6%,都是全球第一,持續罷工將造成存儲芯片的價格波動。
7月10日,三星電子在巴黎公開了兩款折疊屏AI手機,工會也恰到好處地給資方“添堵”,宣稱要停止給AI芯片生產存儲器的產線。
對于結果,工會似乎胸有成竹, “管理層終將讓步,坐上談判桌。”?
參考資料:
[1]《三星電子最大工會宣布無限期大罷工》韓聯社
[2]《半導體行業處于恢復期,三星電子舉行首次工會罷工》東亞日報
[3]《三星被曝光“阻礙成立工會”》環球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華商韜略(ID:hstl8888) ,作者:東木褚